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布鲁中国总裁丁恺:有目标渐进式收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03:03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张红芳发自上海 资料图片 在英特布鲁上海总部,墙上的标志仍然是那只鹰。 丁恺解释,鹰在比利时人心中具有吉祥意义,保佑英特布鲁在世界啤酒市场驰骋的征程。
而在英特布鲁总部,在2004年8月完成对世界排名第五的巴西企业美洲饮料(Ambev)收购之后,英特布鲁已经更名为InBew,标志也有所改变。 这家目前全球产量最大的酿酒商的全球市场份额攀升至13%。而在中国市场,英特布鲁并不如意。 试验田 《第一财经日报》:在中国这个各地争夺的啤酒市场,你们是如何进入的? 丁恺:1997年,英特布鲁的主要业务仍然在欧洲。公司以啤酒运作商的方式进入了中国。第一步,我们选择与南京金陵啤酒公司合作,出资收购了金陵啤酒60%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之后,与另外收购的亚力啤酒一起合并,组成南京英特布鲁金陵啤酒有限公司,比利时英特布鲁公司控股80%。 《第一财经日报》:你们将南京作为了第一个试点? 丁恺:我们从南京开始,而且公司的运营很顺利。去年,英特布鲁又在南京公司增资1500万美元以增加设备,扩大产能。我们在啤酒工厂主要是以当地化人才为主,并以英特布鲁相对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引导。 《第一财经日报》:第二步,你们到了广州并看上了珠江啤酒? 丁恺:对,那时候我们做的都是零零星星的收购。我们与珠啤结缘很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一些留学生到比利时来学习酿酒技术,在我们进入中国后,这些回国的留学生基本都已成为珠江啤酒的中高层,所以当时的合作非常顺利也很愉快。但是我们在珠江啤酒是小股东,占有24%的股权。 《第一财经日报》:之后,我知道你们把主战场转移到了浙江? 丁恺:也是在2002年,英特布鲁用现金3500万美元收购了开开集团啤酒业务之70%的股权,组建了宁波金狮集团,当时,开开集团、金狮集团和英特布鲁是宁波金狮的三大股东。开开集团公司是浙江省具有领导地位的啤酒酿造商,在当地拥有80%的市场份额。 在宁波金狮的合作,促成了之后我们与金狮集团的股权方面的转让。 收购恳实达 《第一财经日报》:金狮集团的啤酒业务集中在恳实达,你们当时的收购顺利吗? 丁恺:当时是一次机会,金狮集团这一块啤酒业务包括12个工厂。说实话,对于我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凭借在宁波金狮的良好合作,当他们要出手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但是,我们在比利时是上市公司,要收购一定要说服当时比利时总部的董事会,因为他们需要对股东负责。 而在南京、珠江、宁波这些地方啤酒厂的顺利营运为我们提供了说服董事会的资本。2003年底,我们顺利收购了当时金狮集团旗下主营啤酒业务的恳实达及德意公司50%的股份,之后的9月,公司继续完成了另外50%的收购。期间,英特布鲁又收购了浙江石梁70%的股权。 《第一财经日报》:当时你们在中国区的公司并不大,是如何完成这样十几个工厂的管理呢? 丁恺:我们的中国区公司是2003年5月才成立的,之前仅仅是个很小的办事处,人也很少。在大规模收购后,我们的管理团队开始扩大。但是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本地化人才的应用。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现在各国的啤酒巨头,谁都不敢在丢掉中国市场后还能说自己是世界第一。 《第一财经日报》:具体地说,你们是如何对下面的18家工厂进行管理的呢? 丁恺:当地有总经理,我们基本是沿袭原来公司的管理团队。他们对日常的经营管理作出决策,在董事会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进行工作。当然,他们要对董事会负责,我们也会派相关人员介入。上海总部有市场、生产、技术、销售以及人力,分别对各地工厂的工作提供支持,而中国区的管理层基本是操作财务报告的审查、对工厂的资源支持,以及分享成功的经验。 《第一财经日报》:这样的管理顺利吗? 丁恺:在我们绝大多数的工厂中,这样的管理非常有效。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外方出资,就需要了解工厂拿了这些钱是去干什么的。 在递交各项报告之后,我们可以对工厂提供经营上的帮助和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总部也可以实现英特布鲁全球工厂的相互学习借鉴,作为一个全球的公司来说,这样的交流非常重要。 目前,大家都很配合财务报表以及各项资料的审查。你要知道,这种管理是两个人的舞蹈。 《第一财经日报》:下一阶段,你们的收购还会继续吗? 丁恺:我们的收购计划从未停止过,但我们是“有目标的收购”,在保证目前市场强壮的基础上进行扩大。首先我们要保证在目前市场的品牌运作。 《第一财经日报》:这是否意味着你们下一步仍将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 丁恺:可以这么说。寻找当地品牌的价值所在,强化他们各自优势,是英特布鲁中国几年来最重要的工作。 《第一财经日报》:英特布鲁全球总裁曾经说过:“我们随时都有这个准备,哪一天中国某个啤酒企业老总打电话给我,说愿意合作,那么说不定一夜之间我们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啤酒厂商。”在中国,你们的目标是第一吗? 丁恺:如果我们在这个区域,那我们就要做第一,从1990年到现在,15年间英特布鲁全球的扩张可以拿这个目标作借鉴。中国市场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第一财经日报》:但是作为世界啤酒产量第一的啤酒商,你们的品牌似乎仅仅局限在区域市场? 丁恺:英特布鲁现在的目标是把现有的市场做大做强,把品牌做成长期发展的健康品牌。当然,品牌的全国性对于我们来说也很重要,但这在下一步。 记者手记 突围 英特布鲁的中国市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但就是在目前这两个市场,他们的品牌效应也未能铺开,并且正在遭受多个对手的阻击。 在湖北市场,华润、青啤和英特布鲁形成了“三国”对立的局面;在湖南,不到10万吨的销量迫使英特布鲁仅仅局限在长沙的范围发展;而在其重点市场浙江,在过去的一年,燕京啤酒收购了浙江碧湖啤酒,另一强力对手华润啤酒出资3500万美元收购了浙江钱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0%的股份,华润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创业主席宁高宁强调,这是华润在长江三角精心布下的第一颗重要棋子,并且这只是华润的第一步。 很明显,英特布鲁陷入了四面围困的境地,对于世界产量第一的啤酒生产商来说,这样的处境多少与其地位不符。如何保证目前现有的市场并且扩大版图应当是英特布鲁的当务之急。收购,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归属,英特布鲁应该在其中国公司的品牌战略和运作模式上有所提高。丁恺的上一任中国区负责人陈威琦当年无奈地对外表示,在中国市场做区域第一都很难,更不要说是去全国市场的第一。但是现在,英特布鲁总部对中国的规划似乎并未改变。 丁恺能完成这一突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