地产热钱弃沪投京成潮 银行贷款面临新的威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09:25 《财经时报》 | ||||||||
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热钱”已相应组成了商业银行贷款的一部分,如果他们大量撤离,可能使银行形成新的不良贷款 □ 本报记者 彭婷婷 “已有好几家海外基金和我们接洽,并有意投资我们正在开发的项目。”北京一家主
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改变从今年3月份就已开始。在系列调控政策的“降温”下,短线游资逐渐撤离上海,其中尤以江浙投资为甚。一些仍然看好上海楼市的中长期投资,则多选择暂时冻结或转移资金,待市场回暖后再归来。 浦发银行信贷部有关人士透露,境外很多投资房产的“热钱”流入中国后被转换为人民币存款,这样造成的货币扩张使得银行信贷放松。“热钱”相应组成了商业银行贷款的一部分,如果“热钱”大量撤离,可能使银行形成新的不良贷款。 在他看来,正处于下降通道的上海房价,降幅若在10%-15%间,银行通过拍卖房产,可以拿回当时贷款给购房者的价钱;若降幅超出,将激发新的不良贷款产生。 风向生变 上海楼市中究竟有多少境外游资,至今未有正式的官方统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数据显示,购房款的本外币融资中,外资(包括外汇贷款和外资流入)占比从2003年的9.6%,到2004年前5个月骤升为16.8%。这部分增长主要用于投资。 其中,境外资金直接流入房地产的占比从2001年到2003年不断提升(见图)。 基强联行董事副总裁、基金部主管陈咏东博士称,截至去年年底,共有100亿美元左右外资投入到上海地产业,占同期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13.7%。 但业内人士估计,房市调控“组合拳”打出后,从上海撤出的苏浙资金已有上百亿元,而这还只是开始。上海福纳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地产研究总监杨子江认为,大规模的资金撤离肯定会引起市场的强烈反映。 4月份,两家外资减持旗下房地产项目,被看成外资撤离上海的标志。一桩是摩根大通以每股平均价2.09港元,减持上海复地270万股,涉及金额约564万港元;二是4月末,荷兰国际房地产以3081万元人民币将松江复地30%的权益转给上海本地开发商上海复地。 资金转移 杨子江指出,上海的境外投资客多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且以个人投资为主,房地产投资的巨大风险、相关政策的制约使得海外真正大的风险投资基金都未进入中国市场。他所了解的数据是,上海房产市场资金约有4、5千亿元,海外热钱所占比重不大。 上海楼市中多数投资资金来自江浙和上海本地的炒房客,他们首当其冲受着政策的冲击。从3月份上海市政府开始整顿楼市开始,已有温州炒房人开始抛盘,近期更演变至浙江炒房团一天抛出258套房的闹剧。 上海谊锦嘉房地产代理公司总经理沈燕冰向《财经时报》透露,去年7月她们与香港一家公司共同开发的楼盘,今年“春节”前已打桩,并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但在系列调控政策出台后,港方已暂时冻结了后续资金。 在沈燕冰看来,现在上海楼市的“热钱”一部分暂时被冷冻,另一些则暂时进入其他投资领域。目前,上海70%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成立了自己的经营管理集团,资金也陆续从上海房地产市场转向商业地产、服务经营等。 银行面临新的威胁 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打击了投机客,却也给商业银行的不良房贷埋下了炸弹。 《财经时报》获悉,上海市银监局、上海市征信办以及相关部门4月28日已召开内部会议,希望各部门及时通报房产交易情况,加强对商业银行控制房贷风险的能力。 截至2005年3月末,中资商业银行人民币自营性房地产贷款余额3730.9亿元,比年初增长8.5%,增幅同比回落0.6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11.02亿元,比年初增加1.13亿元,不良贷款率0.42%,与年初基本持平。 4月末,中资商业银行人民币自营性房地产贷款余额3844.33亿元,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率为0.39%,比去年同期低微增长。 上海银监局的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上海房价持续下跌,不良贷款可能进一步上升。截至4月底,个人房贷已占上海所有中资银行贷款比例的23.3%。 4月20日,上海房屋均价创下了6785元/平方米的年内新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