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须尽快熟悉国际贸易规则,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并与国外的贸易商结成联盟
本报记者 宗新建 发自杭州
纺织业产销总量和出口总量均居全国第一的浙江,显然无法不正视最近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中的遇限风潮。昨天(11日),浙江省外经济贸厅与浙江国际贸易促进会联合召开“
浙江企业应对纺织品出口壁垒培训研讨会”,邀请
中国驻WTO代表团张丽萍参赞等对外贸易专家给浙江纺织企业指点“出口迷津”。
张丽萍在会上表示,浙江纺织品企业要想进一步扩大纺织品出口,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阶段浙江纺织行业的战略任务。”
浙江省外经贸厅一位与会官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既为浙江纺织行业带来发展良机,也带来诸多挑战。他认为,在通过各种民间组织做好应对挑战的同时,浙江省也应适时组织对外贸易方面的专家,对外贸企业加强宣传、培训及管理,从政府角度引导对外贸易的规范发展。而正是基于这样的表态,是此会议被与会企业普遍理解为浙江官方邀请“智囊团”帮助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环境挑战。
事实上,作为纺织品出口大省,浙江此举正是缘于今年以来不断遭受的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上述浙江省外经贸厅的官员透露,目前浙江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地区之一,2004年出口总额为203.8亿美元。浙江省经贸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1~2月,纺织品出口33.9亿美元,增长51.9%,创历史新高。对原主要设限国的美国和欧盟分别出口6.3亿美元和8.9亿美元,增长81.5%和75.3%,同比上升50.4和50个百分点。
占全国的20.9%,全球的3.4%。急剧膨胀的势头也惹来一串“麻烦”:3月16日,欧盟作出初步裁定,称将对从中国进口的35类纺织品征收20%~85.3%不等的反倾销税;美国政府在上周一自行启动了对三类中国输美纺织品服装的“特保”调查程序;而浙江省部分纺织品出口今年以来更是出现了明显的量增价跌现象。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对浙江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打击是空前的。”该官员说,由于浙江出口产品基本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底端,一旦科以重税,很多浙江企业的利润额就会消失殆尽,甚至赔本,企业最终只能退出外贸行业或者转移出口市场。
据此,张丽萍分析说:“如果固守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沿袭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浙江企业势必难以承受日益加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发展的路子将越走越窄。”她认为,浙江企业必须尽快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以寻求更广泛资源配置,发展在海外的合作领域;尽快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可以考虑使用出口国的面料进行加工;同时,企业最好能与国外的贸易商结成联盟,充分利用协会或商会与国外进行沟通。
作为浙江省内的纺织品出口大市,绍兴市外经贸局贸易管理处处长王强坦陈,提高纺织品附加值是浙江企业避免各种国际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他认为,欧盟和美国的各种反倾销或“特保”调查,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温州鞋”事件。“几起事件的性质是一样的,中国产品再进行低效益运作,不向高档、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类似事件只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