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应该对电子商务行业来说属于重大“利好”的事情,市场上却波澜不惊,究竟是其中缺乏商机,还是人们始终对“洛阳纸贵”有着永久的怀念?但不管怎样,电子签名至少已经从“怀胎十月”进展到蹒跚学步。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针对电子商务的《电子签名法》却使电子保单、网络银行成为兴起的热点,甚至连潘石屹也要来过一把电子签名的瘾。
但国内已经存在的大大小小上百家的CA认证机构,如何进行规范还是给发展电子签名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难题。虽然国有国策,家有家规,但仅仅靠并非细致的《电子签名法》显然并不能完成任务。尽管如此,“告别纸上谈兵”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电子签名所搅起的这波浪潮,注定会改变传统商业习惯的游戏规则。
电子签名:验明正身
《电子签名法》虽然未必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商业本质,但已经开始影响做生意的方式
本刊记者|明叔亮
2005年4月1日凌晨,在书生公司总部,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签署了两份不同寻常的合同:一份是SOHO中国向瑞星公司购买杀毒软件的合同,而另一份是他将自己新作——《向山磕头的人》的电子版权授予书生公司的合同。如果这两份合同仅仅是普通合同的概念,那么把签定时间放在深夜,未免有矫揉造作之感,但事情引人注目的关键在于这两份合同使用的是电子印章,而4月1日又恰好是中国《电子签名法》正式生效的时间,所以潘石屹所签署的两份合同很有可能成为国内最先被该法律所认可的电子合同。在这样的时间做这样的活动,使电子签名这一大家并非十分熟悉的行业突显出来。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国家就已经对电子签名进行了相应立法,而国内正式启动这项工作的时间应该从2002年国务院信息办决定将电子签名立法从条例上升到法律的层次开始。2004年3月24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电子签名法(草案)》获得原则通过,随后又被提交全国人大讨论。同年8月28日举行的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电子签名法》被正式表决通过,并规定于2005年4月1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尽管《电子签名法》的部分内容仍需补充和完善,但给予电子签名所签署的电子合同与普通合同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和身份却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今后尤其对于远程商务的一些合同手续,已经不需要来来往往的飞机或传真,而仅需轻点几下鼠标就能搞定。
事实上,在这个被商业契约所精密维系的社会里,契约自身形式的变化也必然直接影响到整个商业社会的某些习惯。电子签名虽然未必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商业的本质,但毫无疑问已经开始影响到做生意的方式。
“我可以用它同银行之间签署各种文件吗?如果我的密码被人破解了怎么办?我的这个签章如果丢了该怎么办……”,潘石屹手里拿着刚刚从书生公司得到的自己的电子印章,狐疑地看着书生公司董事长王东临。根据书生公司有关负责人的介绍,潘本人手中所持的类似优盘的东西可能是《电子签名法》生效之后的中国第一个电子印章。
王东临告诉潘石屹:“电子印章、电子合同的安全性大可放心,而这一印章本身非常易于携带,并且最重要的是,电子签名以及电子合同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被房地产界喻为“最具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潘石屹对于能成为电子签名第一人表现得非常兴奋:“今天我们在这里签订这样两份电子合同是电子签名应用于实践的分水岭,它将使合同的签订和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进而改进我们的商务运营效率。我期望不久的将来SOHO中国和购房者、建筑商、银行签合同也可以采用电子印章。”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4月1日凌晨的表演中,潘石屹和王东临作秀的味道非常严重,但《电子签名法》的实施也确实为正在重新崛起过程中的中国电子商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随着电子印章被验明正身,像此前受此影响而踯躅不前的电子保险、网络银行等业务显然能够突破发展瓶颈,向前跃进一大步。
