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瓦斯事故已占到煤矿事故总数80%以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15:05 珠江晚报 | |||||||||
近期接连发生的煤矿特大事故,几乎全部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瓦斯不治,矿无宁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铁锤指出,瓦斯已经成为导致我国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 全国近一半煤矿为高瓦斯矿井
瓦斯附存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为甲烷,具有易燃易爆特性。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周世宁介绍,我国46%的煤矿属于高瓦斯矿,瓦斯含量大,煤层透气性低,不易在开采前抽放,加之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地应力大,采掘时极易发生瓦斯突出现象。不久前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孙家湾煤矿就属于典型的高瓦斯矿井。 美国、澳大利亚等煤矿地质条件较好的国家,对于高瓦斯矿一般采取停产关闭措施。而我国一直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条件再复杂、环境再恶劣的煤矿,都不得不纳入开采范围。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平顶山矿务局总工程师张铁岗介绍,全国已有相当数量矿井开采到了600米以下的瓦斯突出区,却仍在加紧作业,而每向下开掘10米,作业面温度就会升高1摄氏度,瓦斯爆炸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分。 据统计,我国瓦斯事故已占到煤矿事故的80%以上,造成的伤亡占到特大事故伤亡人数的九成。 违章操作是主要导火索 尽管有种种客观原因,但违章操作一直是我国煤矿瓦斯事故最主要的导火索。 在美国,煤矿已实现高度机械化,井下工作人员很少,作业规范,巷道通畅,一旦发生事故,易于撤离,伤亡不大。而在我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矿工队伍很大一部分是文化水平较低、培训时间有限的农民工,甚至存在井下抽烟等严重违章现象。这样的千军万马集中在高度危险的作业环境中,极易发生事故,造成重大伤亡。 井下开采必须有科学布局,很多煤矿领导却抱有侥幸心理,对此不认真研究。有些煤矿虽然设施到位了,但组织管理的混乱却屡屡酿成大祸。另外,为了省钱,一些小煤窑偷偷和大矿打通,借用大矿的设备进行通风,造成大矿实际通风能力下降,隐患极大。 预防瓦斯事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装备上欠缺尤多。但是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只要对安全规程操作执行到位,完全可以遏制煤矿瓦斯事故这个“头号杀手”。 煤矿瓦斯爆炸有三个必须条件——瓦斯浓度达到爆炸限度、火源和足够的氧气,对任何一个条件的有效控制都可以避免瓦斯爆炸。据此,我国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先抽后采旨在有效降低井下瓦斯浓度,是从源头治理瓦斯灾害的重要措施。建立和完善监测监控手段,可以提早发现瓦斯突出前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多大的通风能力就维持多大的产量规模,是防止井下瓦斯积聚的先决条件。 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科学有效的。建矿以来曾经事故不断的淮南矿业集团就因为坚持了这一点,使重特大瓦斯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当务之急是加大安全投入 我国是煤炭大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十分迫切,单纯仿效国外关闭所有高瓦斯矿是不现实的。张铁岗院士提出,当务之急是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改造通风系统和设备,装备瓦斯抽放系统、监测设备,以及矿井防灾救护系统。即使高瓦斯煤矿,只要配套设施齐全,仍可保障安全生产。 安全设备是预防瓦斯事故的基本条件,但安全生产和经济成本之间的矛盾是所有煤矿面临的一大现实难题。有些煤矿光顾着赚钱,不舍得在安全上投入,有些煤矿的确是没钱投入。张宏伟说,煤矿的安全投入动辄需要几百万、数千万元,单靠煤矿自身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国家必须想办法。 张宏伟认为,在经济高速发展、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保证安全和提高产量的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命为代价,各级政府要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反思。(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