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2005年中国煤炭市场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 11:26 经济参考报

  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很快,也很好。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从国民经济和煤炭市场发展趋势看,煤炭需求继续增长,但影响需求增长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煤炭工业发展处在重要时期。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是煤炭的主要用户,年消耗煤炭占煤炭总消耗量的80%左右。这四大行业的需求变动决定着煤炭市场的基本走向。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
位,电力、钢铁和建材行业超常增长势头得到了遏制,煤炭需求增长趋缓。

  首先看发电用煤需求。总体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全国电力消费增长趋缓。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目前发布的《2005年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按照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GDP增长8%,全国电力消费增速大体在12%左右,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4220亿度。电力需求增幅低于2004年。二是新增装机容量增长过快。预计2005年电力行业投产机组6840-7000万千瓦之间,全国装机容量将达到5.1-5.2.亿千瓦,发电量约为25000亿度。总的发电能力与电力需求基本平衡。但受区域、时段用电不均衡影响,全年电力需供应还将有一定的缺口,但比去年明显降低。华北地区京津唐、山东地区以及华中和东北电力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三是今年南方各省雨水较多,水电增长较快。四是从各方面提供的信息分析,2005年电煤订货数量大于实际需求,随着电煤合同兑现率的提高,电煤供需紧张局面趋缓。考虑上述因素,今年电煤增量大体在1亿吨左右。五是今后电力需求增长趋于平稳。今年国家开始清理电力违规项目,控制近期新开工电站规模,从2006年开始,全国发电用煤增长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其次看钢铁行业用煤需求。我国钢铁产能已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主要特点也可概括以下五点。

  一是钢铁投资增幅下降。2004年,钢铁行业实际投资1781亿元,同比增长26.9%,比当年1-2月份增幅下降了近146个百分点。二是国内钢铁市场需求显著回落。2004年考虑全社会库存下降因素,钢材实际消费增长率为13%左右,比2002年的21.2%、2003年25.8%,分别下降了8.2、12.8个百分点。根据钢铁协会预测,2005年全社会钢材消费强度呈下降趋势,国内市场钢材消费总体上已经由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平稳较快增长。三是按GDP增长8%预测,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的情况下,国内市场钢材表观消费量将增长10.1%。受品种、结构影响,可能出现部分钢材品种生产过剩的情况。四是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超过70%,对一些能耗较高的小钢铁厂冲击较大,其中一部分钢铁厂会因成本过高,亏损增加而被迫关闭,加速了钢铁行业结构调整,高耗能的小钢铁厂数量减少,煤炭消耗强度降低。五是国家调整增加购房贷款利率,将有效地抑制房地产盲目发展,带来钢材消耗下降,最终会减少钢铁生产,降低煤炭需求。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更直接有力措施,应对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将有效地抑制钢铁等生产资料过旺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其三看水泥行业用煤需求。一是2004年全国水泥供给大于需求,发展速度逐步趋缓。预计2005年全国水泥市场总体趋于稳定,产量将在10亿吨左右。二是水泥市场竞争激烈,出厂价格年末比年初平均下降13元多。据建材协会统计,2004年全国有1900多家企业停产或产量下降,占全部(5700多家)水泥生产企业的1/3。三是国家加快建材行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装备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降低能耗,进而使煤炭消耗强度下降,煤炭需求增长放缓。

  其四是焦炭行业用煤需求。一是焦炭产能过剩。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5年全国焦炭产量预计达到2.8亿吨,按照目前消耗水平计算,这些焦炭足够生产4.3亿吨钢。二是国家对焦炭出口实行配额制度,出口受到限制。三是为减轻环境压力,一些地区开始有计划地关闭小焦化厂。2004年山西省关闭了553个焦化企业,取缔土焦4000多坑次,削减焦炭产量4000万吨。焦炭产量的大幅度减少,必然带来炼焦精煤需求的下降。

  综合上述分析,2005年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增长趋缓,不确定因素增加。总体判断是:煤炭产销基本平衡;优质煤炭供应偏紧,低热值煤炭供大于求;铁路直达煤炭供应偏紧,下水到沿海地区的煤炭增加。(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