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技术换市场 空客向中国转让技术迈出关键一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 07:52 经济参考报

  昨天同中方签下由中航一集团产机翼、二集团搞研发的合同与协议

  本报讯4月21日,空客在中国一天就发生了三件事:中方生产A320系列飞机机翼翼盒,由空中客车公司与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在京签订合同;空客和中航二集团在京签署计划合资成立空中客车研发中心的协议;与此同时,中国三家公司宣布购买30架空客,目录价格超过30亿美元: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购买5架A380,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购买20架A
320,深圳航空公司购买5架A320。

  根据合同,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将进行首批翼盒装配及其工装的制造。这也是空中客车公司与中方企业展开的A320系列飞机机翼合作项目第三阶段。本次签订的合同金额为7000万美元。而就在20天前,中航一集团下属的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刚刚交付了该公司生产的首件A320系列飞机的机翼固定后缘。“掌握了机翼制造技术,也就掌握了飞机的1/3至1/2的制造技术。”空中客车中国公司工业合作主任高正对记者说,“中国是欧洲以外空中客车在这一项目上开展合作的第一个国家。”

  根据协议,到2008年之前,中国航空第二集团和空中客车公司合资成立的研发中心将招收约200名中国工程师,从而使得这一研发中心有能力按照世界领先的空中客车技术标准,参与现有和未来的飞机项目。通过这一合作,中国将成为新一代空中客车飞机项目的风险共担的全面合作伙伴,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将参与空中客车飞机的设计、制造、投资及利润的分配。

  与汽车产业长期缺乏自主核心有所不同,中国民用飞机的制造厂商正在从空客、波音这两大国际民航制造业巨头的手中获得关键技术。近年来尤其是空中客车公司,正逐步把许多飞机部件的制造工作移往中国。目前,我国国内共有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原航空锻铸工业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等五家航空企业直接参与了为空中客车飞机生产零部件的合作。

  中方企业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倚仗的就是中国民航业的大市场和迅猛的增长潜力。根据民航总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我国民航业获得长足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年运输总周转量达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1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273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长34.7%、38%和24.5%,民航全行业利润达86.9亿元,相当于前十年的利润总和,航空公司实现利润62.3亿元。“预计中国内地的航空公司的客运量在2004年和2005年将以超过2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增长,之后将以8.1%左右的速度平均增长,到2022年达到5000亿客公里收入(RPK),接近目前的5倍。”来自空客的一份报告这样预测。

  空中客车公司客户事务副总裁亚当·布朗在不久前来中国时曾说,“在世界航空市场中,中国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将仅次于美国,成为空客产品的第二大潜在市场。”

  技术换市场的结果是双方皆大欢喜。据了解,除上述中国3家航空公司向空客购买30架飞机外,在2004年,空中客车就已从中国获得81架飞机订单,创历史最高记录,并有40多架空中客车飞机加入了中国的航空公司机队。而它的竞争对手波音公司在中国只拿到了11架飞机订单。近年来,波音拉日本,空客拉中国的趋势愈发明显。空中客车公司还计划在今后新机型的制造中把中国的份额提高到10%,这一份额相当于空中客车欧洲英、法、德、西四大制造国中西班牙的份额。

  当然,想完全通过一笔笔的订单拿到制造大型民用飞机(200座以上)的全部技术还是不现实的。中航一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杨育中提醒说,虽然空客采取的“技术换市场”的手段是目前飞机制造等高端制造市场所常见的手段,但发展民机制造业,更要关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核心技术是无论如何也买不来的。”因此,中航一集团在不断强化与空客、波音等公司国际采购的同时,更在致力于让国人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