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冒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叫“中国价格”,意思是指同等质量产品的最低报价。“中国价格”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我们姑且不论,但这个新名词出现的现象不应不引起人们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关注。
从一定乐观意义上讲,“中国价格”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和积极的一方面。众所周知,中国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基地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对于具有代表意
义的家电行业而言更是如此。作为世界的产销中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产品价格体系的形成,这也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具体体现。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价格”并非是一种良性价格体系的表现。就连在国际市场最具影响的中国家电业,也一样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基地,空调器占世界总产量的30%,洗衣机占30%,冰箱占16%,微波炉占60%;就产品的产值而论,中国是世界第4大工业基地,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然而,另一方面的现实是,其一是对核心技术掌控的缺位,如彩电的屏,空调、冰箱的压缩机等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巨头的手中,使中国企业处处受制于人。而企业一直希望的技术“吸收与消化”,与“市场换技术”的计划却难以实现;其二是国际品牌的缺失,尽管国内家电品牌众多,但都是“螺蛳肉上不了毡板”,难以走出国门。只能通过帮人家做贴牌生产,来获得微薄的加工费,而人家通过贴牌却赚取到高于中国企业许多倍的利润;其三是与国际巨头营销策略的差距,“价格战占领市场”成为企业争相效仿的绝招,久而久之造成中国产品的“低端低价”形象。
在如此背景下形成的“中国价格”体系,其实是极其脆弱的,并不是以中国为中心或者说是中国话事的价格,可见中国制造竞争力还并非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尽快扭转这种“利润分配不公”的现状,转变中国产品低价低端形象,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和探讨的焦点话题。
笔者以为,入世使中国制造与世界先进工业国家开始同台“较量”,尽管有人戏称之为“大人与小孩”的较量,而且目前差距较大,但取胜机会仍还存在。一是中国企业的高速成长,包括装备、工艺水平、工人技术水平等迅速提高;二是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的吸引,使发达地区产业特别是高端技术产业不断向中国转移;三是对核心技术的渴求和技术研发投入的比例不断增加;四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正不断加快;五是中国企业间的联盟正在形成。这些都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向世界市场的渗透打下了基础,因此,中国企业只要加强品牌意识,改变营销观念,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产销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聚集中心,世界产业价值链上的中国分配现状也将得以彻底改变。记者刘伟兵(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