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兴起 风电设备市场烽烟渐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 04:58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李秀中发自上海 4月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三个特许权风力发电项目:江苏盐城东台风电场20万千瓦、山东青岛即墨风电场15万千瓦、甘肃酒泉安西风电场10万千瓦开始向海内外发标书。然而这样大的风电设备订单国内企业却很难涉足,基本上只能由国外企业进行竞标。不过,风力发电的兴起使得风电设备市场风起云涌。
“现在风电设备竞争很激烈,形势对我们来说比较严峻。”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和《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使得风力发电发展形势比较好,市场对风电设备需求不断增大。目前国外风电厂商掌握核心技术,并加紧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其他类型电站设备公司也开始涉足风电设备。” 从2004年至今,风电市场杀出几家大的电站设备公司。2004年10月,湘潭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德国莱茨鼓风机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生产离心风机协议。而东方电机和哈动力等公司也开始重视风电设备市场。与此同时,国外大型风电设备厂商也开始筹划到中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国外厂商垄断市场 “风电市场前景很大,在国家制定的远期规划,要在2020年实现风电装机2000万千瓦,每年市场容量大约100亿元左右。”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周篁介绍,“不过,国内绝大多数风电设备都依赖于向国外厂商进口。” 对于风电设备市场的发展,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长期跟踪。他对2004年风电装机市场作了详细的统计。 据他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4年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25%,进口产品占75%,其中,西班牙Gamesa的份额最大,占新增总装机的36%。而2004年累计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18%,进口产品占82%,其中,丹麦NEGMicon的份额最大,占累计总装机的30%。 中国蓬勃发展的风电市场引得许多跨国风电设备制造商“闻风而动”,准备在中国或独资或合资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Vestas准备在上海建立独资企业,而西班牙的Gamesa也准备在天津建立自己的工厂。”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公司董事长吴运东介绍。 “国外风电厂商在技术保护方面非常严格,国家只能逐渐引导外资企业转移技术。国家发改委在风电场项目招标时,要求设备达到一定程度的国产化率。通过这样的规定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厂、转移技术,并帮助我国缩短在设计、施工、选点、管理等方面与国际的差距。”周篁介绍,“但是,目前合资公司只能进行总装,不能掌握技术核心。” 吴运东介绍说,“现在国内两家合资公司西安维德、洛阳洛拖美德的核心技术都因外方以种种原因为由不能转移。合资厂生产的核心产品比进口的还贵,企业运营也难以为继。” “进口风力发电设备的价格过高,同型号发电机组的国外产品价格,考虑到关税的因素,基本上比国内产品贵30%。”李力介绍。 “从国内企业来看,应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优势,现在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国内企业的制造成本比国外低,还有很大的空间。”吴运东认为。国外风电设备有自身的弊端,如果风力发电设备全部采用国外设备,从实际情况来看,售后服务是跟不上的;外国企业的技术保护现象很严重,对风电设备国产化很不利;民族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了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如果发展不好,则一损俱损。国内厂商纷纷涉足 “风电制造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市场支持,一些风电项目都是以外国贷款形式建设,必须应用外国产品。这些年市场环境比以前好了。国家在科技攻关、项目经费上都会给予扶持。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内其他电站设备商开始涉足。”李力介绍。 业内人士分析,电站设备行业2005年将迎来其发展的最高峰,2005年以后由于电力投资规模呈现降中趋稳的局面,水电、火电等电站建设将受到环保以及能源因素的影响,其比重将不断下降,使得水电、火电以及核电设备厂商开始纷纷涉足风电设备领域。 3月初,上海电气公司方面传出消息,上海电气集团公司正在筹划建设国内最大生产能力和最先进风力发电设备基地。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徐域东透露,“现正在和外方谈判,谈判正在进行中。” “上海电气本想收购一家德国的风电设备厂商,没有成功,现在又与西班牙、日本和德国一些厂商在谈判引进技术。”吴运东说。 他介绍,“除了这些企业,还有东方汽轮、大连重机、保定螺旋桨、特变电工等国内大型、特大型企业纷纷介入,使风电制造业竞争开始加剧。” “国内企业只有我们运达是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20世纪70年代介入风电设备领域,从几十千瓦到现在的750千瓦。新疆金风是依托新疆风能公司在最近3~5年内抓住了机会发展比较快,我们则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走国外购买技术的道路,比如大连重机花了几千万元引进国外的技术,技术不怎么行,但是花那么多钱。再过两三年,中国风电制造业将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而且很可能就是价格战的形式,这跟其他行业没有什么区别。”吴运东称。 吴运东认为,“国外企业还在犹豫,考虑成本核算,以及各方面的风险,最关键的风险是中国到底有没有市场,如果每年有100台的订单,那么就可以投资设厂。因为风电市场变化太大,谁都没有把握。” 周篁认为,“国内其他类型电站设备商涉足风电领域,短期内有什么效果还难以预测,投入难以得到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