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张宏伟 东方家园向外资出售49%股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 14:35 《商务周刊》杂志 | |||||||||
过去三年,张宏伟一直以痛斥外资零售业的超国民待遇为己任。而就在中国零售业按照入世承诺的时间表正式向外资“全面开放”1个月后,张居然宣布东方家园会向外资出售49%的股份。这是中国民资的生存无奈,还是老英雄真的“气短”了? □记者 袭祥德
2005年1月,进行了5年艰难扩张后,东方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600811)董事局主席张宏伟宣布,东方家园建材超市将出让49%的股份给外资企业。 东方家园建材超市是东方集团计划打造的核心业务,成立于1999年。2002年开始,东方家园进入快速扩张期。与此同时,张宏伟开始激烈抨击中国流通业开放过度,并在全国“两会”及其他重要的公开场合多次呼吁,“商业流通事关国家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而现实是外资零售业在国内却享有超国民待遇。”他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对外资零售业严格规范。 然而,张的疾呼言犹在耳,在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正式向外资全面开放后不足1个月,东方集团却开始主动与外资谈判,并将自己部分股权出让。“目前,张宏伟的处境确实很困难。他很矛盾。”一位原东方集团高层告诉《商务周刊》。 这戏剧化的一变,背后隐含的是整个东方集团的窘境以及张宏伟本人艰难的度势抉择。 孤独者张宏伟 东方集团是中国最早在国内公开上市的民营企业之一,1990年代红极一时。然而2000年开始,东方集团的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从2000年的1.84亿元下降到2003年的1.15亿元,降幅高达37%。 该集团年度报告显示,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0%,然而净利润却比上年下降了2.7%。其中,营业利润更是自199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对张宏伟来说,如果亏损只算皮外伤,那么对整个集团的“失控”就真的是致命打击了。过去的10多年,张宏伟一手操控着一个以东方集团为核心的庞大的“东方系”。而今时过境迁,“东方集团已经成为一个松散型的企业,张宏伟明显缺乏对它的绝对控制力。”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原东方集团高管对《商务周刊》说。 事实的确如此。根据公开资料,当前东方集团的资产分布情况是:金融30%、建材超市17%、信息13%、港口17%,其余为高新材料和地产建设业。实际上,在诸多资产中,张宏伟能够自己掌控的已经越来越少。 这在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主要收益来源——金融投资业务上表现尤为突出。2003年东方集团将持有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转让后,目前还持有9628.8万法人股,占总股本的8.024%,与东方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持有的约5%相加,总共持有新华人寿约13%的股份,为实际的第一大股东。按照证券界人士分析,新华人寿上市后流通股应在每股8—10元之间,基于此东方集团对该公司的持股市值应在10亿元左右。 不过,目前东方集团副董事长关国亮已全面掌控新华人寿。张宏伟在新华人寿的诸多事务上根本无法插手。 2004年转让部分投资的中国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股权后,东方集团目前还持有28504万民生银行法人股,占5.5%,为民生银行第四大股东,若按目前流通股每股8.2元的价格,东方集团持股市值在30亿元左右。虽然民生银行的投资为东方集团带来可观收益,但张宏伟并不具备对民生银行的实质话语权。 另外,东方集团2001年曾投资20950万元参股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占其总股份的19.98%,如今民族证券虽尚在东方集团控制和管理下,不过已经连续亏损,东方集团2004年中报披露,已经为之计提1600万元的减值准备。 境内上市公司锦州港(资讯 行情 论坛)(600190)也在脱离张宏伟的控制。东方集团现持有其27.13%的股份,但2002年张宏伟担任董事长期间,锦州港因会计报表利润造假受到财政部处罚,之后被监管部门ST处理。其后张宏伟一手推动的锦州港入主吉通网络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又遭遇失败,直接影响了他在东方集团的权威。 目前按照锦州港流通股每股5.4元左右的价格,东方集团持股共25681.5万股,市值为13亿元左右。尽管东方集团仍是锦州港第一大股东,锦州港每年也向其提供可观利润,但东方集团业已放弃管理权。张宏伟2004年表示,在东方集团调整中不排除卖出锦州港股权,消息人士形容锦州港和东方集团的关系已经“风雨飘摇”。 此外,主营地产的哈尔滨市东方城建开发有限公司是张宏伟起家的基础,如今由东方集团元老安英掌控。