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城乡统筹大力发展工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 01:49 舜网-济南日报

  宋玉国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历来受到中央和省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济南作为一个省会中心城市,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成效相当显著。目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发展工业的“口号”,但对于济南来说,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角度审视新型工业化,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

  城乡统筹:提速工业发展

  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角度审视新型工业化,同单纯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观点比较,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城乡统筹发展工业是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济南是实行市带县体制较早的城市,多年来,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和城市工业链条的延伸,促进了城乡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和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18.9亿元,增长15.6%,人均GDP达到3338.6美元。经济结构调整有新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末的7.6:44.6:47.8变化为7.3:45.9:46.8,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6.8亿元,增长26.9%;实现销售收入1630.2亿元,增长33.3%。县域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达到229.7亿元,比2000年净增95.1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41.8%;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92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43.3%;实现利税74.1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43.6%。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如庚辰钢铁、汇丰集团、章丘电机、鲁宏集团、东港印务、宏业集团、水龙王集团、平阴玛钢等逐步成为县(市)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目前,济南市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GDP比重达到了47.6%,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县域工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如何加大发展县域经济的力度,提高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经成为加快省会经济发展,增强济南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近年来,济南市在统筹城乡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也比较突出。成绩固然可喜,但县域工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其主要表现在: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少;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工业园区聚集效应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等。

  城乡统筹:谋求工业大发展

  要做大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工业兴,则城市兴。目前,工业强市已经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只要沿着这条道路扎扎实实地干下去,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济南的发展就能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对济南工业来说,目前处于最佳的战略机遇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全局,坚持新型工业强市战略。

  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要求,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强化“三大群体”(重点园区、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工业结构调整、搬迁改造为契机,优化支柱产业,壮大县域经济,鼓励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实施“八个五”建设,走以最少的资源占用、最少的资金投入、最少的能源消耗、最少的环境污染,实现最大产出、最大效益的工业发展之路,努力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形成以济南为核心的辐射功能强、带动作用大的省会城市经济圈。

  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框架,济南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业布局是集中建设完善“一带三区”,逐步形成带动力强的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石化—化纤四大产业链,提升培植机械装备、食品药品两大产业,使其成为济南工业经济的支撑主体,并以此带动近远郊工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以空间换总量,以产业促县区、以支柱带配套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强力措施助推工业发展

  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和发展不均衡是我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如何适应统筹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以提高工业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为重点,实施“八个五”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总量,确保全面超额完成“2133”工程任务目标。

  按照整体部署,我市今年要重点抓好50家市属及以上重点企业、50家非公有制重点企业、5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0个名牌产品、50个研发中心、50个行业排头兵、50家资源节约型企业和新增500个规模以上企业。下一步将围绕这八个方面搞好监测分析和协调力度,通过提升工业总量,增强工业发展实力,带动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产业集聚是提高经济集约化水平、形成产业特色的重要举措。产业集群有着市场、技术、信息和工业成本上的明显优势,并能促进专业化特色市场发育,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消化城乡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对调整县域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发挥集聚效应,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相对集中、发挥特色、提高工业集中度、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各县(市)区应整合现有园区,优先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使相关企业适度集中、配套协作、形成规模,成为承接国内外大企业投资的新平台。同时,还要以产业为纽带,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找准产业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一批新企业,努力把综合园区做大、中小园区做专,形成分工合理、相互配套协作的园区发展新格局。

  结合济南实际,要强化优势产业群体带动作用,以龙头企业优势产品为依托,以配套企业合理布局为基础,以上下游产品有机链接为纽带,加快构筑产业链条,全面推动钢铁、汽车、电子、石化四大产业链建设。

  同时,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改制,提高县区民营工业的发展活力。以国资委成立为契机,加快国有资产战略性退出和重组的步伐,大力引进外资、民营资本,通过各种形式嫁接改组国有企业,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采取整体或部分出售国有股权、产权,实现民营化。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县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和企业集团。

  加强县域工业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也是我们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针对县域工业技术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的现状,必须要加强技术创新。要加快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不惜代价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尽快对落后的设备技术进行改造、更新。同时,还要大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大专院校、科技院所、知名专家是我们技术创新的强大后盾。加强与大专院校、科技院所和知名专家的联系,建立稳固的科研生产协作关系,在产品、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对于企业而言,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和旗帜,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法宝。发展县域工业同样需要实施品牌战略。要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就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推陈出新,还要善于利用各种传媒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