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座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运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09:19 北京日报 | ||||||||
海淀区上地街道成为国内第一个无泔水外排的街道 本报讯(记者童曙泉) 晃里晃荡、滴滴答答、散发臭味,多年来这样穿街走巷收购泔水的农用三轮车,昨天从海淀区上地街道辖区内消失了。 清晨和夜晚,这里的居民再也不会被叮当响着从楼下经过的泔水车打扰,也不用担心滴
促使泔水收购车退出的,是昨天在上地正式开始运行的本市第一座餐厨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理站。它能将街道辖区内每天产生的3吨多泔水,在6至8小时内变成无臭无毒的粗粉状固体微生物菌群。海淀上地街道也从昨天开始进入泔水“零剩余”时代,成为国内第一个没有泔水剩余外排的街道。 泔水处理站拥有6台泔水处理设备,每次能同时处理1200公斤泔水,全天三班倒能完全消化掉上地街道辖区内27家中小餐馆每天产生的泔水。在这里,记者几乎闻不到通常能令人作呕的泔水臭味。“这都是添加的特殊生物菌的功劳。它能在80摄氏度高温条件下‘消化’掉泔水,让4公斤泔水产出3公斤无毒无害的活性微生物菌群。”技术人员这样介绍。 市市政管委昨天特地组织了18区县的市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参观了泔水处理站运行状况。在大家注视下,一桶桶浮着厚厚油层的泔水从顶部被倒进处理设备。工人又往里头加了点生物菌催化剂和适当麦麸,然后按动按钮,机器便开始自动加温、搅拌、发酵,声音只与普通吊扇转动声相当。6个多小时后,机器下端吐出了一大堆金黄色、散发淡淡油香的干粉状活性微生物菌群———它们是制作有机肥的优质原料。记者用手指捻一捻,这些干粉既不油也不粘手,十分洁净。 “这个夏天可以开窗户了。”看了泔水处理过程后,一位住在处理站附近的女居民边绕着处理设备参观边赞赏。她家紧挨一家中型饭馆的厨房,每到夏天,厨房后院堆积的四五桶泔水总是散发出恶臭,即使冲洗后气味也依然不轻。这让他们不敢开窗户。有时实在憋不住,开窗换换空气,却可能招来十数只苍蝇。泔水处理站开始运行,几年来的心病立刻得到了解决。 没有合适的处理技术与渠道,泔水垃圾同样困扰着餐馆。一位餐馆的经理告诉记者,因为泔水问题受附近居民指责,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另外,以前的泔水只能在每天深夜打烊以后再处理,沤了一天的泔水不但发臭,而且容易孳生细菌,一直都让他担心引起卫生安全上的麻烦———这对餐馆来说可是致命的。 “今天中午,用餐高峰后泔水桶刚装满,处理站的车就上门全部拉走了。”餐馆当天就已经从这个处理站受益了。“以后,既不必担心引起邻里不快,也不用担心卫生和环境问题了。”据介绍,处理站的车每天会去各餐馆拉两三趟泔水,基本做到每个用餐高峰后没有泔水积存。 这个泔水处理站是海淀区政府、市政管委和上地的生物科技公司共同建成的。海淀区副区长星志国表示,餐厨垃圾是城市环境治理和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大难题,也是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普遍问题。这次三方联手,经过反复试验、探索,用先进的微生物技术对泔水进行处理,正是一件造福上地街道辖区居民、打造和谐生活环境的好事。 让现场参观者感兴趣的是,餐馆向处理站提供泔水,不但不用交钱,还能卖出每吨200元的好价钱。这提高了餐馆提供泔水的积极性,真正让“肥水”不外流。而收购泔水的钱,则来自于泔水处理产品。那些微生物菌群制成有机肥后以每吨近千元的价格售给了种植养殖专业户,由于肥效不错,很受欢迎。对昌平蟒山12亩苹果的实验显示,这种有机肥能使优等果率提高3%,使单个苹果平均从253克增重到270克、平均每亩增产200公斤。 市市政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利用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处理泔水,大大降低了泔水处理的运行费用,为进一步推广打下了基础,有望使本市更多社区居民告别泔水的臭味,感受和谐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