2000年美国独立日的时候,当时的美国总统在自己的演讲当中专门提到了电子签名法的签署,并且在举例时提到了美国刚通过不久的《电子签名法》,“昨天我荣幸的签署了这部法律,(这部法律)将建国者们的智慧精髓带入了信息时代。这部法律将为美国的经济开辟新前线,同时可以保护美国消费者的权益。”
虽然无从考究中国的最高领导者对《电子签名法》说过些什么,但电子签名所具备的商业影响力已经被诸多企业家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者所深深认识。中国易趣董事长邵亦波曾经表示:《电子签名法》的出台,将使电子商务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而且可以使网上交易的真实性、有效性、防抵赖性等问题有法可依,保障各方的利益。
兴奋剂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那么已经被《电子签名法》打了一针兴奋剂的中国4000多家电子商务网站,是不是也会突然出现亢奋状态呢?也许,美国电子签名行业的成功会在中国重演,但这需要时间去验证。
仅仅是个开始
虽然有了合法身份,但电子签名想要得到大规模应用仍需时日
本刊记者|董晓常 唐潇霖
对于一个法律缺失的网络世界来说,所有的商务活动都只能处于原始的和不彻底的状态。
当身在北京的郑先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为了和远在广州的付先生达成一项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贸易合同,并且使双方心里都能有点底气,只能通过邮政系统将纸质的合同文本来回传递,或者花费高昂的机票面对面地签订合约。等郑先生和付先生最终拿到有效合同文本的时候,至少是他们下定决心合作的几天之后了。
这就是电子商务的尴尬现状:本身是作为解决交易烦琐环节的工具,却往往没法突破最后的关键环节。在2005年4月1日之前,网络世界的任何协议都不受法律保护,而没有法律保护的商业规则显然无法确立其中的经济秩序。
尽管很多人都认为《电子签名法》的正式实施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郑先生和付先生终于可以在几秒种之内,从容的用自己的电子签名完成这个合作协议的签署,但“万事开头难”,在国内信用制度不健全、信息化普及率不高的商业环境中,想借《电子签名法》的出台,彻底改变人们传统的商业使用习惯,使电子商务这个行业产生“井喷”行情,现在来看仍旧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电子商务国际化仍需时间
电子商务的确是个极具革命性的商业模式:通过虚拟的网络空间,交易的双方可以极大的降低经营和交易成本。不过目前的问题是自从电子商务诞生的那一天起,信任成本就成为如影随形的“恶魔”,不得不让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一直与其做“艰苦卓绝”的斗争。
如何解决信用成本问题?电子商务企业之前曾经走过孤独的一段时间。阿里巴巴2002年曾推出“诚信通”服务,携手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企业经营资质和信用进行考核,尝试用这种办法解决电子商务中的认证难题。淘宝网也在去年推出“支付宝”服务,联合四大商业银行作为中介,试图解决众多网民对于支付安全的担心。为了解决信用问题,马云甚至为阿里巴巴准备了数以亿计的“风险储备金”。马云称,阿里巴巴将为所有出现问题的交易提供无偿的全额赔付。
事实上,除了阿里巴巴之外,其他的电子商务公司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减少信任所增加的成本。像慧聪推出了买卖通,Ebay易趣推出了安付通。
但无论是通过对交易公司累积诚信信息,还是将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交易风险直接转移到阿里巴巴或者慧聪这种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者身上,其本身就不是解决交易风险的合理方式,只能是权益之计。像阿里巴巴、慧聪或者是Ebay易趣可以凭借强大的资金后盾做到这一点,但对于那些中小型的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根本不可能提供类似的业务。
