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播报
首度公开“优仕生活”遭遇千人追捧
本报讯3月12日至13日,绿地集团旗下的成都新里·维多利亚公寓“优仕生活品鉴日”活动在神仙树维多利亚公寓隆重举行。近千名维多利亚公寓的新老客户闻讯赶来,参观“优
仕洋楼”,体验“优仕生活”。
两天时间内,新里·维多利亚公寓“优仕洋楼”的3个示范单位首次对外开放,让客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维多利亚公寓的独特魅力。记者在现场看到,通往3个示范单位的看房通道人流如织,示范单位内更是接踵摩肩,个个爆满。透过观景阳台,窗外美景一览无余。不少采访到的客户都兴奋地对记者说,看到自己所购买的房子这么真切地呈现在眼前,而且整体的建筑风格、社区环境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好,心里非常踏实,也非常满意。
与此同时,绿地“优仕生活品鉴”活动也同时如火如荼地开展。“优仕族”们争先恐后地参与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的兴致勃勃地亲自动手煮咖啡,有的争相乘坐造型别致的欧式马车,小孩子们则欢天喜地地放起了风筝……更多的人则拉着摄影师在美景前纷纷拍照留念,现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据悉,“新里”品牌是中国房地产界首个在同一时间、三地同期亮相的地产品牌,也是绿地集团进军全国市场的一个面向中产阶层的房地产品牌。而成都新里·维多利亚公寓整个建筑充分沿袭了海派生活方式,采用英式建筑元素点缀,体现了上海绿地“新里”系列一贯坚持的“简约、尊贵、精致”的中产阶层生活主张,受到了大量购房客户的热烈追捧。
新里·维多利亚推出的半年多时间里,该楼盘的销售节节攀高,最高销售价格涨幅达到每平方米800多元。通过此次的“优仕生活品鉴日”活动,新里·维多利亚公寓在再度遭遇购房者强劲追捧的同时,两天时间的销售金额近几千万元。
现场直击
“优仕生活”激发内心的向往
新里·维多利亚公寓“优仕洋楼”示范单位的首度公开,终于让成都人领略到了海派生活带来的一幅如痴如醉的精美生活画卷。在两天的时间里,记者在现场亲身感受到,“优仕洋楼”示范单位在上千购房者的赞叹、迷恋和追捧中,所激发了那种人们对“优仕生活”的向往。
音乐画廊营造家的迷恋
走进长达100多米的音乐画廊,洒满银光的通道,在两壁幅幅制作精美的楼盘场景的写意和悠扬的萨克斯音乐中,让人顿时感受到了向往家的意境。这样的场景让近千参观者经过时显得是那么的从容和真挚,正如新里·维多利亚在楼盘的社区设计理念中所倡导的一样,自由的胸襟,独立的个性,优雅的气质,与多彩的生命活力融合在了一起,开始用取向文明的角度来考究着我们向往的住宅—家。
室内空间诠释主人的尊贵
无论是进门的花厅,还是八角空中观景客厅,在新里·维多利亚首度公开的3个示范单位中,精致的线脚,非凡的工艺,透着人类的匠心,透着主人的尊贵。房子是给人住的,通过室内处处充满实用主义的空间,让参观者在赞叹、感慨的同时,更期望拥有一种契合精神的空间。在人们川流不息的人潮中,新里·维多利亚公寓承袭海派的新古典主义,已经把其尊崇的贵派礼仪,悄悄地写进了人们的心中。
让每扇窗向着风景深呼吸
真正惬意的生活空间,讲究的是室内外景观的相互融合。新里·维多利亚公寓的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居住者对生活的追求,让绝大多数户型朝向社区景观。这样,小区绿化就被直接“引”进了屋内,成为很好的自然景观的“装饰画”。
在一些户型规划中,设计师还精心设置了户内私家花园,将户外的自然延伸到家中,大片怒放的鲜花在明亮的空间里斗艳。让住户一走进家,就能感受到盎然的春意,彰现出主人独特的个人气质,充分满足休闲,阅读与观赏等个性化需要。
楼盘解读
海派住宅典范:新里·维多利亚公寓
23万平方米一次性开发推出,180多亩的规模完全打造小高层高尚社区,英式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体现业主含蓄而高贵的品质……中国500强企业、上海市100强企业、连续两年蝉联上海房产开发50强榜首的房产开发航母企业—————上海绿地集团在成都开发的新里·维多利亚公寓,开创了成都小高
层社区之最。
新里·维多利亚公寓的建筑设计由国际知名的加拿大KFS国际建筑师事务所与本土资深团队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共同担纲。整个社区的建筑延续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经典三段式、八角落地窗、城堡式圆顶,讲究和谐的比例和细节的处理,体现出古典主义的纯粹与优雅。在材料的选用上,又追求现代新科技建筑技术的至善至美,将古典意境与现代生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新里·维多利亚的地理位置正处在城南高档住宅的中轴线上,紧邻中海名城、清华坊等高尚生活社区,充分享受着神仙树大社区的完美配套。在这个区域内,皇城老妈火锅、故乡缘酒楼、红杏酒楼等众多的中高档餐饮充分迎合着人们的挑剔;著名的休闲娱乐场所玉林生活广场,紫荆名苑酒吧一条街、紫荆电影城让你享受更有格调的休闲生活;神仙树公园、体育公园和市政公园等三大公园更是将新里·维多利亚环抱相拥,为心灵提供了一个休息之出;此外,金苹果幼儿园、倍特幼儿园、银都小学、高新实验小学、玉林小学等,为业主提供了一流的教育环境。
本版专题采写/记者潘双福李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