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春宇 实习记者 向江微
重庆报道
重庆建设投资公司(简称“重庆建投”)近日正式向重庆市经委递交了拟参与开采浅层天然气的申请。
该申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主城区建两个天然气加气站;二是准备向国家争取重庆浅层天然气的开采权。
成立于1989年的重庆建投,是重庆市政府组建的八大投资集团之一,主要承担重庆能源领域的建设和投资。
事实上,作为一个有着浓厚政府背景的投资企业,重庆建投向国家争取本地天然气的开采权,不仅源于逐利冲动,更是囿于全国天然气主产区重庆的“气荒”困局。
重庆“气荒”
“重庆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地,年产气量64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然而,中石油供给重庆市的天然气却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区发展的需求。”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杨庆育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是说。
“目前重庆市的天然气需求已经被严重压缩。”杨说,“即使这样,重庆天然气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据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估算,2007年重庆市天然气的总需求量将达到55亿立方米。
不过,重庆市与中石油协商的结果是,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承诺在2004年用气量29.8亿立方米的基础上,每年增加3.3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到2007年提供40亿立方米天然气给重庆使用。
重庆市发改委工业处处长黄真诚称,前段时间,重庆发改委按照“有保有压、保证重点”的原则,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对重庆市天然气需求进行了重新梳理,主动压缩了一些项目或将其建设年限推迟到2008年以后。这样,2007年重庆天然气的需求也至少要44.6亿立方米。
重庆对天然气的需求包括民用、CNG汽车以及工业增长的弹性需求,特别是几个大项目如扬子江乙酰公司35万吨醋酸项目、西南铝业集团1+4热连轧项目、化医集团与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合资建设的85万吨甲醇项目、明达公司浮法玻璃及联碱等项目。
“44.6亿立方米这个需求已经是最低限度了,然而,中石油却始终不肯松口。”黄真诚说。
去年重庆市的天然气供应已经出现明显的紧张局面,不少企业反映,中石油供应给它们的天然气,只能满足七成生产的需要。
实际上,为解决“气荒”难题,重庆市的政府要员多次到北京,与中石油、国家发改委甚至是国务院的领导进行磋商,希望中石油能看在重庆是产地的分上,尽可能满足重庆的天然气需求。
“所有的努力都未见到实质性效果。”重庆市政府有关官员称。
于是,在游说成效不大的情况下,重庆市政府希望国家能够特批本地企业参与重庆地区浅层天然气的开采。
重庆市有关官员称,浅层天然气的开采难度不大,而且产量不高,中石油对此兴趣不大,与其资源闲置,还不如让地方企业来开采,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对于地方企业能否获得浅层天然气的开采权,重庆建投有关负责人称,“现在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权也没有放开,重庆建投得到国家特批的难度不小。”
鼎发特例
目前,地方企业参与开采天然气在全国只有一个特例,那就是重庆市垫江县的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发公司”)。这个国有控股公司去年营业收入约为2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
该公司董事长许义达介绍,鼎发的前身是“垫江县浅层天然气钻井队”。1977年,为使四川浅层天然气得到开发利用,石化部决定支援四川4台钻机,其中两台拨给了垫江县。在石化部的支持下,垫江的气井接二连三地出了气,日产6万-7万立方米。
1981年,垫江县修建了井场至城里的天然气管线,让天然气真正发挥其用途。至1985年底,鼎发公司共钻井20口,获产气井13口。
1986年《矿产资源法》颁布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与鼎发公司开始纠纷不断。按照《矿产资源法》,开采矿产资源的企业必须事先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而重庆方面的气田几乎已全部被中石油登记。
许义达对记者称,“鼎发钻探的气井中50%以上的都找到了气,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然而,在中石油看来,这个“奇迹”却充满危险。
“气田相当于一个不规则、充满孔隙和裂缝的容器,天然气、地层水就在孔隙和裂缝内。如果不科学开采,则会导致严重后果。”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处副处长韦先海认为鼎发的行为已严重破坏了气田开发的合理性、均衡性。
2004年12月9日,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和垫江县政府有关人员开始坐到谈判桌前,就垫江县购买原料气进行协商。
今年4月5日,双方达成以下协议:垫江县承诺不再从事新的钻探作业,并保证不在嘉陵江组及其以下气藏打新井;中石油方面同意每日供垫江20万立方米低含硫气,并根据垫江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低压气生产能力允许的条件下,以后逐步增供原料气。
不过,这纸协议在当地政府看来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协议,很难保证今后不会有所变动。
于是,有关人士建议,由重庆建投、重庆燃气公司、鼎发公司共同注资成立一个新公司,在重庆市内有规划、有步骤地开采天然气,以弥补重庆天然气供给不足的矛盾。
企业利益与地方发展
知情人士透露,重庆市政府曾多次向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打报告,希望国家对中石油已登记的川东地区气块进行适当调整,引入有开发资质的地方企业进入三峡库区开发和经营天然气,同时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天然气开发权,“以增强地方调控能力,顺利实现库区百万移民安置的目标”。
对于重庆市的想法,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有关人士称,“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国家有严格的规定,没有得到国家许可不能随便开采。”
一方面,重庆天然气的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中石油已从三峡库区的忠县修了一条直通武汉的年输气量为30亿立方米的输气管线,将重庆的天然气向外输送。
“我们并不是不同意西气东输,但是,我们希望在确保产地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再将多余的气东输。”杨庆育称。
目前,三峡库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空心化。为了解决该问题,重庆已经将天然气化工产业作为三峡库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也曾表示,重庆的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基础在全国来说是最好的。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年产值超过60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以建峰化工厂为代表的涪陵优质化肥基地以及以万州索特为代表的万州盐气化工基地。这样,重庆初步形成了沿长江布局的化工产业链。
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无疑需要大量的天然气作为保障。然而,忠武管线的建成,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两难局面:如果输气量少于15亿立方米,中石油将在这条管线上赔钱;而如果满负荷地将气输出去,无疑将遏制库区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库区的经济发展。
“如果中石油单纯从企业获利角度考虑,那么三峡库区的资源优势将大打折扣,该地区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将会面临沉重打击,这会严重影响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杨庆育表示。
对于地方政府的“委屈”,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称:“油气是国家战略资源,供给多少,供应什么地方,都是集团公司统一协调调配的。重庆方面希望国家给予特殊的产业政策扶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地方经济的扶持必须在市场的模式中去探求。”
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学教授蒲勇健认为,“中石油在重庆的土地上开采资源,却并没有为重庆的财政收入作出多大的贡献,相反却享用了重庆的公共设施。从这个角度讲,重庆要求中石油对重庆市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在供应量上予以保证,是可以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