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惠州的崛起来自成熟产业链的打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 13:32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研究员

  本报记者 贺朝晖 实习生 黄妮娟惠州第三届国际数码节开幕前夕,本报记者就惠州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如何通过数码节打造惠州成熟产业链、打造产业链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专访了正在深圳调研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著名发展战略专家梁桂全研究员。他长期专注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对广东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有独到见解。

  A.惠州是珠三角未来20年的非常之地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来您曾在多个场合谈到珠江三角洲未来20年经济的持续增长还要看惠州与江门这两翼,你是基于什么得出这一结论的?梁桂全(以下简称梁):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惠州的地理位置和20多年来惠州的发展状况。惠州和江门都是处于中国沿海工业化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珠三角两翼。但作为两翼,它们并没有和核心地带———珠江口同步发展。珠三角目前是制造业基地,但随着这些核心地区土地资源日趋紧缺,珠三角的产业必然要向两翼转移,因此,惠州和江门将是未来20年珠三角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地区。像深圳和东莞现在土地资源已经有所限制,所以将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还要看两翼。记:但根据我个人掌握的资料,这一趋势还不是很明显。梁:我觉得这也许是因为两翼的发展还没有引起省里特别的注意,从目前广东交通的建设就可以略知一二。但我认为这两翼在未来20年至少会影响广东GDP增长2至3个百分点,估计五年左右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记:目前影响两翼发展的原因是产业转移还是土地因素?梁:两者都有。随着珠三角核心地区土地资源的稀缺,两翼的重要性将变得越来越明显。我在东莞搞调研时就发现,现在很多老板想来东莞投资但是没有土地。你知道,以前珠江三角洲主要就是靠土地的政策优惠来吸引投资的,多招商多融资,技术投入还不是主要的,下一步珠江三角洲就要依靠内涵增加生产,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但这一点受到我们的知识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制约,因此珠三角的东西两翼———惠州、江门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珠江三角洲未来20年经济的持续增长还要看惠州与江门这两翼,作出上述结论的理由是基于两大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一,中部核心地带的二次工业化。经过25年的发展,珠三角核心地区已完成了中级工业化阶段,成为国际制造业的基地之一,未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水平,因此迫切需要用现代高新技术来武装和改造已建成的工业体系,提升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延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其二,实施蛙跳战略,即超越式发展战略。实现产业高位转移,吸纳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汽车和重化工业等,推动原有产业升级。与此同时,部分产业将被拉出,向外梯度扩张,实施低位产业转移。记:这就是说核心地区的产业升级与转移给惠州带来了机遇?梁:对。与中部核心地区相比较,东西两翼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面临的机遇也更多。一方面,它可以承接中部转移出来的传统产业;同时,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国际产业布局和结构大调整的浪潮中又可以吸引以重化工业和以数码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资本到本地落户生根。如果东西两翼发展起来了,那么,以北江和珠江出海口为中轴,东起惠州、西至阳江的一个世界级超大都市带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B.以土地优势承接国产数码产业转移

