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乳业峰会抨击奶品广告夸大其辞干扰视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 10:08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讯 (记者 蒋杰升) 同一乳品有不同命名,同一命名对应不同乳品。”昨天,在广州第四届(国际)乳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上海市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等乳品专家在发言中认为,乳品行业的普遍混乱现象在于各类夸大其辞的广告扰乱了消费者视线,并由此告诫消费者,选购乳品只需在营养和方便上作出一个合理的取舍。

  乳品名称普遍存在概念炒作

  “乳品现在缺乏一个既能表述产品的真实属性,又能简明扼要易辨易记的产品标识。”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表示,目前乳品名称及标识很不规范。一些乳酸奶品或乳酸饮料,以酸牛奶来冠名,有些产品故意在包装盒上突出“乳酸奶”字样,将“饮料”或“饮品”字样缩少几倍或者用颜色予以虚化,有意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发生视觉错误。

  王丁棉认为,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在推销上炒作概念。一些企业将把牛奶中生物有机水分抽走的,进行所谓的“浓缩”,并在牛奶故意添加一些香精、增稠剂等添加物,从而使牛奶显得更香更浓一些,并取名为“特浓奶”。还有一些企业在牛奶里人为地加入一些化学的、非生物活性的钙源,并冠以“高钙奶”的概念。

  乳品广告夸大其辞误导消费

  顾佳升认为,不同的杀菌工艺所形成的不同液态奶产品的性质,肯定是不一样的,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正因为这样,才能够满足消费者在不同消费场合的不同需要。问题是乳品企业有责任让消费者享有完整的知情权,不能停留在“都是好产品”的模糊说法上。“奶成分中的88%是水,但是不少业内人士并没有意识到这也是营养,”顾佳升表示,按照国际惯例的要求:凡是脱水浓缩的奶品,必须在其标签上注明食用时应加入多少水才能回复到“奶”。值得指出的是,对奶整体蒸发脱水的结果只能得到一定浓缩比的炼乳而不再是“奶”了。

  据悉,这一混乱现象业内普遍存在,即便奶业内部人士也经常犯困。原因在于各类广告夸大其辞,形成了消费者理解屏障。顾则认为必须警惕误导市场的倾向。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