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保:中国出口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管理顾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13:54 《国际融资》 | |||||||||
SINOSURE: Adviser of Exporting Enterprises' Risk Administration In
出口企业为扩大出口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纷纷采用商业信用结算方式出口货物。但由于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经验,企业的逾期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出现此问题后,知道谁能帮助您解决吗?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据专门负责国际追债的美国ABC(中国)公司总裁陈晓东披露,该公司2003年在中国接受的委托追讨应收账款金额为3000万美元,而这只是中国海外呆账的"冰山一角"。他说,很多中国企业不愿公开自己在海外的应收账款金额,因此实际数字很难掌握。据分析,中国出口企业海外应收账款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商务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出口企业目前的海外坏账率在5%以上。 出口企业为扩大出口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纷纷采用商业信用结算方式出口货物。但由于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经验,企业的逾期应收账款大量增加。有的企业坏账率甚至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西方企业平均0.25%~0.5%的水平。而当欠款出现时,出口企业往往苦于不了解当地法律制度、惯例和程序,再加上语言方面的障碍,无法有效地进行境外追讨。 美国ABC(中国)公司总裁陈晓东指出,中国出现海外呆坏账的原因分为3种:一是进口商无付款意识,二是无力偿还,三是恶意欺诈,其中最后一种情况的概率最大,占所有欠款案中的66%。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出口企业对坏账风险存在这样几种认识误区。第一种认识误区是认为“信用证结算方式没有风险”。信用证是中国出口贸易采用的结算方式,由银行承担付款风险,对出口商来说似乎很可靠。但在全球买方市场的背景下,手续繁琐的信用证,往往使得出口商缺乏竞争力,导致出口业务大量流失。原因很简单,开出信用证需占用买家在银行的信用额度及增加费用支出。而且,开证银行本身的资信,开证银行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信用证里屡见不鲜的“软条款”也不时威胁着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 还有一种认识误区是“大客户没有风险”。专家表示,客户规模并不是导致收汇风险的惟一要素,近年来许多大企业都发生了亏损、破产保护和信用危机,麦肯锡的一项调查表明,1970年名列世界500强的公司,有1/3已经销声匿迹,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不到40年。而且,在出口交易时,中国的出口商还面临一种风险,买家到底是谁?是大企业自己,还是其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是与其并无直接资产关系的中间商?中国出口商们常常将一些中间商等同于大企业本身,导致受骗上当。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历年出险的情况看,老客户带来巨额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买家的信用从根本上来讲,是建立在商业利益上的,而非交易历史上。对出口商来说,双方的交易历史只能作为参考,并不是一种防范坏账风险的手段。国内某大型进出口公司透露,目前有40多万美元的坏账损失申请保险理赔,其中一半金额恰恰来自于一家与其合作了20多年的老客户。 “发达国家的市场比较安全”,这是出口商们普遍存在的另一种误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透露,在2003年该公司的赔款中,欧美发达国家发生的赔款比例高达67%,其中北美占到42%,主要就是美国。 有关专家表示,要防范这些风险,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套出口信用管理机制,对买家资信进行调查和评估,减少发生坏账的风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国内企业无法建立自己的一套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为减少国家和企业的损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于2002年7月1日建立国际商账追收处,并在同年12月1日正式开展境外追收业务。目前中国信保已与国内数十家企业签订了委托追收协议。他们凭借15年从事出口信用保险及国际商账追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依托全球的资信调查渠道和追收网络,快捷方便的服务以及对买家科学有效的评估分析,帮助出口企业降低出口收汇风险,担当出口企业的风险管理顾问。 中国信保可以为企业提供买家资信评估和进口国风险分析报告,帮助企业选择理想的合作伙伴。在保后管理阶段,中国信保还可协助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出现损失后,将指导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止损或减损。对于承保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中国信保将会及时予以赔付。 (艾亚 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