  记:你刚才提到国际产业转移,对惠州今后的发展影响力有多大?梁:这从惠州目前的数码产业就可看出。惠州的数码产业其实是与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产业转移相一致的。我们知道,战后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有三波,第一波是战后欧美发达国家把他们的制造业向世界扩散,主要是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向美洲的中美、南美转移,但是这里没有形成什么气候;另外一个就是向环太平洋地区———东亚、日本转移。英国是原本的世界工厂,后来转向美国,美国成了世界工厂,到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波是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将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一些地区,比如香港、台湾地区。台湾地区除了承接它们的传统制造业转移外,还积极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将欧美一些数码产业接收过来,所以台湾的数码产业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记:准确地说,转移出来的是欧美数码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梁:是这样。欧美的数码产业目前已经是V字型效应,即研发、销售与生产之间的V字效应,这中间研发和销售是数码产业价值链里价值最高的。曾经有这样的数据,就是79美元的MP3生产成本只有37美元,而专利费达到40多美元,生产只能赚取1.5美元的利润,但是欧美的采购商将产品拿回国售价100多美元,销售商又赚取了20多美元。这就是说,数码产业主要的利润集中在研发和销售上,因此,欧美在进行数码产业调整时也调整了这个价值链,整个价值链中已经把生产甩了出来,1996、1997年左右珠三角就接了这个转移的数码产业。珠三角主要就是在港资、台资拉动下增长起来的。港资是第一轮工业化、传统制造业、二战以后的家电制造业转移时进来珠江口的,比如顺德、佛山就接了这一轮的转移;第二轮主要是以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动力,珠三角的东岸接到了这次转移。1997年、1998年时我发现珠江口东岸、西岸经济发展不同步、不平衡,经过调研后发现差距存在于数码产业。东岸接了这次产业转移,惠州也凑了这场热闹。记:您如何评价惠州目前的数码产业?梁:我们来看看TCL就知道了。TCL本来是产生于第一轮以港资为动力的工业化产业转移。20世纪90年代是一些先进的比如电视机的产业转移,TCL就是在这个时候壮大的。后面接着进来的就是数码产品,即计算机以及基于计算机网络和新技术有关的一系列数码产业,这一块是深圳、东莞接手,TCL也跟着上来了。当然主要还处在初级生产,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不在这里。国际产业转移中除了把数码制造部分环大西洋的产业转移出来而注重研发、销售外,还进行了基础产业的转移,包括一些原材料、新材料、大制造业的转移,像瑞典、挪威的造船业现在已经转移得差不多了,有些转移到了韩国。惠州目前正在建设的中海壳牌石油就是这些产业转移中的一个承接。下一步国际产业的大转移我估计是汽车、重化工业等。记:看来国际产业目前还在陆续转移之中,对此,惠州该怎么做才能承接更多的国际大产业转移?梁:惠州在下一轮广东的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惠州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下一轮广东经济发展中对于珠三角参与国际化产业循环是十分有利的。惠州和江门可以利用它们的土地资源承接大量珠三角核心地区产业,以此为契机参与国际产业大循环。譬如日韩的经济发展制约就在于土地资源,一些大的产业无法继续发展只能转移出去,而惠州和江门目前没有这样的问题制约,所以我很看好惠州产业发展。

  C.惠州应把战略眼光放在“中场产业”

  记:上升到产业链,惠州目前的情况怎样?梁:我认为惠州的产业链,还没有完成产业聚合,没有形成产业集群,这个产业集群产业积聚跟你们所说的产业链相关联。这就有必要对产业链这个概念有所了解。产业链是指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集合是由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产业所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产业链的概念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业链包括满足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的所有企业集合,涉及到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产业链则重点考虑直接满足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的企业集合部分,主要关注产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从上述产业链的概念看,产业链是由一个主打产品连接起来的,但这样的主打产品目前惠州还没有形成。也就是说惠州目前的产业格局还没有明朗化,还没有实现产业集群。像东莞,就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东莞集中了全世界的各行各业,这种各个行业的共同存在就形成了产业配套。记:产业配套关系到惠州未来竞争力的提升。梁:当然。任何一个工厂都要经常采购,在这样一个2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各种行业都有,那么采购起来就非常方便。产业配套能力强,也就使竞争力增强,因为在一个地方可以集中采购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大大降低成本,甚至可以零库存,同时也降低了工厂在采购、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降低要素成本。第二类叫做专业产业集群,某个地方专门集中某个产业,比如电脑一类产品集中形成专业产业集群。完成产业集群、产业格局后,产业链才能显现出来,才能明晰。产业配套就是内部的产业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跟着转动,接在一起跟着世界、整个中国的产业链一起转动。惠州的产业链现在正处于一个启动阶段。记:成熟产业链的吸引力如何打造?梁:一个是要有中位体系,在产业链中会有一个或者若干中心企业,同时有几十个几百个卫星企业,这就是产业链的中位体系。产业链要有吸引力,就要有集聚效应,首先要有能让中心企业选址生根的环境,或者是吸引到这样的中心企业;第二个是推动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政府完善的经济政策;第三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需要有要素成本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发展生态环境就比较好。记:惠州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产业链?梁: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情况。在电脑领域,微软控制了软件,英特尔控制了硬件,一软一硬都在美国,这种就属于中场产业,就是说在一个产业中技术含量比较高。在这里,中场概念有点类似于足球场上的终场。还有一种就是在生产中基于原料或者其他的材料,特别是新材料的生产,并运用这种新原料,生产出与此相关的产品,这也是一种中场产业。惠州就适宜于发展中场产业,它不能重走珠三角核心地区的路。珠三角主要还是终端产品,产品的最终装配,需要很多人,惠州也可以搞一些这样的东西,可以做一些终端生产的制造业,但是惠州从战略上应该走中场产业的产业路线。从现在来看,一个积极发展的就是石化,能否以石化为契机吸引其他一些新材料生产的聚合也很重要。比如金属,钢材,有些材料它就需要特种钢材的生产。惠州应该把战略眼光放在中场产业上,这样才可以后来者居上,否则只会跟着珠三角的中部地区走。

