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股权案争夺战发生激变 陈秋芳判得2.34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 15:27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胡怡林 宁华 华威 上海报道 “胶着”五年之久的上海百事可乐股权争夺战发生了激变。 2005年5月17日,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闵联)没能延续一审时的好运气,案件发生了关键性的转折,它失去了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百事)中方第一
证据不变 胜负迥然 2001年, 陈秋芳将上海闵联诉至法院,要求获得上海百事、南京百事和武汉百事共价值2.23亿元的国有股权。陈秋芳当时最有力的“武器”是:上海市国资办曾于1998年9月18日批复,认定陈秋芳及其姐姐、姐夫在上海益康矿泉水公司(简称益康公司)有价值14万元的设备投资。 但一审时,上海市高院认定上海市国资办认定陈秋芳家族投入益康公司价值14万元的样机和现金3.25万元的《批复》没有直接证据,且《批复》依据的旁证材料也被否定。这成为原告陈秋芳的败诉的主要理由。一审败诉后,陈秋芳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高院以“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于2003年7月11日将此案发回上海市高院重审。可是在长达23页的重审判决书中,并没有出现过多更新的核心证据,但结果却发生了重大改变。 上海市高院认为:上海市国资办是产权界定的权力部门,其所作的批复意见是对争议主体最后权利确定的结论性意见。原告以此为证据予以证明其是益康公司权利人,有法律依据,本院予以确认。被告对该证据予以否认,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而被告并无足够的证据推翻市国资办认定的该事实,本院对其主张无法采信。根据此次重审结果,上海百事中方股权比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见附图) 这是百事公司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2003年,百事(中国)曾发函给上海闵联,表示如果合资企业的股权或控制权未经特许人百事公司的认可而发生变化,特许权人则有权停止百事系列品牌饮料的重要原料浓缩液的供应,并有权终止“商标许可合同”。 百事是否会和合作方分道扬镳还不得而知,但对于百事公司来说,将价值过亿元的上海百事股权拱手让给一直想解聘却未能如愿的总经理陈秋芳家族,也许是它即将开始经历的一场“最可怕的噩梦”。 百事的眼中钉 上海百事目前资产为8.36亿, 28%的股权可以让陈秋芳和其姐姐陈芝芳、姐夫于兴国三人赢得高达2.34亿人民币的资产,而他们也将成为上海百事第二大股东(目前中方和外方各持股50%)。“这将是百事集团无法容忍的。闵联公司也不会接受就这样把国有资产给了个人。” 上海闵联公司内部人士说。 陈秋芳——这位上海百事合资公司的总经理,是处于百事中外双方利益漩涡中心的人物。她一度因为以强烈态度抵制浓缩液涨价而为中方所称道。但百事中国始终认为,双方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通过普华永通查账发现,陈任职期间存在挪用广告费等多项问题。2002年3月,百事(中国)公司以书面通知解除了与陈秋芳的合同,陈秋芳向上海市仲裁委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的结果是“继续履行聘用合同”。于是,百事公司向法院起诉,经过一审、二审,均遭败诉。终审法院的理由是:“陈秋芳任职的上海百事可乐公司总经理,是经公司章程予以确定,百事公司又以聘用协议、调派协议及委派协议等予以确认,合资各方在聘任陈秋芳上意思表示一致,现陈秋芳的任职在未经董事会同意和章程依法变更前,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即作出终止合同的决定,做法欠妥(本报2003年10月30日《百事悬案》进行过报道)。” 很大程度上,因为浓缩液价格问题,陈秋芳已明显成为中方利益的代言人。而其立场也就决定了在解聘其职务过程中,中方大股东闵联公司为什么并未投出关键性的赞成票。美国百事公司对解职这样一位自己派任的但却经验老道的中方经理深感棘手。 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传媒总监杨美虹女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并未就中方股东闵联会继续上诉作出正面表态。但她表示,百事中国已就此案的结果发表正式声明。 显然,百事公司正迫切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向政府方面表达对此重审判决结果的不满。美国百事公司曾经专为此案致函上海市高院:认为陈秋芳1992年作为上海百事中方委派的董事,在上海百事董事会批准闵联公司接收“原益康公司”在上海百事全部股权的相关决议上均同意并签署。陈秋芳在处理此次股权变更过程中自始至终未有任何异议。 面对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百事会如何动作?2003年,百事(中国)曾发函给上海闵联,表示如果合资企业的股权或控制权未经特许人百事公司的认可而发生变化,将“解散合资公司、停供浓缩液”。 但百事真会这样干吗?上海百事的年利润高达1.52亿,停止合作肯定会带来两败俱伤的局面。不到万不得已,百事还不会走到这一步。而现在百事最苦恼的是,尽管他们对陈秋芳有十二分的不满,但却也无可奈何——他们一直无法解聘或辞退陈。 多方利益的冲突 百事公司1981年开始进入中国,在各个主要市场与主要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展开竞争,由于过于追求扩张速度,以至于在一些地方放弃了控股权,与合作伙伴之间麻烦不断。除了与陈秋芳不和外,与四川百事公司也是矛盾重重。 四川百事公司成立于1993年,由四川省广播电视实业开发公司 (后为四川韵律公司)与百事方面合资设立,中方持股68%,美方占32%。 2002年8月2日,百事公司以美国百事可乐公司和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终止与中方有关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所有合作合同和协议,包括商标许可合同、浓缩液供给合同和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中方合作者之间的中外合作企业合同,要求中方合作者就其违规行为进行经济赔偿。 四川百事反戈一击,提出反诉请求。2003年8月7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的仲裁结果是:仲裁庭在本次仲裁程序中不管辖百事公司、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针对四川韵律实业发展公司的任何仲裁要求,并由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赔偿四川韵律公司因其不当提起仲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美元11.3万元、人民币6万元。 南京大学商学院吴建斌教授认为,百事合资公司内部争斗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夹杂着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及改制、公司治理、中外双方的合作等诸多问题,背后隐藏着多方利益冲突,以及对外资投资企业控制权的争夺。 在1995年制定外商投资产业政策之前,外国牌号碳酸饮料生产是受限制的,为了进入中国市场,百事可乐采取的是委曲求全的低调政策。随着我国对外商投资限制的逐步取消,市场准入日益放宽,百事在中国的投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 2002年6月,国家取消碳酸饮料浓缩物进口登记制,外国牌号碳酸饮料公司在中国国内生产的浓缩物不再进行海关监管,取消设立灌装厂必须生产30%国产品牌的要求。 在合作过程中,百事公司也在不断调整与合资公司的关系,这种调整不是单个合作企业一个点的变化,而是在其全球投资战略布局变化的形势下,由于双方的话语权、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冲突也日渐频繁。 “在合作双方争论的背后,隐藏着各自对于利害关系的权衡抉择,问题的关键已经超出单纯的违法违约及其责任怎样承担的范畴,涉及到如何取舍以求花费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利益的全局考量。” 吴建斌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