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中国进口原油1210万吨,全年进口1.227亿吨,比2003年猛增35%
本报记者 禹刚 发自北京
北美的寒冷气候以及中国强劲的石油需求,再次成为国际油价上涨的理由。而本月30日即将举行的伊拉克大选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则再度为油价蒙上不确
定的阴影。
上周五(21日),美国纽约轻质低硫原油期货每桶上升了1.22美元,至48.53美元,收于2个月高点,且当天还一度达到每桶48.95美元的高点。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每桶也大涨了1.41美元,至45.73美元。该交易所的汽油期货也走高。
欧佩克上周五称,预计今年上半年世界原油需求量再度增加,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期货立刻跳高至每桶48美元。
此外,作为世界上最大燃油消耗地区的美国东北部,遭受罕见的暴风雪袭击。AccuWeather预报,上周末宾夕法尼亚州大部、纽约州南部和新英格兰南部地区将有6至12英寸暴风雪。AccuWeather网站上周五预报,预计北部远至阿第伦达克山脉和新英格兰北部山区还将有厚达数英寸的积雪。这给国际油市带来压力,低温使得油价快速上升。
据路透社的消息,中国上周五公布的原油进口数据同样成为推高国际油价的因素之一。去年12月份,中国的原油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210万吨,而去年全年的进口则高达1.227亿吨,比2003年猛增了35%。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里昂证券香港的一位能源分析师表示,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量每个月都在增长,虽然增长的速度目前已有减缓的趋势,但国内生产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伊拉克大选的局势和欧佩克会议的召开,同样为油价的走势蒙上阴影。年初至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际油价已经上涨了12%。
分析人士预测,由于伊拉克北部输油管遭到破坏,至少在未来3周内无法出口,而南部的油田目前每天150万桶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加上大选临近,伊拉克国内局势动荡,未来前景不明,原油出口难以保持稳定。
根据欧佩克的数据显示,自去年4月份以来,本月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出口量下降幅度最大,累积每天减少了65万桶。本月30日的部长级会议将讨论是否在第二季度继续削减产量,但已有迹象表明,会议很可能会达成继续削减的结论,以确保油价稳定在每桶40美元以上。
欧佩克的数据同样透露,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对原油的需求依然旺盛。根据欧佩克的预测,由于非该组织成员的国家,尤其是中国,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将推高国际原油价格。今年第一季度,世界各国对原油的需求将高达每天2856万桶,同比增长39万桶;而预计到第二季度,每天原油需求量将达到2768万桶,同比增长54万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