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抢滩江苏省液化天然气市场 中石油最先达到彼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 15:4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林凡 宁华 上海报道

  在和中海油、中石化抢占江苏省液化天然气(LNG)市场的赛跑中,中石油最先到达了彼岸。该公司位于江苏南通的LNG项目近日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式立项,这是中石油在国内正式拿下的第一个LNG项目。

  实际上,在去年底,三家就已在江苏划好了各自的LNG势力范围:中石油在南通,中海油在盐城,中石化在连云港,各自蓄势待发。

  这样在同一个省份开展LNG的竞争,对于三大巨头来说都是头一次,但这不过是中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液化天然气市场的一个缩影——因为国内天然气储量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的LNG进口需求很大。

  分析人士指出,气源将成为今后各地上马LNG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在限制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成为新宠,国际天然气市场已向卖方市场过渡。

  胜出者

  由于国内尚没有一个省市同时存在两个或多个LNG项目的先例,中石油洋口港LNG项目获批后,另外两家的项目虽然也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但能否通过却成了悬念。

  近日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洋口港LNG项目由码头、接收站和输气管道工程组成,预计总投资60亿元;配套建设燃气电厂1座,总投资90亿元。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年350万吨,预计2009年投产。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江苏国信集团共同建设。根据相关协议,LNG接收站由中石油控股,金鹰集团、江苏国信参股;LNG电厂由金鹰集团控股,中石油、江苏国信参股。

  洋口港开发办公室有关人士5月18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项目公司尚未组建,但三方的出资比例已经敲定,只是目前还不便向外公布。

  上述人士说,洋口港LNG项目与其它两个项目相比能最先获批,是因为前期工作开展最早,条件最成熟。该项目早在1993年就启动了前期工作,并于同年上报原国家计委;完成可行性报告后,于2002年再次上报国家发改委。2001年,江苏省政府与中石油集团签订相关协议。由此,中石油抢占了先机。

  “中石油拿下洋口港项目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这个项目和其它两个项目的区别在于,因为它与西气东输有关。”该人士表示,当初洋口港LNG项目定的就是西气东输的配套工程和第二气源。“从接收站单个项目来看,中石油来做更经济。因为中石油在江苏已经铺好了西气东输的环状管网,如果其它公司来做的话必须投资建新的管网。”他说。

  而虽然前景不明,但中海油天然气及发电公司有关负责人仍然看好盐城的LNG项目。该负责人表示,中海油的项目最终能不能上,主要还是取决于未来的市场需求。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西气东输从进到江苏的时候起就一直不够用,目前供气缺口很大。

  洋口港开发办有关人士也指出,江苏包括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市场扩张速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这块市场肯定没有问题。”

  布局战

  三大集团不约而同进入江苏抢占地盘,不过是中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液化天然气市场的一个缩影。

  目前在中国LNG市场上,中海油仍然是领跑者。除了拿下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四地的LNG项目,中海油今年四月份分别与秦皇岛和海南省签署了建设LNG的协议。

  但是在一些省份,中海油去年开始遭遇到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阻击。在山东LNG项目上,中海油败给了中石化。在辽宁,中石油于去年率先与大连市签订港口建设、LNG项目开发的一揽子协议,尽管中海油紧随其后与辽宁省政府签订了LNG框架协议,确定了合作意向,但接收站选址、项目具体内容等都还未确定。

  中石油高级副总裁苏树林曾表示,天然气产业将是中石油新的增长点。早在2003年,中石油就敲定了将旗下天然气业务分离出来的战略布局。去年底,中石油华北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投入运营,这是中石油组建的第一个天然气销售公司。该公司一并负责运营中石油的LNG业务。由此,中石油布局天然气的能源新政正式浮出水面。

  中海油有关专家认为,近来三大集团加大对LNG项目的争夺和投入,还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将进一步放开有关。随着中国将向外国投资者进一步开放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上游和下游业务,可以预见的是,LNG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而沿海各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该专家表示,拿下这些地区的项目有利于各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好的立足点,也可作为与外资巨头谈判的筹码。

  气从何来

  尽管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急迫地希望上马LNG项目,但是分析人士认为,一窝蜂上项目带来的一种可能的忧虑是——气源的落实。有分析人士认为,江苏洋口港LNG的气源可能将来自印尼。因为外方合作方新加坡金鹰集团在印尼有气田,并且江苏当地政府也已前往印尼进行过相关考察。

  但洋口港开发办公室有关人士否认了已确定气源的说法。“我们没有任何承诺要购买金鹰的气。”他表示,“采用什么气源还是要根据国际惯例招标购买。”

  而中国能源网CIO、能源问题专家韩晓平则认为,招标未必是个好办法,可能达不到降低成本的初衷,反而不如与大的跨国公司进行战略合作。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主要发达国家都面临减排义务,LNG作为清洁能源, 现在要的人更多了。从远期看会造成天然气价格升高。” 韩晓平表示,在快速增长的LNG领域,中国有可能遭遇国际卖方哄抬价格的情况。“中国的钢铁企业已经在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吃了大亏,这一幕有可能在LNG上重演。”

  韩晓平认为,沿海一带上了很多LNG项目,找气源是个问题。国家对此必须统筹规划,有所协调。江苏同时上三个LNG项目的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看项目本身的条件和上游气源是否落实。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天然气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