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汽车对决中国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 10:35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高艳平 /上海报道 通用和福特卖4辆车才相当于丰田卖1辆车的利润 通用汽车业绩亏损的话音未落,通用汽车公司主管全球产品研发的副董事长鲍伯鲁兹、通用汽车亚太业务副总裁兼通用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卓亦凯等通用高层就面带微笑出现在
4月21日,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通用汽车的高管们在交响乐声中,以最抑扬顿挫的语调,最精准的语言,向来自全球的媒体展示了他们对于产品的精益求精和对未来的信心。 “中国已经成为通用汽车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截至去年底,我们市场份额达到9.3%,产量达到49.2万台,同比增长27.2%,创历史新高。”通用中国区副总裁陈实在他的发言中称。 而就在这次的展示会上,通用向全球发布量产雪佛兰轿车。这是通用汽车第一次选择在中国发布量产的汽车,这也是除了通用以外其他汽车厂商都没有做过的。 通用无法忽视中国,其他的外资巨头们同样如此。 但是,从去年开始,通用、大众等在中国市场曾经叱咤风云的老牌欧美汽车巨子,忽然在市场上折了腰。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韩企业,如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丰田等品牌在中国车市陷入低潮的时候,发展势头却格外生猛。 “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汽车工业的舞台将非常热闹,非常好看,可能就是老牌的欧美企业和新兴的日韩企业之间较量。”一位行业观察家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日韩车挑战欧美车 中国汽车产业到了2004年,突然之间,市场出现扭转。人们发现,原来市场上消费者买车难的问题,居然走到了车商连连打折也难卖的境地了。 市场的变化清晰地反映在官方的统计数据上。今年3月初,国家商务部对外公布的汽车全行业5857家企业2004年经济效益数据显示:2004年全行业利润率同比下降5.95%,下降额为45.52亿元,利润率也由2003年的8.6%降至6.6%。 在行业环境出现逆转的时候,外资巨头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通用中国在2004年,凭借非凡的营销能力,以凯越、君威两大品牌拉动销售,仍然维持了27%的增长。 但是到了今年一季度,其公司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通用中国只实现了3300万美元的盈利,与去年同期1.62亿美元的盈利相差甚远。 这是一个令人相当震惊的数字。在此次展览会上,通用全球总裁瓦格拉没有露面,这二者有无联系,引起外界的诸多猜测。 进入中国最早的德国大众品牌,更是惨淡。与此相反,日韩系车上,北京现代、丰田、广州本田却表现得非常生猛,成为从硝烟滚滚的车市中冲杀出来的几匹黑马。 2004年,北京现代凭借索纳塔和伊兰特两个品牌,其轿车销量达到14.4万辆,销量同比累计增长超过170%,从全国第九位排名蹿升到了全国第五。而伊兰特车型,更是多次夺得单一车型的月销售冠军。 在4月22日上海浦东举行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战略论坛”上,北京现代的控股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股公司董事长安庆衡,提起当年与韩国现代曾遭人质疑的合资,显得感慨万千:“这是一次成功的改革,没有这次改革,就没有北京现代,就没有轿车,就没有北京汽车工业今天的大发展。” 而广州本田在2004年,累计产销轿车20.2万辆。去年还完成了24万辆的生产能力改造,实现了日产1000辆的目标。同时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曾庆洪还雄心勃勃地宣布2005年产销计划为23万辆,增长15%,预计销售收入360亿元。 另一个知名的日本品牌丰田,于2003年11月刚刚成立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其产销增长率已经分别达到76%和73%。 日本人在汽车制造上的精耕细作、一丝不苟,使其产品的消费者满意度也在逐步上升。据美国客户满意度调查公司JD POWER组织的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显示,一汽丰田2004年的消费者满意度从2003年的第七位上升到了第四位。 中日关系的紧张似乎并没有影响丰田在中国加速发展的步伐。 “中国国内的民族情绪,没有影响到我们的销售。”丰田汽车中国事务所总代表服部越雄在4月21日的展会后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仅仅在中国呆了8年的服部越雄的汉语流利得让人难以置信。或许就这一点,也成为丰田高速发展的一大秘诀。 态度决定一切 同样的市场环境,何以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不同境遇?上海市信息中心汽车发展研究室首席分析师项明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说,“态度决定一切。从引入中国的车型来看,丰田等日韩系车企是最为丰富的,速度也最快。” 丰田公司,在中国的发力远比大众、通用要晚。直到2002年10月,第一款“威驰”轿车在天津一汽丰田下线。但是,迟到的爆发力却让其他同行们大吃一惊:到现在为止,丰田已经在中国市场推出从经济型轿车“威驰”、中档轿车“花冠”、高端品牌“皇冠”、中级轿车“锐志”,以及雷克萨斯LX470等多款产品。 而且,从2003年-2004年两年之间,丰田迅速联手一汽和广汽,并在2004年2月,开工建设广汽丰田30万台发动机项目,以非常态的速度完成了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 “从他们的布局,产品引入的种类之丰富,以及很好的营销策略来看,他们在中国市场是精心布局,稳扎稳打的。”项明说。 相比之下,其他欧美企业则是另一番情景。标致、雪铁龙等牌子,已经很少再看见他们出新产品了。而活跃在市场最前沿的通用、福特、戴克、大众等公司,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品牌,在中国的地界上却难睹其风采。 通用营销策略的高明,使它的销量下滑不至于太厉害;而大众,却在成本居高、营销手段的滞后上蚀了本。至今,途安、高尔几个品牌的销量都没有起色。 对决刚刚开始 “再接下来的竞争当中,日韩企业的优势会更加清楚地显示出来。”项明对《瞭望东方周刊》分析说。 日韩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他们最大的优势所在。如丰田,它采用在产品成本的控制上精耕细作,最后以低于欧美车企大幅比例的成本价出厂获取高额利润。 丰田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上一个财年(2003年4月到2004年3月)丰田的纯利润约合102亿美元。这个数字比通用、福特2003年利润总和43亿美元的2倍还多16亿美元。 2003年丰田汽车的销售量为672万辆,而通用和福特的销售总和是1530万辆,但它们的利润总和只有43亿美元。也就是说,通用和福特卖4辆车才相当于丰田卖一辆车的利润。 北京现代几乎也在复制丰田的发展模式。它在中国车市的价格策略,与丰田一样甚至被业界称为“价格杀手”。而且,韩国现代目标高远,计划到2010年前,进入世界五大汽车制造商之列。 虽然《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大部分业界专家认为,短期内汽车行业还看不到回暖的趋势。但是,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预测表明,2005年,轿车需求量将达到275万辆,增长17%,但同时库存也将新增25万辆,加上去年的50万辆的库存。 供需的不平衡导致的车市疲软仍然要持续,竞争也将越来越加剧。而在不断地打价格战的时候,最先撑不住的就是那些老牌的欧美企业。 通用、大众、福特等欧美汽车巨头们也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从通用的经济型轿车雪佛兰的引入;大众打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的产品分界,扩充自己的产品体系,引进多位中方高层,在产品本土化上,准备大做文章;福特引入当家品牌福克斯,并在南京成立发动机厂等举动来看,欧美品牌与日韩品牌短兵相接的日子已经不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