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2月13日电(记者 郑天虹)既可接受所有市民采购物品,又可为困难民众提供服务的“慈善超市”将于今年5月在广州市海珠区开业。
这种被称为“上海模式”的慈善超市是由广州海珠区民政局和中山大学义工协会联合组建的,它也是广州首家走市场化道路的慈善超市。
上海是中国最早办慈善超市的城市,其慈善超市也有收银台,有现金交易,不同的是既有高价商品,也有低价商品。经济有困难的市民可以到此购得超低价生活必需品,献爱心的顾客也可进超市购买高价商品,并以此作为一种捐助方式。
慈善超市,在中国是指面向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低价销售或免费发放社会捐赠物品的救助点。按照民政部门最初的设想,慈善超市是依托市、区的社会常年接收捐赠站,集中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捐款捐物,以超市形式向社会展示,并按捐赠人的意愿为社会困难家庭提供无偿帮助。但实际上,各常年接收捐赠站接收的市民捐赠物资大部分为旧衣服,基本上没有可以进超市的货品。
在广州其他各区都已经有慈善超市,主要有单独建立慈善超市和在正规超市设立慈善专柜两种模式。但是在以往的模式之下,一方面是慈善超市不停地给予,一方面超市本身没有变现的功能。在成立之初募捐所得的物品,不能支撑超市的持久经营。慈善超市负责人担心,没有市场化的经营,广州慈善超市只是一种变相的发放捐赠品的方式。
据中山大学FIRE义工组织负责人罗颖艺介绍,新的慈善超市将对所有普通市民开放,商品以人民币定价,当地的困难群众可以凭购物券领取物品。慈善超市将具备把商品变成资金的功能。超市向广大市民敞开出售各种新品物资、服装和日用品,所有人都能购买店内任何商品,特困群体可以在超市获得用助困券形式不定期发放的助困物品,献爱心的市民也可以通过选购高价商品间接捐赠,超市收入所得全部划入慈善助困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