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整车厂血拼重庆车市 改变模式向汽车第四城靠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18:22 《时代信报》

  3月29日,重庆展览中心的几个大厅内,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交织着各种机器轰鸣,奏响了2005年重庆国际汽车展的序曲……

  这是重庆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汽车产业展示盛会。与2004年重庆国际汽车展相比,在参会企业、参展车辆数目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车展统计数据显示,本届车展参展企业总数达210家,其中乘用车企业40多家,商用车企业10家,零部件企业达到了
160家。而从参会企业的层次上来看,重庆长安集团、福特、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广州本田、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标致、东风日产、一汽马自达、海南马自达等国内汽车业巨头汇聚一堂。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通用、北京现代、海南马自达、东风标致都是第一次参展。

  “一段时间内,甚至出现了抢定展台的情况,这多少能够说明汽车业界对车展的重视程度吧。”展览中心人士在与记者交谈时流露出几分对本次车展前期进展的欣慰:“这次车展,很多国际巨头蜂拥而至,他们或者是希望在重庆进行零配件采购,或者是为开拓市场寻求一个信息平台,其重视程度明显超过了去年。”

  展会上难见新车型

  车展的如火如荼也从侧面反映出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而与这种市场角逐形成更鲜明对比的是,“除了力帆带来的是完全意义上的新车,实际上这次车商展出的新车型不够多,这多少有点遗憾。估计是上海在4月初也将举办一次国际车展,国内车厂把主要精力都投到那边去了。”

  新车型投入少,是否与新车型到位较为复杂有关呢?

  采访中记者发现,实际上新车型参不参会,并不是厂家考虑的重点。29日下午,记者偶遇一位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重庆代表,在简短的采访中,他表达了这样的想法:“车展对于消费者而言有两个期待,一个是降价,另一个就是新车型的推出,所以此次车展中新车型相对较少,有点令人遗憾。其实将新车型带到展会上来,并不比带这些成熟款车型参展更为复杂。关键的是,参加一次展会,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时间。就以这次展会上几个大的展场来看,每一个展台投入都至少需要上百万元,所以这样规模的车展,实际也需要相当实力来支撑。相比之下,上海车展有着与慕尼黑车展相同的国际声誉,所以我估计有些车厂没有来,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够集中人力财力应对上海车展。”

  汽车销售不及成都

  就办会的水平和规模而言,重庆国际汽车展的办会水平及规模并不比上海车展小太多。展览中心人士告诉记者:“这种差距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汽车厂对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市场的判断和策略有所区别,除重庆本地汽车厂之外,多数国内厂商都认为东部及沿海市场比西部市场更为活跃,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他们当然更愿意将目光聚集在能够在销售业绩上获得回报的地区。”

  那么,重庆汽车市场的活跃程度到底与其他地区有多大差距呢?

  29日上午,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赵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列举了几个数字:“就瑞风商务车的销售情况来看,去年我们总计销售量为130台,而成都的业绩量是我们的1.5倍。”

  在汽车销售人士的眼中,国内汽车市场有着鲜明的层次,“全国各地市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汽车厂首先着眼点放在几个一级市场上,如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汽车销售往往大幅度超过排在其次的重庆等地。”

  换句话说,就是市场销量决定的地位。

  当然,与之相比,不同的车型,不同的厂家对待重庆市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上海大众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对于重庆,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市场,我们品牌在重庆市场的占有率达16.4%,去年重庆市场总批发量达到了6000多辆车,实际销售量达6500多辆,所以说我们厂对重庆与其他一级市场完全采取同等政策。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一次参展才会成为重庆五次车展以来上海大众投入资金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消费习惯琢磨不透

  沿着销售排在第二梯队的思路继续深挖,很快就会联系到大环境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当然,作为汽车经销商方面而言,把握市场的入手点,必然是从最基础的消费习惯开始。

  “如果拿成都与重庆两地的消费者相比,前者对车型的选择和价位的考虑方面要单纯很多,他们只考虑实惠,而重庆消费者心理则比较难以把握。”展览中心人士对记者说:“成都人买车像买玩具,所以满大街都是奥托之类的经济型车,而重庆人则分了很多种,最突出的消费心理是把汽车当成高档奢侈品,所以要么高档车卖得好,要么就是性价比非常突出的车型卖得好,这样一来,经济型汽车或者低价位轿车很多人不愿买,而高档车多数人又买不起,所以造成市场的难以把握。”

  她随后还特别举了个例子:“有统计说,重庆的汽车市场与外地汽车市场最大的差别,就是宝马车的销量远远超过了奔驰,而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则完全相反,光是这一个不同,就够让业内人士琢磨半天了。”

  当然,抛开消费的个体差异,从总体上来看,赵伟认为影响市场更多的因素,应当归结为大环境:“重庆直辖到现在总共只有8年时间,这8年里尽管经济发展很快,但是由于贫困人口数目依然很大,所以对汽车消费市场带动效果依然相对较弱。”

