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据悉,面对去年以来饲料涨价、养牛效益下滑的趋势,我国奶牛优势发展区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的奶农对提高鲜奶收购价、增加养牛收入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当记者就此事采访一些乳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和乳业专家时,他们明确表示,我国目前的鲜奶收购价与国际奶价十分接近,如果国家不出手干预,农民热切盼望提高鲜奶收购价增加利益的想法,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我国奶价已经到头了
尽管目前我国鲜奶收购价与奶农的养牛投入相比偏低,但这一价格水平已与国际奶价十分接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目前,全世界原奶价格大洋洲最低,每千克奶的价格为15美分;欧盟最高为50美分;北美居中。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贾树分析:“与其他国家奶价相比,我国奶价已经到头了。以石家庄三鹿乳业集团每公斤1.9元的奶价为例,这一奶价比新西兰每公斤1.5元的奶价还高。”内蒙古蒙牛和伊利的鲜奶收购价为每公斤1.73元,加工成商品奶后每公斤仅卖2元钱,销售利润为0.27元,如再扣除促销费用,利润所剩无几。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03年,在全国16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中,有27.5%的企业亏损,亏损额达5.1亿元,同比增长66%,远高于46%的行业增长率。而今年上半年,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15个省、市、区乳品加工企业利润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我国十大乳业巨头也有2家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国家不干预,两头难见利
那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两头微利的问题呢?我国一些乳业专家提出如下建议: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降低原奶生产和企业经营成本。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是造成奶农养牛效益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尽管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与欧美国家相比生产成本具有较大优势,但由于奶牛单产水平低、生产规模过小、过于分散,这就使奶农经济效益低下。目前,当务之急首先是提高奶业生产力水平,引进、培养、扩大优良品种群体,改善饲料结构,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努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其次是不断扩大乳品企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增效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而实现鲜奶收购优质优价。对奶农实施价格补贴政策。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奶农利益、避免库存和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对乳业生产和贸易采取价格支持政策、直接收入支付与投入品补贴、供给管理、垄断贸易和动植物卫生检疫等扶持政策。因此,建议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奶农实施价格补贴政策,以规避奶业生产风险。建立乳品企业与奶农的风险共担机制。由于我国奶牛饲养分散,产业化组织程度低,相当一部分牛奶生产者没有与加工企业建立牢固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很多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的关系还仅仅停留在一种买卖关系上,短期行为严重,经常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人为地压低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将市场风险完全转嫁到农民身上。而国外一般大的奶牛集团都采取以养牛业主股份为主的股份制形式,不收取其他的资本,加工者的利润最后要分给养牛者。这样一来,养牛者和加工者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当养牛市场过剩时,企业不会剥夺养牛者的利益,不会去砍价,不会不收奶,反而会降低产量,保持市场价格平稳。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公司加农户”等适合我国特点的乳业生产组织形式已初步形成,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分散饲养、集中挤奶和养殖小区的组织形式,使奶农和加工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并最终在企业与奶农之间建立起风险共担机制。
(金陵/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