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业展开能效大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 10:46 深圳特区报 | ||||||||
面对《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9月1日强制执行的日益临近,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空调的“节能”标准,大品牌厂家间的技术升级跟进速度之快为近年沉迷价格战的空调业少见。一些外资品牌和二线品牌也不甘示弱,松下、三菱、新科、志高等也纷纷加入战团。——编者 随着空调能效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节能”无疑成为今夏空调市场最热门的关键词,而伴随五一黄金周促销活动的渐弱,众多生产商又推出以能效比为卖点的新品来吸引消费
“电荒”催生空调新国标 “电荒”正成为新的流行词。去年,国家电网公司就拉闸限电达100多万次,高峰时段电力缺口达2000万-3000万千瓦。权威部门预测,2005年全国电力需求将增长13%。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占夏季城镇总体用电负荷40%的耗能大户空调,就首当其冲成为重点提倡的节能领域。 早在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就联合颁布了《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将空调能效分为5级,一级为最高,能效指标为3.4,五级最低为2.6。按规定,从今年3月1日起,空调必须贴上能效等级标识才能销售,能效比低于2.6的空调禁止销售,但考虑厂商实际情况,市场销售又延迟到9月1日才强制执行。 企业争打“能效”牌 面对这一来自政府层面的紧箍咒和消费者关注度的升温,厂家间的技术升级跟进速度之快为近年沉迷价格战的空调业少见。在健康功能建立了一定知名度的美的迅速变招,年初就在一线城市发起“节能空调知识普及”的巡回宣传活动。不甘示弱的科龙甚至宣布停产所有能效比低于2.6的空调,并当众上演旧空调“砸碎秀”。 一些外资品牌和二线品牌也不甘示弱,松下、三菱、新科、志高等纷纷加入战团。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围绕能效概念的“放卫星”一个高过一个,5.0、6.0、7.0……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记者在深圳国美、苏宁、易好家等家电卖场看到,新能效比产品上柜后价格均有所调高,有的涨幅甚至高达30%。 “擦边球”遭市场质疑 面对空调业节能技术一夜之间“登峰造极”,业界不乏质疑声。研发出“钛金”空调的TCL空调总工程师郑双名认为,提高能效比是个系统工程,如果材质问题不解决,一些高效空调会出现性能衰减问题。根据比较测试,最初能效比为3.5的高效空调在使用半年后已降为3.0,3年后则降为2.5,而“钛金”空调仍可达3.3。“这种‘高效空调’至少比普通空调贵1000多元,对消费者而言显然不划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更指出,许多空调企业提高能效比的办法大多是以小功率的压缩机匹配大面积热交换器,这种“小马拉大车”的做法,只是实现了一个“虚高”的初始能效比,而系统中超量的冷媒充注与压缩机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空调缩短寿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陆刃波表示,目前空调总库存中至少有近700万台能效比低于5级,“能效概念”正好为企业提供了甩货的新包装。而记者走访证实,多数品牌的空调只有几款机型贴了能效标识,有的根本就没贴。对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成建宏认为,能效标准要为大家接受,国家监督和奖惩机制也应逐渐健全。 -记者观察 节能有助空调业升级 面对群雄并争的格局,如果能效标准能够有力推行,空调业有望进入行业“拐点”。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风就表示,一旦执行新标准,将有30%的空调品牌因科研和资金实力有限而被淘汰出局。 据分析,提高能效标准,除增加压缩机、铜管、散热器等“硬件成本”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先进的系统匹配技术。这对本身无核心技术的,以低价格生存的厂家来说,是一道无法跨过的门槛。而且,在“节能”成为市场主导概念的情况下,那些以炒作价格战出名的厂家将被经销商抛弃。 目前,能效标准已成为国际趋势。在美国,空调能效比低于2.8就不准销售,在欧洲低于3.2不准销售,而日本更将这一门槛提高到4.0左右。不过专家认为,现阶段对国内而言,单纯追求能效比的“实验室数值”会将空调节能导入误区,为消费者开发“买得起而又用得省”的产品才是真正目的,行业洗牌需要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实现。 作者:本报记者 刘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