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铮
“欧美把纺织品进口较快增长的责任归于中国,对中国的产品设限,这是不公平的。”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昨天在《财富》论坛上刚刚登场就提到了多方关注的中国纺织品“倾销”事件。薄熙来表示,今年年初纺织品市场一体化的时候,出现了短期中国纺织品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这遭到了一些国家的抵制,是违背WTO原则的。
推动经济功莫大焉
纺织品的遭遇只是“中国制造”窘境中的沧海一粟。从早期的运动服、收录机、电子表,到现在的家电产品、电子芯片,“中国制造”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牵引器,占了国内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吸收了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创造了近四分之三的外汇收入。“中国制造”对推动中国经济功莫大焉。但是,多年来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使西方消费者形成了“中国货=低质、低价商品”的固定概念。相当多的中国产品只能挂着别人的牌子出口,企业只是替人家做“洋打工”。
中国制造遭遇瓶颈
甲骨文公司亚太区执行副总裁戴里克·威廉姆斯指出,外国品牌在中国持续受到欢迎,但中国企业在欧美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还很低。中国企业存在着产能过剩、在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的问题。
几年前,我们还在为产品标签上的“MADEINCHINA”(中国制造)而沾沾自喜,但从纺织品配额事件上折射出的一个信号清晰地显示:辉煌中的“中国制造”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发展瓶颈。
“1981年创立公司的时候,确实想得比较短。”TCL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坦言。在上世纪80年代,TCL正是通过“贴牌”制作录音机和TDK牌磁带赚到了第一桶金。“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对手的变化,你必须要从更加长远发展的远景来考虑行动方案。”李东生说。
创新将是终极优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研发投入的不足。有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
“我发现中国的经理人非常善于调整。中国的企业不单听别人说什么,还善于调整自己。”新生银行的董事长兼CEO八城政基说,他在五年内建立了新生银行这个日本通行的品牌。
大唐电信正在奋力追赶。“大唐电信把每年销售收入的10%用于技术开发,5%用于技术引进。”大唐电信董事长周寰在会上介绍。这个投资比例已经和国外产业巨头相持平。以大唐电信2004年财务报表所公布的26亿元主营业务销售收入计算,每年有接近4个亿的资金被用作技术创新。
“大唐集团代表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标准已经被国际电联采纳,成为国际主流。”周寰骄傲地宣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