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盐业专营何时了 > 正文
 

国资委官员:让盐场变成真正的独立法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02:46 第一财经日报

  盐业体制改革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政企分开,二是小工业盐放开,三是食盐生产企业进入市场

  本报记者周三晨路发自广州

  本报昨天A5版《广东盐业调查》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趁原国家经贸委
盐管办负责人、现国资委研究室助理巡视员陈国卫到广州出差之际,《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广东盐业改革对他进行了专访。

  陈国卫认为,广东省的盐业改革已经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是第一个真正做到盐业“政企分开”的省份。国家层面的盐业改革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动作,有的省份虽然也已将盐务局与盐业公司分开,但并没有像广东那样立足于打破垄断、让盐业走向市场。

  去年广东省将盐业行政管理职能由省盐业总公司划入省经贸委,撤销省食盐专卖的牌子,结束了广东省长达30年的盐业管理政企不分的历史。

  他指出,由此可见,广东省委、省政府对盐业体制改革的决心是很大的,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思路是很新的。这种决心是广东进一步深化盐业体制改革的保障。下一步要放开小工业用盐

  陈国卫也指出了广东省盐业改革的不足。他认为,广东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下一步将要放开小工业用盐,但是解决盐业体制的关键在市场化,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要进入市场。广东在食盐方面暂时还没有有力的动作。

  因为如果放开小工业用盐后,食盐与工业盐售价的差额超过1000元/吨,而成本相差不超过50元/吨,这必然会造成工业盐冲击食盐。

  陈国卫分析,盐业体制改革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个是政企分开,二是小工业盐放开,三是食盐生产企业进入市场。其中,政企分开改革早晚都会进行。改革的步骤关键是先放开小工业盐还是先让食盐生产企业进入市场。陈国卫认为,应当先让食盐生产企业进入市场。

  因为一旦食盐生产企业进入市场,食盐价格将逐步降低,食盐与工业盐近千元的价差将大大缩小甚至拉平,私盐将无利可图,这对盐贩子无疑是釜底抽薪。旧体制下产生的工业盐冲击食盐市场问题将迎刃而解,老百姓就能吃上放心盐,党中央、国务院担心的问题将不存在。食盐定点企业能否走向市场

  其实,国务院1990年颁布的《盐业管理条例》并没有剥夺盐场的销售权,制盐企业在完成国家调拨计划的基础上,“可在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自销。”但是,盐业公司从来不执行这条规定。

  从理论上,广东省实现盐业“政企分开”后,广东的盐场在符合了一定经营条件基础上,可以直接进入市场。它的销量,仍然按政府的指令计划执行,但其产品已可以打广告、在市场上直接出售。

  陈国卫建议,广东省的卫生部门可以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订出不同标准的食盐加碘标准,每半年调整一次。无论是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还是运销企业,只要产品符合这些标准就能进入当地市场,以此打破目前由盐业公司一家垄断经营的局面。与盐业公司“脱钩”

  陈国卫认为,广东省的盐业体制改革如果要彻底,必须让有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的四大国有盐场与盐业公司脱钩。

  如果盐业批发企业(盐业公司)与生产企业在产权上混为一体,以提高盐业效益、增强制盐企业活力为目的的盐业改革将无法进行下去。

  他建议,广东可以将国有盐场的人、财、物转归给各地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让盐场变成真正的独立法人,与盐业公司一起成为市场中平等的竞争主体。

  他还建议,对于老少边穷地区,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如用碘盐基金作补助),提高合格食盐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杜绝工业盐冲击食盐的现象。

  陈国卫乐观地表示:“广东的改革,如果方法得当,具备成功的条件。”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