据内部人士称,由于安英与张宏伟意见不合,地产方面虽然赢利,但几乎不向东方集团提供利润,而且2004年东方集团已将东方城建49%的股权卖出,显示张宏伟正逐渐淡出直接的房地产开发。 就东方集团(600811)自身来说,近来股价一直下跌,目前流通股价维持在3.8元左右,其母公司东方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持股31.97%,共201894184股,市值为8亿元左右。 由于业绩和运气不佳,在实业投资业务的控制上,东方集团已是大不如前。1998年1月,张宏伟以每股0.2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从事洗水丝业务的香港特时泰国际,后将其更名为东润拓展。至今东润拓展股价已跌至0.12港元左右,贬值近一半。该公司初始投资是452万,2004年东方集团中报已计提418万的减值准备。 另外,据东方集团证券部向《商务周刊》证实,2004年东方集团占有较大股份的其他子公司——沈阳万众三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万山房地产开发公司、东方集团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全部亏损,目前都开始在逐步退出。 根据以上对东方集团的资产分析,可以看出东方集团目前可以变现的资产总额约在60亿元左右,张宏伟本人对集团的控制力也明显弱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新华人寿外,目前东方集团持有的锦州港股权已经100%拿去银行抵押贷款,持有的民生银行股份95%以上也做了抵押贷款。2004年东方集团财务公司获得的世界银行3000万美元贷款到期,东方集团面临的资金压力显然非常大。 “我在的时候,东方集团没有一天是净现金流,所有的钱都是从银行和股民那里拿的。”那位前高管说。 对张宏伟来说,剩下的最后一块重要资产就是东方家园,这是他惟一可以完全掌控的产业。豪赌东方家园已经是张宏伟无奈之下的破冰之旅,此一役关系到张宏伟自身的成败,更事关整个东方集团的未来。 拯救东方家园 然而,张宏伟呕心沥血打造的东方家园在扩张中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据东方家园向本刊提供的资料,目前东方家园在国内总共设有22家连锁店。1999年1家,2000年2家,2002年6家,2003年5家,2004年8家,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虽然其扩张速度不断加快,但还是远低于张宏伟当年的计划。在第一家东方家园建材超市开业时,张宏伟就曾提出未来10年中开1000家分店的“十年千店”口号,并将东方家园主要战略定为“快速扩张”,之后张宏伟几乎把所有希望和精力都用在东方家园。 2001年5月,东方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发行规模为10亿人民币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建设东方家园建材连锁超市,但随后遭到证监会否决,这直接导致了东方集团的“资金饥渴”。为此,东方集团及张宏伟付出了巨大成本(见81页表)。 从东方集团1997年到2004年的年报和季报中可以看出,东方集团已经投入和即将投入东方家园项目的资金达20亿元左右。东方集团证券部也向《商务周刊》承认,近两年的抵押贷款及股权收益大部分投向张宏伟确定的东方集团核心主业——建材流通业,其所构建的港口、保险、证券、银行体系即成为该项目巨大的输血装置。 然而,张宏伟的赌注越押越大,东方家园依旧像个“无底洞”,现在东方家园的资金杠杆也已接近失灵。首先,尽管东方集团的季报显示,2004年1—9月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建材家居连锁流通业的东方家园贡献了将近80%的比例,但这5年来东方家园走的并不好。据本刊了解,目前,22家店有近一半在亏损,许多利润和营业收入是在占用供应商货款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东方家园扩张的资金来源只能主要通过股票质押和贷款得到,单从资产负债率来讲,其借贷空间不大。其次,尽管东方集团是民生银行、锦州港、民族证券、新华人寿的大股东,但对东方家园发展似乎影响不大,提供资金有限,参股这些公司,只可理解为是东方集团的防火墙,不大可能将其变现来投入家园。 自身不能造血,外来血液枯竭,东方家园扩张战略也不得不发生改变。从2002年开始,张宏伟大声疾呼阻止零售业过度开放,试图为东方家园赢得时间,并获得政府的扶持。但事与愿违,2003年商务部“经过严密考察和审慎论证”,遴选出20家商业零售企业重点扶持,东方家园并不在内。一位熟悉东方集团的人士告诉《商务周刊》,这对张宏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其10年内建立1000家建材超市连锁店的计划实际上成为泡影,而张宏伟也非常清楚目前局势,已经放弃“十年千店”计划。 2004年6月,张宏伟重新宣布东方家园的目标是到2006年全国分店开到100家,2008年突破1000亿元销售额,在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但照目前情况看,2006年之前还有70多家连锁店需要投资,按照每家店1亿元的投资来算,还需70多个亿。 “引进外资是无奈但正确的作法。”这位接近东方集团的人士认为。 