  D.TCL往何处去,关系数码产业集群的成败

  记:惠州马上就要举行第三届数码节,从数码节的趋势看,惠州是想打造自己的数码产业链,对此您怎么看?梁:我觉得惠州的数码产业发展目前还没有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很担心TCL会不会垮掉?如果一个地区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没有一个产业生态,其中的大型企业竞争力就会降低。任何一个工厂都是处于产业生态中,没有适宜的产业生态就比较麻烦。TCL原来所做的都是终端产品,没有往中场产品走,因为中场产品要求创新能力强;其次它是最终装配的平面扩张,没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很容易走进利润陷阱。记:对于惠州打造数码城,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梁:要打造数码城,要么就是技术创新,要么就是物流(流通)或者生产提高,抓住其中的一个发展。参照惠州目前的情形只能抓住数码生产这个环节,因为知识、流通都没有优势,惠州在相当长时间内会依靠生产以支撑数码产业。但怎样吸引数码企业呢?主要是投资,老板要寻找市场,我担心的是惠州还没有迅速构建IT集群,应当首先以数码的产业集群作为基础,并成为数码产品知识、信息的流通汇合地,然后发展自己的技术与制造业,这样才可能成功。这一点可以参照东莞厚街的国际家具展。记:惠州要成功铸造自己的数码产业集群,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梁:我觉得有四个必须努力的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原本最终产品的平面扩张,譬如拿TCL这个牌子进行扩张;第二个方向是向中场进军,开发在未来的数码产业中比较关键的零部件,但这个目前受到惠州技术创新能力的约束,同时风险比较大,主要是来自竞争对手的风险;第三个方向是开发基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开发终端产品。前几年有人说数码产业泡沫破灭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数码产业在一个产业开发中还处于前端,后面的扩张度还非常大,它的技术在人类生活中可以应用的还有很多有待开发,但目前我们应用的面还很窄,其扩张力度和空间还很大。就是说,数码产业的发展有赖于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开发和制造,这个空间非常大,在国际上也会有非常大的市场。2003年我们派访问学者去诺丁汉大学想传文件,就拿着U盘在他们的电脑上找接口但是找不到,后来问他们图书馆管理人员,结果他们都不知道他拿的什么东西,这表明亚洲特别是中国计算机产品的应用很先进,因此其周边产品的开发空间非常大。再如现在小孩的安全问题,家长很不放心,能不能在这方面设计并生产出一种数码产品,譬如数码手表这类的东西,家长一按遥控器,就知道小孩在哪里?小孩也知道家长在哪里?别小看这一点,它的生产空间和利润空间都是相当大的。惠州数码企业如TCL如果往这个方向走,那么它就可以成为基于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周边产品的研发、销售的集成,这中间很重要的就是要有产品设计、开发人员。尽管数码产业周边产品的可用空间很大,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形成一个集群;第四个方向就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产品的开发。这一点TCL做得还不错。我觉得TCL产业开拓进取的姿态还没有出来,现在TCL的电视机已经不是赚钱的项目了,主要是手机在赚钱,但是目前手机的利润也在压缩,TCL也有它自己的电脑,但是没有形成独特的技术和功能个性。

