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鲜令绷紧奶价神经 乳品市场借令涨声一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3:20 重庆经济报 | |||||||||
牛奶市场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在新年伊始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这次的焦点却一反去年的降价风潮——北京三元奶业1月1日宣布即日起涨价,每包250毫升的塑料装巴氏奶涨5分钱至1毛钱,涉及销量每天达90万袋。虽然三元此次涨价只涉及北京市场,但业内人士则表示,这是中国奶业多年来的首次涨价,很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一轮乳品涨价潮。而此前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被业内称为“禁鲜令”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已经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争论,本已陷入“禁鲜令”口水战的全国乳品
北京三元率先涨价 2005年刚开始,乳制品行业传出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北京三元奶业在1月1日宣布从即日起涨价,每包250毫升的塑料装巴氏奶涨了5分钱至1角钱,涉及销量每天达90万袋。三元方面对此的解释是近年来乳品行业的原料奶、包装材料、人工费用、运输费用等全部上调,而乳制品成品的市场价格却一直维持不变,乳品生产企业“不堪重负”,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只能选择上调价格。与此同时,光明乳业除家庭订奶保持1元至2元不变外,商场超市销售的奶制品中有10%近期内也都要涨价,涨幅在3角左右,但具体涨价时间还未敲定。 虽然三元只针对本土市场,但消息一出,还是引起了全国乳品企业以及众多媒体的关注。1月16日下午,记者通过google新闻搜索引擎搜索发现,截至16日下午2时,已经有包括中国日报、广州日报、新华网等在内的40多家媒体报道北京三元牛奶涨价事件。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奶业多年来的首次涨价,具有象征意义,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奶业涨价。 市场的打折声依旧 昨日下午,伊利集团重庆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重庆市场上该产品的价格没有调整,且暂时还未接到关于产品涨价的通知。 记者随即走访了几个超市,大部分超市的牛奶价格均未调整。在新世纪超市,记者看到,“特价”、“让利优惠”的标签在各大超市的乳品专区内仍然随处可见,大部分奶产品的价签还是去年12月换上的,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在内的超高温灭菌奶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天友等本地乳品企业生产的巴氏消毒奶也都维持原来的价格。当记者问及近期是否会涨价时,现场的销售人员表示,牛奶价格近期不大可能变动,但每年乳制品销售旺季一到,厂家大都会减少促销力度。 但记者同时发现,在北京、广州等地市场上每袋已经涨价0.3元的蒙牛500毫升利乐包纯牛奶在重庆市场上不见踪影。昨天上午,记者致电蒙牛集团重庆销售公司,该公司市场销售经理陈女士说,重庆市场一直没有蒙牛利乐包产品,因此目前已在部分城市涨价0.3元的蒙牛利乐包纯牛奶对重庆市场并不存在涨价压力。至于会取消部分促销活动的传言,她表示目前并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禁鲜令”成涨价借口 2004年5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将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同时与之配套出版的《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中规定,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鲜奶的标准术语应该是生鲜奶,即刚刚从奶牛身上挤下的奶。该标准也被业界简称为“禁鲜令”。 “禁鲜令”一出,立即在全国乳品行业中激起轩然大波(本报2004年12月3日28版曾以《明年十月禁售鲜奶》为题进行了报道)。去年12月26日,来自四川、上海、重庆、新疆等15个奶业协会和企业的负责人以及消费者代表共60多人在成都再次召开闭门会议,会后,15个省市区奶业协会达成一致意见,公开宣称将联合抵制“禁鲜令”的实施,并质疑《指南》编写单位的法律地位。对于此次“乳品涨价”风波,有人认为是巴氏奶企业抵制“禁鲜令”的一种表现。 对此,市农业局畜牧处奶业科李主任却提出相反意见,他指出,目前原料价格飞涨,加之巴氏消毒奶需要完善的物流运输系统,其运输成本远远超过常温奶的运输成本,因此今年以来燃料价格上涨对巴氏奶企业在成本上造成了巨大压力。涨价是在产品价值和价格背后,企业采取的一种手段,与“禁鲜令”无关系。 记者 李华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