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 何处寻找调控的处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16:1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李一戈 大约是2002年吧,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分别派调查组(调研组)到杭州调查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价情况。原因很简单,杭州房价似乎涨得太快了,人民群众有反映,中央领导也不放心。
后来,两个部门各自向上提交了一份报告。国土资源部的报告说,杭州土地供应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地价拉动房价上涨的说法不能成立。建设部的报告说,杭州房地产市场总体是健康的。此前,杭州市建委已奉命写过一个报告,结论是杭州房地产市场是健康、正常的。 现在看来,当年所有认为杭州房价涨得太快的人,都有“极端保守主义”之嫌。以绿城开发的两个楼盘为例:紫荆花园,2002年入住,开盘价是3600元/平方米,现在该小区二手房挂牌价每平方米已达1.3万多元;桂花城,2000年入住,最初开盘价只有2680元/平方米,随后扶摇直上,从3600元、4800元到8000多元,直至现在的二手房挂牌价约1.4万元。估计2002年参加国土部和建设部调查的人如今思之亦不免心有余悸:谁能料到后面还有3倍以上的涨幅啊,幸好当年调查报告的结论是“市场健康”。 今年写调查报告的任务放在了另一个部门身上。据说,最近几天国家发改委正派人在杭州调查房价的情况。我对这个调查报告怎么写抱着严重同情的态度。 不过,虽然结果尚未出来,但当地有位接受过咨询的开发商说,“他们理解不了杭州的房价”。 这位开发商称,要了解杭州房价,就必须了解浙江的经济结构。全国经济百强县,浙江占了30个。杭州及其周边地区小业主队伍庞大,民营经济极为发达,绝不能用工资来衡量居民收入。杭州除了优良的人文和自然环境,还有很强的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周边县市很多人都想到杭州买房。他暗示说,虽然杭州房价已经疯狂上涨了五六年,可杭州楼市需求之旺盛,让人觉得这个城市房价的天花板之高,简直一眼望不到边。 而且,我的同行,杭州媒体的地产记者,几乎也都是众口一词地为房价上涨辩护或寻找充分的理由。 而且,他们告诉我,很多人在杭州买房,一买就是好几套,买了并不为了出租(杭州租金很低),也不急于出手,就那么放着。“我们公司有位中专毕业的同事,手里有8套房子”。 按照他们的说法,杭州楼市不是完全没有投机性需求,有一小部分,但更多的是真实需求。可是,这种“真实需求”,也不是自住性需求,因为很多人买了房只是一动不动地放在那里。杭州人真的是很好玩很可爱啊。 “其实,杭州人很可怜的,因为有钱没地方投(放)”,那位开发商这样解释。早就有人告诉我们,包括杭州在内的浙江民间蕴藏大量的财富,有着杀伤力极强的购买力。但我没想到的是,很多杭州人买房子,居然只是因为有钱没地方花(所谓投资渠道匮乏),因此只好将货币简单地物化为商品房。这种说法可真幽默。 去调查一番,写一个报告,出一个政策。但当地开发商称,出来单个政策没有用,杭州房价还得涨。 我突然为杭州房价感到了一种绝望。哪里是个尽头,每平方米1.8万元、2万元,还是2.5万元甚至3万元?这样涨下去,杭州的资产总量将会有惊人的增长,但若干年后,恐怕连西湖都要被贵得吓人的房子塞满。 不仅仅是杭州房价。杭州是全浙江的人来买房,上海则是全长江三角洲的人来买房,北京则是全中国的人来买房。由是推之,房价是不可遏制的? 告诉你,我不相信。 但我相信,若非迫不得已,中央政府绝不会祭起行政问责制的大旗,来抑制房价的疯涨。肯定是因为调控房地产或房价的市场因素失灵了,才需要用行政手段来调控。 有开发商问:假如行政调控也失灵了呢? 那是地方政府的事,在行政调控房价这个问题上,中央政府更多是起监督检查的作用。况且,我对地方政府的创造性工作一直充满信心。真正的处方在地方政府手里。正如我相信上海市能够将房地产市场从低潮中拉起,也一定能将疯涨的房价稳定下来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