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过度依赖石油输血 重庆下游企业利润遭到蚕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18:33 《时代信报》

  重庆工业结构偏向重工业,其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对燃油的需求量巨大。石油成了重庆经济的血脉。成品油价的一再上调,将蚕食掉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企业的经营利润,对重庆GDP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信报记者 林华强 实习记者 刘彦杰 报道 张秀良

  终端消费者失语

  3月23日,自全国统一上调汽油价格后,重庆成品油零售市场价格再次刷新:90号汽油为3.85元/升;93号汽油为4.08元/升;97号汽油为4.31元/升(一区)。至此,重庆油价稳居直辖市第一,和周边城市相比较,重庆的汽油价格也居前列。

  3月27日,早晨8点,渝中区黄花园加油站。

  “加满!”在等待加油的车队中,一辆车号为渝A008XX帕萨特轿车的司机大声说。

  “油价又涨了二角多哟,快点办个油本吧。”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提醒司机,因为经常在这里加油,他们算是半个熟人了。

  “快点加油,我还有事。” 对于油价的上涨,司机似乎不太关心。“人家要涨价,我干着急也没用?再说一次就多交十来块钱,少抽包烟嘛。”

  在半小时中,记者采访了十来位前来加油的私家车主,受访者对油价的上涨似乎已经“麻木”。

  “汽油涨价后对我们的销售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反而在涨价之前的几天我们的油本用户增加了许多。”中石化渝中销售公司黄花园加油加气站经理戴振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柴油涨价已成必然

  同日下午3点,江北红旗河沟加油站,柴油售油机前。重卡司机李某从工作服里掏出八百元钱交到收银员手里。

  “还好,柴油没涨价,像我们这样靠柴油吃饭的运辆大户,涨一毛都冒汗,要是像汽油那样涨,向谁收钱去。”李某满脸笑容的回答记者,他的重卡排量为9升,能输出三百多匹喂马力的强劲动力。为此,李某每天要给这辆卡车喂上百升柴油。

  “现在建筑老板们的工钱不好拿,要加价更是难上加难。”李某目前的任务是为附近的一建筑工地运土石到郊区,李某称怕柴油价格上涨,“因为老板可能不买账!”

  但李某的想法注定单方面的,柴油价格的上涨也是箭在弦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制,柴油涨价亦是必然。

  这位专家表示,“三农”问题是决策者考虑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在能源经济链条中购买力低下的农民是柴油的一大用户,柴油价格不变应该是考虑到了春耕因素。

  从去年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过程可以清楚的再现相关部门的良苦用心,记者在相关部门拿到的在一份关于油价的波动记录中,清晰地写道:2004年3月31日,汽油涨价;到2004年5月18日,柴油涨价。这当中的时间差,恰好是春耕。

  而目前来自国际市场数据显示,国际柴油价格远高于国内价格。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国际柴油价格暴涨40%。目前新加坡市场柴油价格在每桶60美元以上,相当于国内柴油完税价每吨4900元左右,而我国市场的柴油零售价仅为每吨3822元,进口商亏损严重。来自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轻质柴油进口量大幅下降,为近三年来低点。 

  “柴油价格上涨的事实几成必然,而国内外市场差价的比照,也清晰地表现出相关部门在调整成品油价格时,保护石油经济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的决心。”

  应寻良性经济模式

  与此同时,在一些石油论坛里,也有不在少数的批评人士对另一现象更为关注:成品油市场,更为“薄弱”的应当是数以万计的成品油购买者:在整个市场中,他们对于油价的制定只拥有“零话语权”。

  关于石油价格的制定话语权问题的纷争,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的一位以城市经济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谢姓研究员分析,决策者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了石油的战略物资用途。他同时表示:

  “在整个用油链中,不管是高级汽车,还是拖拉机,都应当在这个国家经济体系中遵守‘游戏’规则。大家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降低油价,如何在高油价时代寻找一种良性的经济模式应该更重要。”

  从总体上看,重庆工业结构偏向重工业,所以交通运输业所消耗的成品油仅仅是一小部分。其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对燃油的需求量应当更是巨大,石油成了重庆经济的血脉。成品油价的一再上调,将蚕食掉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企业的经营利润,对重庆GDP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农业经济影响较大

  同时,关于油价与经济活跃程度的关联,曾经有研究机构发表研究结果称,在去年后半年,国内油价也进行了调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从去年7、8月份的5.5下滑到今年一月份的1.9。

  “除了工业,油价对重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力也不可小视。重庆的农业人口众多,如果柴油价格上涨,农资的运输成本很自然流转到了农民的身上,它将涉及到绝大多数农民的生产成本。” 记者在连线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时,研究员李华(音)称。

  “农民处于用油链的最底层,他们将最终承担柴油涨价带来的负面效应。” 他表示,柴油价格上涨在一些成品油经营商眼中几乎已经形成共识,农村经济将面临油价上涨的又一次冲击。