其实马云喊出对用户损失的全额赔付,实际上也是对电子商务法律缺失现状的一种无奈之举。如果郑先生和付先生发生了贸易方面的纠纷,阿里巴巴对失信客户的取证将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即使阿里巴巴的网站上有双方交易的详细记录,但在《电子签名法》出台之前,这些详细的记录根本没有任何的法律效力。
而对于信任成本更高的国际电子商务,《电子签名法》出台的现实意义显然更大。国内的电子商务企业多年以来一直因为难以逾越的电子签名这最后一关,始终难以在国际市场上一展身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外同行一步步的蚕食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像阿里巴巴这样较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目前在中国也无法和国外企业进行对等交易,问题有二:一个是外汇管制等外在因素;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缺乏国外CA公司的对等认证。
通常一个国际间的对等认证需要这样的程序:如果郑先生和付先生分别是中国人和美国人,那么郑先生首先需要得到中国CA公司的认可,而付先生则需要得到美国CA公司的认可,最后中国的CA公司和美国的CA公司相互认可,才能搭建起国际贸易的诚信通道。
但在《电子签名法》出台之前,这个国际贸易的诚信通道卡在了缺乏法律支撑的中国CA公司的身上。因为中国CA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并不被法律承认,而这一点对国外的CA公司来说根本不可能接受。现在虽然从法律层次承认了电子签名的合法身份,解决了这一根本性的障碍,但国内CA如何能够与国外CA进行互联互通,仍是个非常艰巨的问题,现在即使在国内,上百家CA公司之间的互联互通也是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
该下雨的却不下雨
为电子商务量身订做的《电子签名法》却在电子商务领域遇到了一丝尴尬。一边是CA公司的热情高涨,一边是电子商务企业的不紧不慢,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看起来并非顺风顺水。
慧聪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表示,《电子签名法》的实施目前对慧聪还没有什么影响,但慧聪会积极跟进,使网上交易的企业能够从电子签名中获益,提高交易保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称,CA公司的市场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在推销自己方面并不具备很强的能力;而电子商务公司则因成本等问题对电子签名处于观望态度,因此双方难以产生碰撞激情,不得已出现尴尬的现状。
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企业使用电子签名尝到了甜头。2005年4月1日,当顺天府的副总裁李东升拿到顺天府第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合同时,他知道自己噩梦般的遭遇结束了。之前每个月的1号至12号,当李东升面对几千家供应商的对帐确认单时,他不得不接受这样糟糕的场面:顺天府的总部挤满了供应商,以及他们手中上千张的单据,而顺天府多达几十位的财务人员,则把每个月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这件事情上。李东升称,这涉及到双方货款的确认和结算,动辄几十万的金额谁都不敢马虎,即使翻来覆去干的都是低级简单的重复劳动。
而联想集团也是电子签名的一个完美案例。自1999年启动了有电子签名功能的电子商务系统以来,联想商用PC 99%的合同走的是电子商务平台,其中95%的部分需要供应商的身份确认,这些都通过电子签名系统完成。在此之前,联想合同平均14天生效,而现在半个小时就生效,为联想的库存、生产、运输、销售等公司的内部运营节省了大量成本。联想电子签名提供商天威诚信老总李延昭表示,“联想90%通过电子合同下订单,而且都是上亿元的订单,必须要保证它的合同安全性。一旦他的电子商务系统垮了,联想也就完了。因为联想运转的低成本,完全靠的是企业内部的平台在支撑。”。
