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制鞋业酝酿向中国鞋发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09:45 南方日报 | ||||||||
专家分析,欧盟鞋商此次有备而来,鞋企对贸易大棒不要掉以轻心 本报讯 (记者/谢思佳)“我们经过反复确认,虽然欧盟鞋业界拟对中国鞋提起贸易救济调查的起诉书还没正式递送到欧委会,但欧盟原告方对相关起诉书已几易其稿,并与欧委会官员私下探讨过诉状在法律上的合理性。”昨日,高朋天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磊律师向记者勾勒出中国制鞋企业当前面临的危境。
3月12日,广东鞋业厂商会已就此事通报所有会员,希望中国鞋业早作准备。行业协会的监测结论是:这次将是1995年以来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进行数量限制和征收高额倾销税后的又一贸易壁垒措施,它将使我国鞋类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更加步履艰难。 至于欧盟鞋企打算对哪些鞋制品运用哪些贸易救济措施,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急寻对策防中国鞋大量涌入 近来,有关中国鞋出口的消息可以说是有喜有忧。 喜的是,从2005年1月起,中国鞋类七大类100多个税号的产品在欧盟的进口配额被取消,而美国鞋业批发零售商协会希望中国皮鞋能以零关税进入美国市场。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取消部分鞋类配额,欧盟今年1月份已经采取了事先进口监控程序;近来欧盟也简化了反倾销调查程序。业内认为,未来欧盟方面是否会提起反倾销调查很难预测。 不争的事实是,为防止中国鞋大量涌入,欧盟内部正在酝酿设置进口壁垒以抵制中国鞋;进入2月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拟对原产地在中国的鞋类产品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 当前,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欧盟正在审议已经收到的信息和数据,并且加紧立案前的准备工作。 卷土重来反倾销势头更猛 去年,西班牙烧鞋事件已经引起了局部地区的社会问题,而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盟制鞋大国也准备用法律手段排除中国鞋。而所有有关鞋的贸易摩擦都发生在2004年说明了什么? 原来,1995年欧洲制鞋联合会提起对中国制造的皮面及塑料面鞋进行反倾销调查。该案在1998年2月28日仲裁,反倾销税率有效期为5年。由于期满后欧洲相关企业没有要求延长倾销税率,因此对中国鞋的倾销税在2003年起取消,导致国内向欧洲出口鞋的企业大量增加。目前欧盟是中国鞋第二大出口市场,出口欧盟的鞋约占中国鞋总出口量的15%。 经过短短一年的平静,2004年中国鞋与欧洲鞋的矛盾在欧洲市场再度激化。 只是让王磊这样熟悉反倾销程序的律师看不懂的是,欧盟反倾销相关条文明明规定,倾销税率到期前3个月内可以提出延长税率的申请,为什么精通此道的欧洲企业没有一家提出这个要求,而偏偏到今年再来费时费劲地重新起草起诉书? 答案可能是:欧洲企业可能认为当时裁定的税率太低:5.7%欧洲货币单位与出口价价差。但无论是什么原因,目前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欧盟的主要鞋老板这次愿意重新花力气来起诉中国鞋。 -链接 惠州鞋“借桥出海”欲摆脱OEM模式 昨天,在由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广东省经贸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分会、广东经济投资促进会等联合举办的2005广东经济投资环境综述报告会暨广东县域优秀投资环境展示会上,非洲及中东对华贸易协会与惠州市鞋业商会签署“百亿工程”框架协议书一事引起了各方关注。 尽管这只是一个框架协议,但广东鞋商急欲摆脱多年OEM出口模式,自建通往国际市场的心情已是彰显无疑。 广东鞋商“借桥出海” 这个“百亿工程”框架协议称,惠州制鞋企业可通过非洲和中东对华贸易协会这个贸易平台走向国际市场;非洲和中东对华贸易协会通过发挥自身在外资源优势,实现惠州制鞋企业在非洲、中东和欧盟市场的真正启动,开辟一条通往国际市场百亿元销售渠道。 非洲和中东对华贸易协会在实际帮助的2年期限中,第一年目标是令到惠州当地鞋企销售总额增加1-2亿元,第二年目标是销售总额增加3-5亿元,经过若干努力,使惠州制鞋企业的销售额增加百亿,实现产量翻番,销售翻番,在国际上塑造惠州制鞋行业的区域品牌。 打自有品牌摆脱OEM掣肘 惠州市鞋业商会副会长、惠州市日?昌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吉阳直言道,惠州制鞋企业主要集中在惠东县,该县自1982年建立第一家港商鞋业以来,发展至今已有3000多家鞋厂,并成为中国唯一的时尚女装鞋都和产业集群地,年销售额近100亿元。100亿听起来是个庞大的数字,但当地鞋业存在两大问题,继续发展深受掣肘:一是对一个产业集群来说,100亿还远远不够,二是出口绝大部分以贴牌加工为主,现在惠东的鞋已销售到了中东的迪拜,但既不是自己的品牌,也不是自己直接卖到当地的,企业图有其表,营业额很多,实际利润很少。 欧吉阳说,此次与面向欧、亚、非三大市场的非洲及中东对华贸易协会签协议,令到当地鞋企都很兴奋,因为这意味着在政府扶持和当地组织推荐的情况下,有可能构建起自己梦寐以求的销售平台,用自有品牌生产自己的产品,实现与外国客商点对点的业务联系,减少中间环节,并最终带动惠州时尚女装鞋产业链的发展。 本报记者 郭逸晴 通讯员 刘和生 【记者观察】 鞋企不要重蹈虾企覆辙 虽然欧盟委员会尚未对鞋案立案,但此事的进程与当年美国突然向我国虾提起反倾销前的情形如出一辙。王磊,这位多年来在中国与欧美间贸易摩擦官司中滚打的资深律师说出这样的直觉。 2003年,最初从美国传来消息称,美国已酝酿向中国虾提起反倾销调查,当时并没有多少企业当真。但让中国虾农傻眼的是,不到一年虾案果真立案。 有人说,中国目前对外贸易已居世界第三,并且蒸蒸日上,贸易摩擦不会影响中国贸易大势。这话不假,贸易摩擦对中国外贸整体发展确实影响有限,但对于一个地区或单个企业来说,打击往往是致命的。刚刚谈及的虾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案的直接代价是,像广东汕头、湛江等地部分以虾产品为生的企业就此倒闭,相关虾农、饲料、运输、包装企业无以维计。 回想到同样发生在去年的家具案,早在美商递交起诉书前也有消息传到国内,一些在内地设厂的台商听到传闻,立即自发组成考察团到华盛顿”刺探”情报,尤其是几家专做美式家具的台商市场经济意识很强,他们早早摸清应诉程序并准备好财务资料替自己辩白,结果都拿到了很低的税率。 相比之下,内地的企业似乎仍未明白游戏规则。广东是鞋出口大省,欧盟市场占总出口量的13%。实际走访中,记者发现,部分东莞、深圳的鞋老板听到反倾销预警时仍不以为然。一些老板竟然说:”我的鞋有利润赚,就不能算是低价倾销。”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美国对中国虾裁定了高达112.81%的反倾销税,可有哪家企业会以低于自己成本价112.81%出售产品? 每一个做出口的企业都知道,维持一个市场不容易,但要丢掉市场很容易,如今丢掉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欧美的同行想要拼命维护自己的利益。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所以,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谢思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