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引进扶贫项目环境受损 上千村民联合诉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6日 15:03 北京青年报 | |||||||||
亚洲最大氯酸钾企业落户贫困山区 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周边环境严重受损——— 亚洲最大的氯酸钾生产基地落户在福建最贫困的山区县屏南,似乎怎么看也是件好事。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被社会各界誉为“山海协作”典范的扶贫项目,却被上千村民联合告上了法院,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之中。
-贫困县引进大项目 屏南县是一个只有18万人口的小县,长期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1992年,福州一化出资70%、屏南县政府出资30%共同组建的榕屏化工厂落户屏南。 这年3月,榕屏化工厂在屏南城郊东南的溪坪村破土兴建。投资8800万元,年设计产量1万吨氯酸钾的一期工程于1994年1月建成投产;1998年,年产2万吨氯酸钾的二期工程也建成投产。至今企业累计投资已超过4亿元,引进了德国和芬兰先进的电解技术,形成了年产5万吨氯酸钾生产规模。企业每年上缴地方1500万元利税,可增加500人就业,仅运输一项就给屏南人提供了500多万元的业务。当时屏南一度电只有4分钱,福州则要3角多,低廉的能源价格使企业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得到跨越式发展。 屏南县副县长林如屏对记者说:“当时能够引进这样一个有效益的大企业,非常不容易。后来榕屏化工厂每年承担了全县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也的确没让屏南人失望。” -周边环境严重污染 从1994年开始,工厂周边的农作物、果树、竹子逐渐枯死,溪水里的鱼、虾也逐日减少以至绝迹,“村民经常头痛、恶心、胸闷,皮肤瘙痒,得癌症的比以前多了。”曾经在村里行医的张长建痛心地对记者说。“最严重的是1997年到2000年间,那几年我们的菜种不活,毛竹全死了,河里不能养鱼。”溪坪村村委会主任魏楚荣告诉记者,“从那时开始,我们就意识到是榕屏化工厂的污染造成的,受害的村民就向县、市、省有关部门反映,要求厂方给予赔偿。2000年,村民们受损的作物得到了一些补偿,但此后化工厂的大门就对索赔的村民关闭了。” 2001年开始,张长建就不断向国家有关部门发电子邮件,反映问题。2002年3月,张长建等人在县城募捐“筹集经费控告榕屏化工厂”,三天半时间募到10万多元。 2002年11月7日,张长建等人率溪坪村1643名村民向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同时在向法院提交的一份《农、林、果等作物受损金额按户汇总表》中,详细地记载了溪坪村147户村民在17种农作物上的损失,受损额为1029万元。张长建向记者介绍说,“统计足足做了半个月,稿纸有两个药箱那么高。为了鉴定这份汇总表所列的损失,村民又向法院付了募捐得来的鉴定费3万元,由法院聘请鉴定机构鉴定评估。” 评估机构对村民的损失情况进行了评估鉴定。评估得出的损失金额与村民要求的赔偿数额有很大差距,村民对此很不满意,坚持通过法庭诉讼解决问题。今年1月24日,宁德市中院第一次开庭审理此案。被告辩称:榕屏化工厂环保设计合格,环保设施齐全、先进,目前“三废”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原告所诉没有事实根据。对诉状中提出的村民经常感到身体不适,以及举证材料中提及附近村庄征兵没有一个体检合格,村民癌症患病率大幅度增加等问题,被告辩护说,如果该企业存在严重污染,“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工厂一线的员工。而事实上工厂的全体员工每两年体检一次,在建厂后3次体检中均未检查出职工患职业病及患癌症的现象。” -污染企业能否引进? 有关人士认为,此案将有一个漫长的审理过程。榕屏化工厂走到今天,是各方都始料未及的。 副县长林如屏说,引进这个项目没有错,不能因为有污染就不能引进,化工企业都有污染,关键在于如何治理。县政府已分三次赔偿了农民29万元,榕屏化工厂也给予了一定数额的赔偿,但部分村民认为企业赔偿数目与他们实际损失相差太大;企业却认为村民有漫天要价之嫌。 溪坪村村委会主任魏楚荣说,榕屏化工厂自以为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大户,就抱着“我是你轿子抬来”的心态跟我们打交道,非常伤人。如果企业真正做到“三废”达标排放,如果能满足我们一些合理要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为村民做点实事,事情就不会闹得这么僵。(文/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梅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