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环保风暴 > 正文
 

环保:绿色足音渐趋铿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09:30 中国电力新闻网

  本网记者苟慧智报道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这句话时,掌声再次在人民大会堂响起。

  能源永续利用的健康伴侣

  依然清楚记得,当本届政府在2003年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时,所有人眼前都为之一亮。一年来,它不仅时时成为媒体的“座上宾”,而且日益深入人心。今年“两会”召开之际,构建和谐社会战略又如日出东海,旋即成为响当当的关健词。

  然而,专家指出,没有能源的永续利用,“和谐”无从谈起。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在和谐社会的框架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亦是主要内涵。

  对此,能源战略必须作出提前应对。2004年6月的最后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能源约束和环境的承载力,努力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有关专家在分析这一战略的构建依据时指出,环境容量及小康社会对环境的要求,应作为能源决策的重要变量之一。专家们坦陈,事实上,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约束对能源战略和能源供应技术产生的影响都十分显著。在许多情况下,环境因素比资源因素更具决定性因素。

  对我国这个名副其实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而言,问题显然更不简单。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18.46亿吨标准煤,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19.7亿吨标准煤,均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支柱,在能源消费中仍占较大比重。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能源结构在一定时期内主要依靠化石燃料的格局不会改变,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重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

  环境问题俨然已是能源建设的重要制约条件。以煤炭为例,过去我们对煤炭终端消费造成的污染看得较重,而对煤的前期开发过程中的污染重视不足:每挖出一吨煤炭,就要破坏1.6吨的地下水资源;煤矿开采后造成的地表塌陷,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

  对电力而言,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燃煤排放量的一半,燃煤电厂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促进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兼顾经济性和清洁性的双重要求,让环境保护成为能源发展的健康伴侣,这个无比现实的课题,关系着未来能源发展的前行路径。

  用脚投票的“橡皮图章”

  “叫停”,一个足以赚足眼球的词儿,短短一年间,已让电力行业数次领教。而其背景,正是在环保问题上的错误或不明智的选择。先是几家火电厂因为脱硫不利,与二氧化硫控制的“枪口”相撞,引来巨额罚款乃至停产;接着,是46家火电厂因同样问题上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黑名单”;一场“环保风暴”更是骤然而起,涉及到13个省区的30个大型在建工程,涵盖电站、石化、造纸、公路等多个领域。其处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堪称空前。

  “空前”而已,问题是,可否“绝后”?一时间,不少人都在担心:下一个会是谁?更多的认识到:环境保护,这个曾经的“橡皮图章”今后要硬起来了!

  曾几何时,人们虽对环保毕恭毕敬,深刻领会,然而,由于旧有的长期积习,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视其为“规定动作”,多的是“自选动作”,甚至“小动作”。违法者与执法者彼此之间也是“心领神会”。

  权威人士分析,这正是能源领域观念长期偏差的主要原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清———认为能源乃自然界的恩赐,“不用白不用,用了不白用”。在开发中极尽浪费破坏之能事,一切以经济利益当头,结果带来的是牺牲环境、破坏资源的沉重代价,甚至是能源的不配合,自然界的报复。再者,就是对法律法规的漠视———改革开放至今,许多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能源工业的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然而,好政策没有好落实,不少单位依然故我,我行我素。一场“环保风暴”,使这种心态暴露无遗。

  今昔对比,有评论指出,在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电力紧缺的形势下,敢于去碰这些有巨大经济效益预期的重点工程,体现出“中国最高环境管理部门对于严肃环评制度的决心”。观察者希望,从此环境保护将挺直腰杆,甚或进入“用脚投票”的新时期。

  施展谋求双赢的真功夫

  最近,有两个新闻事件将在我国能源的“绿色征程”上留下重要印迹。其一是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并成为国际法;其二,是2月28日,备受关注的《可再生能源法》经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声声催人,若欲“用脚投票”,必需练就真功夫。尽管常常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在能源建设和环境保护上我们却期望能够实现。

  “要能源,更要环境”,秉承“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我们付出切实行动。法律意识的强化当在首位。依法治国,法不可违。实践证明,没有严肃法律的国家,难以保障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少了法律支撑的行业,其健康有序发展也难以保证。因此,要彻底遏制无视环境保护的短视行为,环保工作必须关口前移,依法上项目,依法定规划。

  其次,专家认为,要完善法规体系,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推动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重点要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对现有宏观经济政策体系进行改革,逐步建立绿色的产业、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体系,引入问责制等。

  有学者建议,借助于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从生产源头上促进能源建设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此延伸,要进一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快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解决影响能源领域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能源结构调整及优化要有新突破。长远来看,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的选择无疑是最佳路径。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对这些能源形式予以“正名”,并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包括提供上网便利、优惠上网电价和全社会分摊费用、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等引导和激励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相信这个绿色家族会为我们提供不会破坏气候的能量来源,并且用之不竭、取之不尽。

  权威人士指出,环保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功夫的最高境界还是要完成环境文化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文化。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参与,环境文化的建设也期待来自公众、来自民间的力量。其中,公众对重大工程项目决策过程的参与尤为重要。

  “我们不可能在一个早晨把一切变得美好。”可持续发展并非朝夕之功,环境保护工作亦是任重道远。不过,基于已经树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并在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努力,人们有理由对中国能源的新战略和发展前景作乐观的预期。

  中国电力新闻网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环保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