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次发布药品差比价规则 限制药价虚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17:37 信息时报 | |||||||||
国家发改委首次发布《药品差比价规则 ( 试行 ) 》, 对同种药品因剂型、规格或包装材料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作出详细规定,以限制药价虚高,最迟在今年3月底执行 时报记者 李智慧 某10毫升药品价格为10元,20毫升价格可能是40元,而不是20元。不少细心的市民发
记者日前获悉,国家发改委首次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按照规定,国家将根据平均生产成本、临床应用效果、使用方便程度以及治疗费用等因素,来决定同种药品因剂型、规格或包装材料的不同而形成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比值即差比价。业内人士指出,此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药品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规范药品价格,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 药品换新装身价倍增 药品缘何频频改头换脸?据记者了解,一方面是现在医药行业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市场上药品规格多达1万多种,另一方面是以往一元几角的物美价廉老药正逐步在市场上消失,取而代之是价格不菲的同质新药。 家住天河的刘女士日前向记者报料,以往常用治胃病药西咪替丁,每瓶100片仅4元,她用了一年多。但是半年之后也就是几个月之前,药厂改变药品包装后,再用上商品名“XXX”,但成分无任何变化,每盒20片售价升至42元,价格比以往增长了50倍。刘女士想买回原来包装的同厂药却被厂家告知停产了。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资深人士M先生透露,由于原材料价格变化、技术进步、进口关税下调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药厂在不改变药品成分和功效的情况下,不断变换药品名称,或用换厂家、换包装、换剂型、换剂量等招数,打着推“新药”、“特药”的招牌,变相涨价,给病人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比如,一瓶某品牌降血压药原来是100 片的,换成盒装后每盒只有30片,无形中价格就升上去了;也有的则在外包装上下功夫,相应减少药量,变相达到提高药价的目的。如某药品原来每瓶100粒装,价格仅5.8元,现在改为铝铂板盒装,三板总共仅36粒,售价则高达12元。 新法规给药品定价戴上“紧箍咒” 以上情况不胜枚举,直接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给企业形成不公平竞争的不良影响。为此,国家发改委出台《药品差价比规则》对此加强严管。据新推出的《规则》规定,如果含量是以前的两倍,其价格最多只能是原先的1.7 倍,而非无限制的四五倍甚至更多。 对于冒出如此多的包装不同而同质的药品,健康林药业总经理助理陈规认为,国内不少药企研发能力不强,出不了真正的新药。虽然品种多,但多是同名同姓的同类药。药品市场早已不是单纯的质量与品种的竞争,而更多的是折扣高低的竞争。在没有新药出现,老药利润处于下调的情况下,有不少人就在营销手法上玩花招,将冲剂改为片剂,片剂改为胶囊,甚至单纯地换包装,再就是在常用药中多加一点无关紧要的东西,就申报为“新药”,通过这种包装上市的药品理所当然要涨价了。 乐康民众药业总经理李业明也说,每当国家宣布下调某种剂型的药品价格,市场上则会有一部分药品处于消失状态,随后则改头换脸上市。而这一《规则》出台后,企业可能因为药价的降低而无法生存下去,同时还逼迫企业采用更加正规和合理的手段来进行市场竞争,而不是药品规格上玩花样,这对净化整个市场环境非常有利。 记者手记 药品监管要对症下药 盼药费降下来,成为众多老百姓的心愿。近年来,中国已实行了多次药品降价,然而,据卫生部门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居民每次看病和每次住院的花费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药费分别占 60% 和 47% 。 为了使国内虚高的药品价格降下来,国家有关部门近年不停出台各种新的政策,希望能够控制药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可是,有不少违规操作人士钻监管的空子,采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药价多年仍蹿得很高,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焦点事件。从药品生产企业来看,新的定价办法要求药厂按照统一规定的销售利润率来制定价格,但少数新药和大量“换包装不换药”的“伪新药”,由于主管部门实际上难以真正按照研制、生产、销售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因而药品定价仍然普遍存在不合理现象。 据行业内人士的说法,有的企业把折扣、回扣、广告宣传及交际费等开支隐蔽地摊入成本,虚高定价的“水分”很难“挤干”。许多药品企业报价即使被物价局砍掉一半,企业仍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有些国营药厂愿按真实成本定价,反而会陷入价低利薄的药品难卖出去的尴尬局面。而这次,国家出台新的法规,是对药品监管完善的一种进步之举。其不仅能利于调整药品生产的品种结构,表现出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生产疗效稳定、价格低廉普药的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且有利于百姓吃上物美价廉的药品,不再为生病吃不起药发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