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200亿元翻译市场诱惑资本集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施贝遐 发自上海

  一个同声翻译的月收入可达十几万元。

  陕西的某钢铁公司承包了加利福尼亚跨海大桥的主标段工程,第一批需翻译的材料费总价值在二三百万元人民币左右。

  近两年,类似这样的大单在上海时有出现。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的高利润产业,已经引起了市场和资本空前的兴趣。

    行业渐兴

  据中国外文局的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翻译市场的年产值超过13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30%。国际权威机构对世界翻译市场的调查显示,翻译市场的规模将在2005年达到227亿美元。

  随着Internet的应用和扩大,国际间电子商务市场日渐成熟。到2007年,仅将网页上的外国语言翻译成为本国语言的业务,就将有1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在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5届全国理事会上表示,2003年,中国翻译产值达110亿元,2005年可望突破200亿元。

  巨大的市场也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国翻译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从事翻译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人员也在迅速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专业翻译注册企业有3000多家,翻译队伍近50万人。2000年时,上海全市注册翻译人数不足千人,现总人数已接近1万人。上海外国语学院的一位老师透露,该校每年的毕业生中,有50%在离校后,选择从事翻译这个行业。

    产业瓶颈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中国无人问津诺贝尔文学奖,关键原因是没有好的英文译本。这句话尖锐地指出了中国翻译行业的尴尬和缺乏高质量的人才以及行业管理手段的事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量翻译公司和个体翻译的出现,使翻译市场提早进行了恶性竞争。压低成交价格等低层面的竞争手段,让翻译行业在萌生初始,就陷入发展的瓶颈。

  目前,国内市场的翻译公司,大多是1家公司2门电话、3台电脑、几个兼职“翻译”组成的“1234公司”,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的翻译企业寥若晨星。90%以上翻译机构和企业,都还停留在完全手工操做的阶段。没有翻译质量控制工具、没有完整的翻译品质控制流程。

  上海译云翻译(YesMeaning.com)市场运营部陈弋桃告诉记者,在数以万计的翻译大军中,真正的高手也不多见。现在,全上海具备同声传译能力的翻译不超过20名。如今,上海的会展经济发展迅速,在商务活动旺季,公司就很难满足各会议现场的对这类翻译人才的需求。她表示,由于翻译市场利润很高,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健康发展。

    标准出台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国际译联理事黄友义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是让翻译品牌化,使公众意识到翻译是一项基于专门培训的专业性活动;另一方面,大力提倡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包括翻译就业准入制度和翻译公司准入制度。

  2004年,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陆续起草了《翻译服务规范》和《翻译服务译文质量标准》,同时,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翻译工作者从业素质的管理力度。国家人事部先后颁发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和《二级、三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目前,考试已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

  在这种形势下,国内翻译行业开始了新一轮调整。如上海译云翻译(YesMeaning.com)、北京交大铭泰“东方翻译工厂”等国内知名的翻译企业就已经开始了积极调整。

  陈弋桃向记者介绍,译云公司按照《翻译服务译文质量标准》,建立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翻译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顾客、译员、校对、管理的工作网络,明确给每一篇译文进行标准化的评分。这个量化的流程管理以其高效和成本优化的特点,把单纯的翻译,发展为翻译流程控制管理。让公司在短时间内建立了2000多人的翻译人才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发展了25家连锁加盟公司。

  总的看来,我国翻译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几年,伴随着行业的发展,还会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出台。

    外资觊觎

  据业内人士透露,翻译公司的成本主要是翻译的人力成本,经营成本很低。一般公司都宣称利润在30%左右,但实际利润要高于这个数字。正是由于这个行业,利润丰厚,进入门槛低,因此,也引起了海外风险资本的注意。

  沪上一著名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底开始,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纷纷关注起国内的翻译市场。仅今年,就有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期待注入市场。

  译云总经理戴雪彤向记者证实了这个传言。她表示,2005年初,就有风险投资基金与译云接触,希望投资译云在国内的品牌加盟网络。戴雪彤还透露,这家风险基金并不是唯一向译云抛出绣球的资金,之前欧洲投资公司也与其有过接触。

  译云一高管向记者表示,其实公司并不缺资金。不管是否接受外来资本,公司2005年的目标早就定下,年内将连锁加盟店扩张到100家,他们希望建立一个中国最大的翻译连锁网络。

  交大铭泰总裁何恩培说,去年中国的翻译市场规模在120亿元,而经翻译公司的交易额,估计在10亿~15亿元,市场消化能力还不到整个产业的20%。如今,许多翻译机构正在寻求社会化发展,连锁加盟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向。他预计,一个成熟的翻译品牌,如果发展到一定80~100家的规模,仅在国内的年产值,将超过1亿元人民币。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