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造船业 > 正文
 

中远川崎:打破船舶制造低利润的困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06:54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王佑 发自南通

  每天清晨,徐凯一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自己的工作区域。8点铃一响,他就跟着办公室里喇叭传出的旋律,做起了工作操。这是一套专门为船舶建设工人度身定做、共有10节的体操。它起到热身作用,对防止工人扭伤、拉伤以及腰部疾病有重要疗效,使工人可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徐凯是中国最大的合资船舶制造企业——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远川崎”)的总经理。

  1999年挂牌的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大型造船企业,总投资2.3亿美元,中日双方各占50%。该公司不仅在投产3年后,即消除了损益赤字,实现了股东分红,同时还创造了另一个数字神话:2003年净利润达到1.4亿元,在一个平均5%就算是高利润率的行业中,这比其他船舶制造企业利润之和还要略高一筹。

  在单船建造工时、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实现利润、造船生产效率、万美元耗电量、钢材利用率等七项指标上,中远川崎连创国内船舶行业新纪录。中远川崎的“出位”,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一专多能”的人才观

  在中远川崎里,所有正式员工的必修课,除了早上同做一套船舶生产工作操之外,就是每人都要学会多种本领。徐凯将此戏称为“一个坑填一个萝卜”的人才管理模式,绝不多请一个没用的人。在所有管理人员中,除了副总经理之外,所有部门没有副职。不仅如此,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党委书记兼任工会主席、人事部长。而纪委书记和事务部部长也是一个人,党委和工会各只有一个干事。”在管理岗位上的员工,也是一人身兼多重职务,比如搞企业策划的,同时也是一名经济分析师,可以随时统计和查看公司的经济状况;从事法务工作的,又是公共事务的责任人……

  “生产人员也是如此。在员工的安全帽上,你可以发现几个马克,一个马克代表一个工种。”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名工人开着一辆铲车进入车间里,将配件整齐堆放到指定区域后。他居然跳下车,操作起了移 动行车,只看见没多一会,行车将配件吊了起来,放到了车间的一块正在施工的分段上。

  看到我们经过,这位工人笑嘻嘻地跟徐凯打了个招呼。这时徐凯指着他的帽子说,“你看他,还有一块马克是焊工的标志,说明他还会电焊。”

  “雨雪天,一般船舶公司都停产了,你们怎么办?”记者疑惑地问。徐凯说,这正是一专多能的好处,雨天时就进行工作调整,员工们刚好可以再练练身手,干不同工种的活。“我们正在推行KPS(中远川崎工作基准)活动,就是每个人拿到任务时,都先在脑子里打个草稿,而不是接到任务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讲究每个步骤的精密。比如你电焊某个部件,可以蹲着,就不要站着。当两个工人的效率都很高,但是工作方法不一样的话,就先统一,再执行。还有就是培训。我们每年都有大量员工在日本培训,而且培训时间比一般公司都要长。他们在那边边学习边工作。很多人刚开始受不了日本的管理,没几个月就适应了。回来也变得更勤快了。”

  每一块船板都能跟踪到人

  船舶生产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生产计划的制订。在中远川崎短短5年的生产时间里,每条船的制造时间都比船东提出的计划短,而其中的奥秘就是精密二字。

  “经营计划做到家,无非就是精密。一旦计划出炉,只能缩,不能减。而如果发生施工拖期等问题,将会在第二天的晨会上立刻解决。我们之所以得到客户的信任,就是我们误差很小,一般一个2年的造船计划,公司内部制订的最大误差是一个星期。”

  而这种行事方法,徐凯不否认是从合资方——川崎造船集团引进的。“好东西就是要学习,如果拖拖拉拉什么事情也办不了。”

  中远川崎的计划之精细,主要秘诀来源于公司推行的“无余量造船”方案。在一艘船舶的整个计划中,从设计、装配到施工,每道工序都有详细的步骤。因为每条船制造时,都是分段进行的,因此事先会在公司的一套生产系统里100%地虚拟走一遍,看需要多少材料,再相应留一点材料以防不时之需。“国有企业很多都有这套系统,但能做到100%的,只有我们一家。”徐凯的自豪之情跃然脸上。

  生产过程中,公司的程序精细到徐凯可查看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我们的系统非常完备,以至于每条船的任何一个焊缝是谁来做的,我想跟踪的话,我自己就能很快查到,这在老企业里较难办到。”

  就是在这样环环相扣的生产管理下,每条船的生产工时一次比一次缩减。该公司2艘5400TEU集装箱船的单船用时为97万工时,3艘VLCC油轮船为88万工时(记者了解到:同型号的其他公司建造工时为400万)。2002到2004年,该公司平均利润率达到10%左右。

  完全照搬日本研发是误解

  很多人在解析中远川崎的成功时,有意无意归于其外方投资人——日本川崎重工集团。而徐凯则说,这是误解。“一艘船的研发分为三个步骤,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设计。初步设计确实是日方,而公司现在造的很多船,后两步都是公司内110人的研发队伍完成的。”“况且我们的生产,全部是本土作业,生产、安全管理的一些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了川崎造船坂出工厂(川崎在日本最主要的造船基地)。”

  员工平均年龄28.7岁的研发中心,承担了中国首艘第五代集装箱船和30万吨油轮的大部分设计工作。而唯一不同的则是公司今年将建造的5000PCC大型汽车搬运船,其图纸是从川崎那边购买过来的。“日本技术人员是要过来讲解,但是他们就是一个大纲,细化的东西要我们自己来摸索。”他说,虽然是合资企业,没有任何国有研发拨款,但是他们依然在这方面花了血本。通过各种船型的设计摸索、实践,南通中远川崎自主研发的道路也越走越宽。

  钢材和配件很头疼

  “钢材的事情,确实很‘头大’。从日本进口钢材也确是迫不得已,中国钢厂暂时还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目前,中远川崎主要船用钢板只有一家供应商——日本川铁公司,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生产出中远川崎的“不定尺钢板”。

  船用钢板需要的都是大型宽厚板,而一些造船厂因为拿不到货,就用窄板拼在一起。而中远川崎的要求更为精准,他们希望能在每块宽板上,事先留出各种尺寸的块状板形状,这样才能做到无剩余钢板。这样一来,如果是只造一条一个型号的船,每块船板可能都要单独打造。“我们还是希望未来能够在国内找到合作伙伴。”

  船舶制造的另一个症结,就是配套设施的落后。在中国,为了给超大油轮配一个锚,中远川崎找遍了所有国内大企业,都没有合适的,最后只有再进口。“就说韩国吧,人家的船舶业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一,就是配套企业上档次、成规模。”不过,令徐凯欣喜的是,作为船舶“心脏”的柴油机,他们在国内有一个固定的拍档——沪东重机。”沪东重机的硬软件都很好,我们合作得很愉快。其实中国人只要把‘认真’二字放在心里,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沪东首次尝试的一些柴油机型号,一些国内船厂都不肯用,但我们觉得第一只螃蟹的味道很鲜美。”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