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7年之痒遭遇拐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11:20 南方日报 | ||||||||
旅游市场呼唤理性转型,“3N”模式渐受追捧为市场创新带来新思维 尽管今年“五一”黄金周旅行社的组团量仍在下滑,但旅行社淡不等于市场淡。据广东省旅游局昨天透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接待游客总数达1753.8万人次,同比增长5.8%;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超过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6%,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从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黄金周长假制度以来,今年刚好进入第7个年头。在遭遇“七年之痒”后,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长假消费热潮,从最初的备受追捧到饱受争议再到趋于理性,此一过程令人印象深刻。 记者调查发现,与最初的冲动型、爆发性的旅游消费相比,旅行社的黄金周“游客低谷”其实是游客合理分流的必然结果,折射出公众对待旅游逐渐成熟和理性的心态。 消费者理性避峰出游 出游人数并没有减少,但部分线路、部分时段游客却出现低谷,这似乎成了一个难以解释的矛盾现象。对此,广东国旅假期营销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劳毅波认为,矛盾背后其实传达和反映着这样一个信息——公众出游的时间在分散,人们对待黄金周旅游的态度正在趋于理性。 据国内最大的在线旅行服务提供商——携程旅行网近期对其3000名会员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73.1%的受访者表示如果遇到旅游人潮,自己出游的好心情将会大受影响。因此,为避开长假中相对集中的出游高峰,有38.6%的被调查者选择在“五一”之前和“五一”最后两天甚至于“五一”过后的淡季才启程出游。 广东中旅营运总监叶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认为,经过几轮黄金周的洗礼,现在人们已经不想在高峰时间“扎堆”出游,而选择在节前或节后出游,这样一来可以省去不少费用——黄金周期间旺淡季价格有时相差1/3,对普通消费者吸引力较大;二来节前节后景区人不多,没有了黄金周期间“大人望脊背,小孩望屁股”的混乱景象;三是节前节后与节中只相差几天时间,景观根本没什么变化,游览观光时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事实上,目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黄金周已经失去了新鲜感。7年中,消费者普遍感受到在黄金周期间的旅游压力。经过7年黄金周的洗礼,更懂得如何理智地选择出游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一拥而上的“爆棚”和“赶集”现象大大减少,客流得到了有效的分散。 淡化黄金周推行带薪假期 广东铁青总经理邓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每逢黄金周,消费者都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就是认定黄金周出游必定是“贵兼看屁股”。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改变消费者的这一思维模式。 “带薪休假可以避免大家一个劲地挤在黄金周出游,把客源分流到一年的多个时段。淡化黄金周,不仅对旅行社,对景区、酒店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广东中旅的王坚也这样对记者说。 旅行社业在发生变化,游客群体也在变,实行带薪休假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其实,尽管旅行社业务量明显不如往年,但从旅游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出游人数仍然在逐年增加。今年“五一”虽然有涨价、减收等不少负面因素,但旅游的整体蛋糕不见得比往年小,自助游、自驾游、省内游都是热点,因为总有人要外出旅游,而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黄金周。 旅游市场唤呼创新行动 虽然旅游景点、交通部门、宾馆饭店无不期盼着黄金周早点儿到来,但却少有创新,难以吸引游人。针对这种情况,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旅游市场的转型,旅游景点缺乏创意将难以生存。 另据旅行社反映,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一些业内俗称的“3N”模式却受到市场追捧。“五一”黄金周西部线路首度超越传统的北京线、华东线大旺,“西风压倒东风”,这恰恰说明以“自然(Nature)、怀恋(Nostalgia)和神往(Nirvana)”为主题的“3N”旅游模式较以往更明显地成为游客出游的新趋向。 据了解,西方旅游界将“3N”定义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但这一概念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中国的传统旅游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动态旅游”,很容易使旅游者疲劳不堪。而“3N”旅游避开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到森林、草原、深山、河谷、湖畔等大自然中去,不再东奔西走,只在目的地安营扎寨,住上几天,让心灵沐浴在真正的大自然(Nature)中,沉浸在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人的和谐完美关系的怀恋(Nostalgia)中,从而使自己的精神融入人间天堂(Nirvana)。 其实,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早已超出了单纯观光的范畴。要适应这一旅游消费的变化,光靠名胜古迹的吸引力显然是不够的,更应该在创造优美环境和良好设施等方面下工夫。 不过,据记者观察,目前一些景点至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仅靠上调门票价格来增加收入,或是限于在原有的名胜古迹身上“挖掘潜力”,服务质量少有改善。因此,业界呼吁,旅游景点积极创新,多开发一些旅游项目,使广大游客能够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本报记者 陈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