  E.要构建一种国际化的文化和制度环境

  记:目前惠州产业链建造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惠州目前只是提出了一些口号、目标,但是其发展战略还处于一种不自觉、不成熟的阶段。因此,首先要有产业战略思路。惠州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虽然经济发展主要是市场行为,但政府和产业政策的引导很重要。要根据相关产业的变动,制定成熟的产业战略。我个人希望惠州能搞一个扎扎实实的产业战略研究,搞清楚数码产业究竟该往哪里走,如何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如果数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话,众多企业相互依赖,互为寄生,那么发展起来就更快,而且对惠州的长久发展更为有利。其次,惠州要打造数码产业基地,那么它的基地是什么呢?怎么形成?谁来做?政府该有什么作为呢?惠州现在不要满足于一个口号,而是要建立在对全球、广东整个产业总格局的变动趋势掌握的基础上来形成系统的产业思维,特别是要使政府的想法和企业内部的想法对接。所以我建议惠州邀请国内外产业专家,对惠州产业作系统诊断,提出一些政策建议;第三,我认为惠州必须参加国际产业循环。现在产业在国际间流动,中国也参与进这种产业流动,并处于国际和国内产业循环的交接口上,惠州也是这样,在参与国内循环的同时,未来20年的发展主要是参与外循环,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因此惠州必须要拓展国际经济关系,培育国际经济活动的人才,并聚合这方面人才。我始终认为“人事”是有“人”才有“事”,所以人才是很重要的。所以惠州要参与国际产业大循环就一定要培育、吸引一批国际经济产业人才。广东的对外开放和华东的对外开放不同的一点在于,广东的对外开放始终还是处于华南的圈子,华东是以上海为龙头,他们对外开放的姿态是亚太地区及欧美。我了解到,上海的对外人才都是及时和国外投资公司交流学习的,而广东没有这样积极的姿态。所以我们还要重点建设国际人才,可以积极向国外投资商介绍国内发展状况,吸引投资者主动前来。我认为惠州能否跨越式的发展,能否在未来20年发展成像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那样的规模,主要是看国际的交流,要积极加入环球经济圈。第四是惠州要推动构建一种国际化的文化、社会、制度环境,要有这样的氛围。这工作难度比较大,但是从现在就要开始做。西方人喜欢上海,为什么呢?是因为上海满足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我一直主张两个事情———人文价值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西方人做事情讲究一种规范,说了就要做,很讲信用,这其实就是科学理性精神,它指认识客观世界运动的性质规律,这种性质规律可以构建人的理性。现实中总是以利益为先导,即使违反规则也要得到利益,但是实际上这种做法损害了战略利益。

  F.产业链打造有赖土地制度创新

  记:前面说了战略,主要是宏观上的,那么微观方面惠州有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梁:我觉得是土地问题。对于惠州来说最艰难的也就是土地制度。记:为什么这么说?梁:惠州现在处于非常有利的国际产业变动给予的机遇中,因为珠三角丧失了土地优势,但是现在有一个制度上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和国际产业对接上的制度屏障。其次是国家目前的政策,对土地进行中央直控,我以前在媒体上发表过相关的意见,去年国家在经济调控上用到信贷和土地政策两把刀是必要的,土地政策中央直控又引出了新的问题,本来是想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政策和这个目标冲突了。我的意见是要有新的经济杠杆,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土地规划由中央、省里控制,比如惠州把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一部分用于生态,第二部分用于公共资源和城市建设,用于民用的比如住房、建厂等。如果惠州按照这样发展,那么50年后肯定会零增长。对于惠州的土地,可以利用经济增长的特点来规划,在经济增长初期对土地的使用会比较多,但中期、后期会越来越少,那么我们就按照这种经济增长和土地消耗规律规划,政府依照规划再去进行具体的操作,这就是实行中央、地方土地资源的管控和土地规划创新体系,使土地实现可持续利用。我建议惠州把土地资源的管控和土地规划创新体系作为政府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夏子/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