实际上,在众多电子商务公司平静表面的背后,它们也开始对电子签名的应用打好了各自的算盘。阿里巴巴和慧聪等电子商务公司已经开始和国内的CA公司进行紧密接触。阿里巴巴表示,阿里巴巴一直密切关注《电子签名法》的进展,并且已经开始从技术上做准备。而淘宝网的内部人士则更是向记者透露,淘宝网将在两个月之后向用户提供电子签名的产品。慧聪相关人士表示,已经和国内众多的CA认证公司和电子商务协会进行了沟通和协商,包括参加了国内首次的《电子签名法》的高级培训。
电子政务仍吃“小灶”
阿拉木斯说,中国特色的《电子签名法》是“电子政务用的签名证书比电子商务的多”。电子商务受各种因素制约,尤其是诚信体系制约了电子签名的应用。而电子政务是政府一直力推的。
1999年,各省、市乃至县城的各级政府部门,各行业纷纷建立自己的CA认证中心。到现在为止,除了天威诚信唯一一家商业化CA,中国CA有两类,一类是行业主管部门建的中国金融CA认证中心、电信CA、海关CA等;一类是地方政府部门建的,像北京CA、上海CA等。
但是,《电子签名法》并不是针对电子政务制定的,在法律起草过程中,电子政务一度被撇在《电子签名法》之外,最后达成的折中方案是:电子签名主要适用于电子商务,但不局限于商务,可以相应地使用在电子政务中,国务院如果认为哪些政务活动不适用电子签名,可以另行制定行政规章。
反对把电子政务纳入电子签名法的部委理由是,有些电子政务不能公开。其实这就是电子政务的内网和外网区分。在美国,内网、外网开始都是政府自己做的,随着发证数量增加,网络的膨胀,每年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美国政府不堪重荷,2003年开始外网G2B、G2C的外包,降低成本,而内网还是专控,保证信息安全。
现在,电子商务市场逐步显现效应,当初政府为了电子政务自建的CA正试图独立成商业CA,他们一边凭借经营政府外网生存,一边冲击市场,成为中国商业CA的主力军。
意料之外的现象
自从去年《电子签名法》颁布到现在,市场的变化出乎CA公司意料:最关心电子签名的是做信息化的群体。
中国信息化大都面临这样一个困境:以医院为例,卫生部从来没有发文认可电子病历合法,集成商在医院推信息化只能做中间环节,最终还是要把病历打印出来,信息化和传统业务必须结合在一起,信息化从纸质到电子还要回到纸质。
以前CA公司找客户商量能不能把我的电子签名嵌入你的财务系统中,得到的回答是用户需要我就嵌入,但问题的关键是用户连电子签名是什么都不知道,当然不需要。现在的情况是这些客户反过来找CA,因为《电子签名法》让他们合法了,他们把《电子签名法》作为一个卖点。比如已经有医院和研究院在做嵌入电子签名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图纸了。
核心问题:监管CA
CA出了问题,不仅会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电子签名行业的发展
本刊记者|郑重
从去年8月到现在,“电子签名”正在由一个概念逐渐演变成一套制度体系,人们的目光从什么是电子签名聚焦到如何制作安全可靠的电子签名,规范电子签名市场。《电子签名法》只是奠定了电子签名的基础,信产部、商务部、国标委等政府部门正在其上搭建电子签名监管架构,而市场演变也让CA公司更加成熟。
明暗监管两条线
对电子签名监管的核心是监管CA机构,只有CA机构本身安全,其签发的电子签名才是安全的,从而保证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安全性。信产部推进司从去年《电子签名法》出台就开始研究制定认证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最初的想法是通过抬高CA门槛,淘汰绝大部分不合格的CA。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CA有近两百家,真正能保证CA发证安全的不超过四五家。然而由于CA机构都有政府背景,或是行业的、或是地方的,信产部在多易其稿后,最终出台的《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只是做了粗线条的规定,“从业人员不得少于30人,注册资金在3000万以上,有商业密码使用许可”,这其实是对审批放了口子,像对注册资金和从业人员的数字要求都是很容易临时实现的。据业内人士透露,就算是这样的规定,信产部也是顶着很大压力做出的。