  关于工业及交通运输等行业因油价上涨而导致的成本的增加,也会在第一时间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实际上,在历次油价上涨过程中,数量最庞大最不愿意站出来说话的消费者仍是油价上涨最大的埋单群体。”

  添加剂销量成倍长

  3月28日,一家名为重庆道业商贸的公司正在与重庆某车队签定一单燃油添加剂的购销合同,数量可观。车队负责人对添加剂的省油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最近有很多这样‘意外’的买卖。”其总经理夏家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上已经有500多种燃油添加剂悄然上市,在油价上涨以后,前来咨询这种产品的人很多,销量也成倍增长。

  “不断上涨的油价让用油链中的各个经济实体不得不再次考虑自己的成本。前几年,在运输行业中,燃油添加剂几乎没有人关注。但近年来开始悄然热销,隐隐约约的表明了燃油价格对消费、生产领域的作用力。”谢研究员分析。

  过度依赖能源的隐忧

  “经济和石油的关系日益密切,一些如汽车、化工等行业对石油的依靠日渐严重,以这些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经济产生了严重地依靠石油输入的现象。而这样的情况在全国老工业城市的崛起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有关部门的统计信息显示,在过去的11年中,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了一倍,2000~2003年间中国的新增石油消费甚至占到了世界新增石油消费的45%。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超过1.1 亿吨。在这样巨大的需求量中,工业对石油的需求远远大于汽车所燃烧的燃油。

  与此同时,记者获取的中国海关总署3月22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2月原油进口1035万吨,预计2005年进口原油总量将超过2004年的水平。

  在此背景下,一些专家开始注意到,我国一些重工业城市表现出新兴城市的经济增长则对能源过度依赖的发展模式。据相关机构统计表明,我国GDP增长20%就来自石油的贡献。国际石油输入对于我国各重工业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由此凸现。

  同时,有经济专家担心:“一旦国际原油市场价格飞涨或对中国实行战略性封锁,后果将不堪设想。”

  以炼油厂为突破口

  在国内的城市的发展竞争中,“石油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更廉价、稳定的油源成为各大城市紧急应对石油需求量不断飚升新对策。”

  于是,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围绕着降低油价和获得稳定油源的争夺战开始了。来自民间的“口水战”也愈演愈烈。

  综合所有来自网站和媒体的观点,在这场战斗中,凡是有能力、有强大需求的城市都以炼油厂作为突破口。因为“在我国成品油出厂价统一的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决定油价的关键因素已经转移到了运输环节。”

  同样,在没有炼油厂的西南地区,此轮油价上涨将本就炒得火热的炼油厂和输油管线的话题推上顶端,供人猜想。

  力争中缅石油管道入渝

  3月24日,重庆某媒体登出一条不足500字的消息,称重庆正在向国家申请中缅石油管道进入重庆,同时表示,重庆也在积极申请炼油800万吨/年、产乙烯80万吨/年的一体化石油化工建设。

  3月25日,这一消息被国内某新闻网站转载后,在各个城市间立即掀起了一场关于新建炼油厂的大猜想。首先坐不住的是昆明的网友。“中缅石油管线要经过昆明,昆明怎么也得建座炼油厂。”

  3月26日, 来自成都的消息又称其将建一座年产60万吨乙烯生产线,生产乙烯需要炼油厂的支持,有网友推测中石油可能会在成都建成一家炼油厂,油源来自刚刚开工建设的中哈石油管道。

  3月29日,记者就这些传言分别电话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昆明市、成都市发改委,对方均表示,目前中缅石油管线正在论证当中,还没有进行实际操作阶段。同时,中石化、中石油宣传部门也以不便为由拒绝透露详细信息。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画饼充饥式的想法,但按照国家一直以来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和战略考虑,绕过马六甲海峡的中缅石油管道的开建有很大的可行性。”曾经以国家能源为研究课题的李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这些信息反馈表明,在油价高涨的背景下,各大城市经济对石油的高度依赖和需求。”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的一位人士,却对修建跨国管道这个动议嗤之以鼻,认为麻烦很多,怎样施工维护难以想象,所以不可行。海运业界也冷眼旁观,认为这个项目看着节省路程,但是并不节省费用。

  但问题是,恰恰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热衷这个项目,而它的茂名-昆明成品油输送管道工程即将在今年之内全线贯通。

  制定能源替代战略

  “这实际上是一种有一定隐忧的经济发展模式。”李华举例为证,在国外如英国伦敦等一些城市,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非常稳定,有的甚至呈负增长趋势。

  但它们的发展速度同样迅速,其原因在于城市的一些产业在能源利用上呈集约化态势,产业分布平衡。但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一些大型的能耗企业在GDP中占的比例过大,同时对资源占用量过大。从能源利用比率角度分析,这样粗放的方式是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

  “重庆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新兴快速发展城市,要合理的最大限度利用能源,寻找新能源作为代替品,从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模式上寻找最佳的结合,才是新经济的良性增长模式。”

  “而仅仅造一坐炼油厂,是不能从石油供应角度造就一座经济新城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重庆新闻 全部石油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