最缺的东西也许还不是钱 不过,张宏伟并不认为自己无奈,面对媒体,他仍是踌躇满志。“流通渠道是经济领域中最关键的战略性环节,我有把握将它做到全国第一。”张宏伟宣布,未来三年他将对东方集团产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实现从多元化到二元化的战略转变,集中发展流通业和金融业,外资似乎也感染了张的信心。“目前与东方家园洽谈战略合作的公司大约有5家,都是世界500强中同业的跨国零售巨头,预计明年将联姻结盟。”东方集团董事局办公室主任吕文玮对记者说。 毫无疑问,无论东方家园还是把安危与未来系于其上的东方集团,都到了发展的关键时刻。东方集团内部很多人士都认为:“东方集团资金链是否能保持完整,取决于东方家园经营的好坏,经营的好资金将源源不断,经营的坏资金链将随时断裂,经营好东方家园是东方集团首要任务。” 但外资进来后,又能怎样呢? 上述东方家园前高层认为,由于张宏伟对东方家园寄予了太多希望,倾注了太多心血,甚至参与具体的管理和规划,结果适得其反,东方集团内部管理及经营模式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因素。 “东方家园的问题主要在经营思路上。”这位人士对张宏伟投资东方家园的眼光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东方家园完全可能成为中国最好的建材超市,但他对张宏伟的经营能力颇有微词。“许多员工对东方家园的感情都非常深,可惜张宏伟并不善于管理和经营这个行业,”他说,“在目前中国的建材超市企业中,东方家园的问题最大,管理最为混乱。” 他认为,张宏伟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又兼任总裁,内部管理带有国有企业性质,激励机制不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这是东方家园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 这种管理的混乱在店铺经营方面有所体现。2004年,一位东方家园员工写了一篇题为《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家园》的文章,指出东方家园总部—城市—商场—门店管理模式中的许多弊端:“门店店长就是土皇帝,我看到的是很多店长的一言堂、家长制,可怜和我一起进公司的几十人,到现在短短一段时间所剩无几,这可是十里挑一选出来的啊。”他还指出,东方家园在人力资源方面危机重重,人才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家园膨胀的速度。 “永远完成不了的销售指标,危如累卵的工作岗位,多付出的劳动没有任何回报,让我们用什么热爱你,我的家园。”这位员工最后写道。 但最为外界和同行诟病的还不是内部管理,在上述担任过高管的人士看来,东方家园在经营模式上的不科学更加致命。张宏伟对东方家园的定位是“四位一体”,即建材、家装、家居、家具四合一,这自然会造成采购难度大,管理难度大,至今全国的22家店没有实现统一采购,而是在各个地区设立物流中心。 “从一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这种混乱:由于东方家园以招商的方式将许多装饰公司请进来,管理又不严格,导致大量打着东方家园旗号的装饰公司混迹于市场,严重损害了东方家园的品牌,使这方面的投诉不断。”一位同业人士认为,“大而全”的东方家园即使要卖给外资都不容易,外资也不会全部买下,原因在于张宏伟把东方家园做的不伦不类,已经不是纯粹的建材流通业。 在他看来,东方家园开始的操作方式带有商业地产性质,结果每个店投资成本高,平均1亿元左右,而国内其他建材超市的成本在3000万到5000万元。 此外,东方家园在店面选址上似乎也不够严谨,由于选址错误,北京的一个店由于位置偏僻已经关门歇业。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原东方家园高层对其未来并不看好。“如果这些不能改变,”他叹息道,“东方家园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卖给外资,二是关门。” 张宏伟也坦陈自己已经认识到一些问题的存在。“过去我们只是一味地求快,因为商业最重要的就是布局,现在扩张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后,东方家园也就面临着转型。”他在一个内部场合提到,目前东方家园自建店铺的比例低于25%,以后这个比例还会减少,并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强调单店利润与管理质量。 但东方集团董事局办公室主任吕文玮断然否认东方家园和东方集团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我们正在进行调整。”他强调,此次卖出东方家园股权目的,就是为东方家园融资并吸收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东方集团的资金没有问题,可以承受目前经营状况,东方家园的上市也已经开始筹备。” 尽管外界对东方集团的评价正在降低,已经有诸如“内外交困”之类的词语覆盖了张宏伟头上昔日的光环,但让吕文玮能够保持底气的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大量资产可以变现,是东方集团不同于德隆的最大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