  另一方面,“成都乃至四川的区域面积比重庆大得多,这也决定了市场绝对范围相对重庆要大。而且由于重庆的地理条件与成都等地不同,对汽车质量、耗油量等各方面都要求更高,这就进一步限制了车型的选择面,所以成都等地销售总量比重庆高,一点都不奇怪。”

  这种大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就目前而言,短时间内似乎还难以解决。因此,从以上种种现象分析,国内汽车厂对于市场的分配模式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与之相反,今年的国际车展所呈现的事实,却使这种情理之中的市场判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零部件采购商云集

  在国际车展的背景资料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串企业名单: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洲地区国际采购部、美国麦格拉唐纳利、TRW(天合集团)、美国锐蓝公司(RELIASOFT)、美国畅博电子、PAC集团、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伟世通、LYNKEY国际汽车技术公司,德国的大陆特威斯、曼恩、大众汽车公司,法国的法雷奥集团,沙特的东皇贸易和印度卢卡斯……

  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SPX重庆中心的安排下,国际国内30余家汽车零部件采购商参与了本届车展的零部件采购会。

  资料介绍,国外重量级企业达到了20家,到会外宾约30人。与之相对应,“很多日系企业也纷纷参加了此次车展,本田、丰田、日产等品牌都将这次车展当成是开拓中国市场的一次良机。有人戏称这次车展差点成了日系车秀场了。”

  重庆车市为何会得到国际汽车巨头的青睐?

  上海大众代表用两个数据进行了对比:“2003年大众在重庆的总销售量为6500辆,2004年则达到了6510多辆,虽然两者从数字本身看只是微量增长,但如果将这个数字放在去年全国范围内的市场萎缩中看,重庆市场的稳健和快速增长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区域。”

  赵伟则认为:“相对于长春、上海和广州几个汽车基地来说,长安的发展规模也已经相当大了,重庆作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其地位当然是国际汽车业不容忽视的。而且与其他车展提升品牌的目的不同,重庆车展的目的,更倾向于增加销售,从目前车展所开展的各种活动本身来看,展会主要目的在于带动销售,这也是新车型参展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

  而目的性极强的展会,对专业人士来说则意味着更大的商机。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活动,就是31日举行的零配件采购论坛,仅这一论坛本身,所蕴涵的采购定单金额就已经超过2.5亿美元。

  之前,记者在采访一位专业研究机构负责人时,他曾经介绍过配套跟随原理。也就是说,在整车厂投资之前,必然是选择相应的配套体系。当然,由于展会尚未召开,所以究竟这些国际采购仅仅是出于一次生意机会还是希望未来在西部,或者是重庆布点做出的一次试探目前还很难确定。

  离汽车城越来越近

  目前没有未参会车厂的名单。当然一次车展是否参加,对车厂似乎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影响是在未来。

  事实上,重庆在几年前提出了要成为中国汽车第四城的口号之后,一直在向这一目标迈进。记者在对业内人士的访谈中,得到了这样肯定的说法:“除了一汽、上汽这两个国内汽车巨头企业之外,长安实际规模已位列第三,而重庆与长春、上海和广州相比,整个城市的汽车业排在第四位,所以业内也有人称重庆为中国汽车业的‘第四城’。”

  在车展明确地将“促进国际合作,打造汽车名城”的口号提出之后,车展中所对应出现的各种活动都似乎在向“第四城”靠近。

  29日下午,很多展台上样车都已经逐步到位了,尽管这个时候很多参展车厂代表都还没有来到现场,但已经有许多办事人员在参观刚到位的样车了。这时候,展览中心人士带着几分欣慰和几分疲惫地说:“其实我们知道和其他城市有所差距,但是我们在努力。”

  思路实力决定市场

  这是销售业很流行的故事:两个卖鞋的人到非洲去做生意,发现当地人根本不穿鞋。其中一个说:“都不穿鞋,我卖给谁?”说完便离开了。而另一个人则说:“都不穿鞋,好大的一个市场。”于是这个人留下来和当地人一起生活,着意培养当地人穿鞋的习惯,最后发了大财。

  思路的不同造就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在重庆展览中心的采访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在于国内汽车厂家的思路,与国际巨头们思路的完全不同之处。

  因为市场反应不够强烈,所以可以不重视。当然,不是所有的车厂都是如此。也正因如此,才会有截然不同的发展状况——被一个厂商忽视的市场,往往会有其他厂商介入。

  有人说重庆是中国仅存的几大“暴利市场”之一。这种说法并非指重庆的市场不够规范,而是指这些内陆区域开发相对较晚。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现在国际巨头们来了。

  没法挖掘到更深层次的原因,除了观念之外,主导这些厂家行为的还有什么?

  能够想到的另一个解释就是实力,正如上海大众公司的代表所说,布一个展台就需要上百万元,两个地区分别布两个展台,最少要准备三百万的开支计划,这样的开支,并非所有厂家都能够支付得起。

  汽车厂拼实力的时代来了,如果说奥克斯主动退出汽车业是一个开端,那么随着原材料涨价、买方市场优势的丧失、降价等一系列风暴之后,各厂家将要面对的,就是血光相见的肉搏战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车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