信产部的监管是一条明线,其实对CA的管理还有另一条暗线——CA运营的国家标准。据标准参与者透露,上个月标准方案通过了国家标委会内容审批,正在等待批号。国标制定了一整套CA运营规范,包括物理环境安全、系统设立、密钥保管、人员岗位部署、日常管理流程等等,为希望做CA的人提供了模范样本。只要认真按照国标的流程,少于30人是根本无法运作CA的,所以信产部的规定只是停留在表面,根本的规则还是国标。
按照信产部规定,今年9月30日之前对现有的CA审批,不合格的将不允许再营业,停止对外发证书的权力。然而信产部第一次审批可能还是会放宽尺度,允许几十家CA存在,但在今后的年审中会用国标的尺子逐步淘汰,最终只留下四五家在市场上。
审批还只是CA面临的第一个淘汰机制,真正的淘汰是在和国际接轨过程中。《电子签名法》的实施是为了符合国际规范,和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接轨,因此与认证机构的接轨不可避免,与国外CA的对等认可也必不可少。像阿里巴巴这种B2B的电子商务网站,要想在中国之外建立品牌,必须要有国外CA认可的国内CA。虽然现在国外CA还无法进入中国,但一旦对等规则确立,国外CA的进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流程是关键
对于CA而言,安全的要害不是电子签名技术,而是流程。流程的确立需要积累,这需要从上而下的长期坚持,形成惯性力量。而只有稳定才能把习惯坚持下来,因此CA公司要稳定,公司里的核心人员要稳定,公司内部策略要稳定。CA公司的关键人员流动都应该向监管部门备案。在国外,CA公司的中高层离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天威诚信的副总裁李延昭对国外CA安全理念记忆深刻,他说曾经和VeriSign合作时出了点问题,天威诚信并没有当时就暂停系统服务。VeriSign的人员当天就飞过来解决问题,并很严肃的告诉他们,对于安全公司而言,业务不是第一位的,安全和信用才是第一位。如果连自己的安全和信用都可以不顾,业务也不会长久。发出的证书是对别人的承诺,只是发出去证书,不严格按照流程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流程在不同行业是不同的,企业采购平台如何设计,医院如何设计,电子商务如何设计,超市如何设计,这需要对电子签名认证的深刻理解,再把它搬到各个行业,写出特殊流程,满足他们的现实要求。而不同的行业要求,价格也都不一样。
CA主要成本在于鉴别身份,CA不同于制造企业,产量上规模就能把成本降下来,CA一天发出几万张证书没有提高多少成本,但发给企业一张证书就需要鉴证一个企业的身份,即使成本高也不能降低鉴证成本,否则会给CA带来法律上的风险。CA公司换流程主要就是换鉴证途径,随着经验积累,越换成本越低。
目前国内对于企业身份鉴定流程已经比较成熟,在联想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天威诚信去年帮联想抓到十几个身份造假的,今年刚开始又抓住两个。由于中国个人信用体制没有建立,对个人的鉴定流程还在探索中。书生正联手公安部的身份证数据库,尝试一条鉴定个人的道路,但这还需要验证。通过发出几万张证书,一两年时间积累经验和完善技术才可以说是一个可行的流程。
在这个验证过程中,开始都有风险,为了降低风险,CA公司一般的做法是开始价位定的比较高。这样用户比较少,出事的几率也比较小,可以及时反应处理,积累经验案例。等到流程成熟才降低价格,大范围推广。
整合是必然趋势
做VeriSign一样的公司是国内CA的梦想。VeriSign是美国最大的CA公司,它从做安全入手,逐步囊括电子商务全过程。
电子商务包括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通过电子签名,信息流可以做到绝对安全可靠,凭借安全的品牌,VeriSign进一步向现金流渗透,其 Payment系统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支付网关。
现在VeriSign又向物流领域渗透,推出EPC系统。在商品上贴电子标签,只要一过扫描器就知道商品在哪里,从而进入VeriSign数据库。像提供域名解析一样,VeriSign提供的是产品名解析。电子标签里还可以嵌入电子签名证书,防止伪造。VeriSign利用自己的技术平台,将电子商务的三个环节整合到一起。
虽然中国多数CA离VeriSign的距离还很远,但VeriSign如同指南针引导国内CA找到下一个盈利点,像金融CA的银行支付系统,像天威诚信与海虹做的网上药品招标采购采用的电子标签等等。
下周VeriSign高级副总裁将到北京,他们也正在中国寻找着合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