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听证后的圆明园工程何去何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 07:07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刘世昕) 经过听证后的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走向哪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听证会不产生决定,只提供政策参考,是依法执政的形式。昨天的听证会使舆论和公众有了自己的判断,达到了社会监督的目的。

  第一位向媒体披露圆明园事件的张正春教授今天对记者说,他本人对昨天环保总局举行的听证会表示满意。他说,国家环保总局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能够倾听公众意见,这本身
就是政治进步。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姜文来建议,“改进听证代表产生的程序。听证代表产生程序及其构成,是听证会能否准确反映民众意见的关键。此次听证以专家为主,是否代表民众的呼声值得推敲。作为听证代表,没有院士、教授、官员、百姓之分,都是平等的,在座位安排、发言时间等都应是均等的。”

  这次听证会也吸引了公众的巨大关注,在央视的时空调查中,58%的参与者希望通过本次听证会,最后达到撤掉防渗膜,恢复原生态的结果,仅新浪网的听证会实录就有超过400人参与评论。

  在圆明园附近居住的北京市民,对这次听证会非常关注,北京大学研究生李想说,虽然这次听证会会对圆明园工程产生什么样的决定作用,目前还无法知道,但这毕竟走出了公众参与的第一步。

  从事网络工作的刘云先生认为,圆明园是大家的,听证会上虽然各方面的专家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但公众的声音还不够,而且参加会议的大都也是专家,希望能增加公众的代表。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一位编辑则表示,这次听证会专家提出了不少的看法和意见,但各方面最好能够涉及到,特别是水利、园林等专业的主管部门应该说出他们的专业意见。

  潘岳表示,听证会对于政府而言,是要求不能拍脑袋定项目,要多听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对公众而言,应提一些建议和可操作的方案。这样就能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今后与公众关系密切的重大工程,还将举行环境影响听证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圆明园工程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