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成功的道路是不能复制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 16:00 经济观察报 | ||||||||
——专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胡昆山 -本报记者 沈建缘 北京报道 一提起国内软件产业,就必然会谈到两件事:国家扶持政策和令人羡慕的邻居-软件大国印度。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到《振兴软件产业纲要》,国
经济观察报:自18号文件出台以来,国内软件企业获得了很多政策支持,市场增长情况如何? 胡昆山:18号文主要是通过政策支持来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在政府投资方面,信息产业部每年20-30亿的“电子发展基金”,其中有一半,也就是10-15亿元都投入到软件产业的发展,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的发展基金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投入到软件行业的。这是向软件产业很大的政策倾斜。 从总体市场增长看,我国软件产业有很大的发展。从整个市场的情况看,销售额是有增长的,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产业部和软件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整个市场销售额比2003年增长了40%以上,将近50%。软件产品出口也从2003年的20亿增长到2004年的26亿,增长30%。 经济观察报:多年来国家对于扶持软件产业的战略态度没有改变,但为什么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甚至在2003到2004年间,出现了国内软件企业普遍利润下滑的现象? 胡昆山:出现利润下滑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软件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由于竞争的关系,软件行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很高,如北京市的软件开发人员平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第二,为了更快发展,很多软件公司都进行了巨大的研发投入,比如用友、中软等软件企业都在开发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产品。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在未来的市场上就没有立足之地。因此,去年虽然市场销售额有很大的增长幅度,但利润增长不像销售额增长那样快,少数上市公司还出现亏损。 印度模式不可复制 经济观察报:既然市场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为什么国内没有形成像印度TATA集团那样的大型的软件企业?如何看待和印度软件行业之间的差距呢? 胡昆山:实际上,印度对软件产业的重视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了,相比之下,我们起步比较晚。另一方面,跨国大公司的形成要有一个阶段。我国的软件产业主要依靠大型的骨干企业和民营企业组成,目前这些企业都向股份制演变,形成大型跨国企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中国虽然没有出现像印度Infosys、TATA集团那样十几万人的大型软件企业,但软件企业总数比印度多。印度主要依靠几个大公司在支撑其软件产业,而我国销售额达到10亿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有三、四十家,我国经过认定的“软件企业”有15000多家,数量远远超过印度。 印度的软件产业以软件外包和出口业务为主,相比之下,中国有丰富的信息化建设需求,经济发达程度更高,软件产业以内需市场为主,市场总额超过印度,所以在软件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和印度有很大的差别。 在IT业界有一句话我认为很有参考意义——“成功的道路是不能复制的”。我认为,对于印度和中国的软件产业也同样适用。因为两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发展模式也不一样。印度不能学我们的模式,我们更不能照搬印度的发展模式,学习印度的经验,也仅仅是学习它的出口和外包业务方面。 经济观察报:从中国软件产业状况看,操作系统层面基本多被国外企业垄断,国产软件在这个领域缺乏竞争力,那么中国软件企业的生存点在哪里?如何体现自己的竞争力? 胡昆山:在操作系统领域国外企业占的市场是80%以上,国内企业不到20%,我们当前在操作系统方面是弱势,但在应用软件方面肯定有优势。因为操作系统在整个信息化工程中所占比重不会太大。 另外,开源软件正在成为世界的潮流,发展趋势很快,再过2-3年,微软的商业软件和开源软件将平分天下。这是中国企业在操作系统方面打破国外企业垄断的机会。中国做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的企业有中科红旗、中标软和中软等,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发基于开源软件的应用软件,如永中Office等。 我个人认为,根本的出路,第一,依靠内需市场的拉动,软件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内的市场,首先满足国内信息化的需求,在中国的市场站住脚。第二,要走出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有能力走出去。国内的软件企业既要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因为软件是国际性的产业,其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每一两年就有新的技术更新换代。不走国际化的道路,不可能发展,不开拓国际市场,产业增长就会受到限制。 经济观察报:国内企业要获得发展和国外企业的合作除了外包业务还包括哪些方面? 胡昆山:合作的方式还包括成立合资公司,比如微软等企业和国内的一些企业进行技术层面和商业领域的合作,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经济观察报:这样的合作除了使部分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外,会不会对其他企业造成压力? 胡昆山:软件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软件应用涉及到各个行业。现在的国内软件企业能够生存也是因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空间巨大,只要找到合适的定位就能发展。 我个人认为,我国的软件产业再经过三到五年的发展,会赶上美国和印度,虽然目前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经过十年发展,中国会成为世界软件大国。所以现在印度和美国等软件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对我们也有畏惧心理。 政策环境仍需改善 经济观察报:这个过程当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要面临哪些挑战呢? 胡昆山:在政策改革方面还有一些工作要做。比如出口方面的优惠政策要进一步落实。出口手续有待简化,退税政策要继续落实。另外,印度的软件工程师24小时之内能够到达世界各地,但我们在出境签证方面没有这样的便利。 还要强调一点,中国发展软件是非常有优势的,软件是人力资源集中的产业,我们必须坚持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发展软件产业。 18号文件中政策扶持期限规定到2010年。现在很多业内人士和企业都呼吁,希望18号文件的优惠政策再延长10年。我们也受国信办委托开过座谈会,做过调研,希望继续延长这个优惠政策。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盗版和知识产权问题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目前,虽然还有一些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但已经明显减少,在企业和政府采用软件基本都消灭了盗版。 同时,我们将在2005年7、8月份开始调研工作,年内正式发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 经济观察报:不久前《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中的“优先采购的非本国软件产品目录”,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什么样的产业政策环境才有利于提升软件行业竞争力? 胡昆山:我个人认为,软件产业是国际化的产业,不可能完全把国外企业排除在外。将国外软件企业阻挡在外是不可能,不现实的,也是违反WTO协议规定的。 我们的《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意见稿里有一条,非本国软件企业的产品要经过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认定,也就是说,在认定时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所谓“分寸”,我认为,应该在同等条件下一视同仁,或者优先本国的产品。美国的《软件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中提到,软件产品增值部分一定要达到50%以上,才能算本土软件。在我国的《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的意见稿中,对国外企业的产品也要求必须有50%的增值开发部分是在国内完成的才能被认定为“软件企业”,这和美国的软件的政府采购法是相同的。 对于政府采购法中的具体“非本国软件目录”部分,国外企业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被认定。认定了是本国软件企业的,就可以参加政府采购。 经济观察报:《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意见稿什么时候将正式通过,会影响相关的 “政府采购”行为吗? 胡昆山:今年之内肯定会出台。《意见稿》讨论研究期间对将要进行的政府采购应该没有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