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芝林大药房上海受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1:27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黄钙发自长沙 2004年10月,已在长沙、南京、南昌、贵阳、杭州等地开出30家分店的湖南芝林大药房正式登陆上海,在虹口区通州路开出上海第一家分店。为了这家新店的开张,芝林大药房运作了半个多月时间,由董事长亲自带队,不仅把开业广告贴到附近小区里,还到方圆1.5公里的居民小区“扫楼”,一家家敲门广而告知开业的讯息。结果,芝林大药房第一天开业就
上海屋檐下 在上海其他连锁药店“黄金搭档”的售价基本上都超过60元,但在湖南同一规格的“黄金搭档”只卖30多元,巨大的差价使芝林大药房找到了足够的生存空间。芝林大药房执行总裁刘丰盛说,湖南芝林大药房和中国邮政有长期合作协议,根据运输远近的不同,每件货物的运输成本只在3~5元之间,一般每件药有300盒药,分摊到每一盒,运费也就只有几分钱,“正因为药价进价便宜,药房在保持毛利8%的前提下,还能让老百姓享受到低药价的实惠。” 不过,芝林大药房的低价销售很快引起了“黄金搭档”上海地区代理商的不满,他们首先是要求提价,或者将货退回湖南,改从上海进货;然后派人上门争吵、威胁;最后要求湖南的代理商断货。不到一个月时间,更多的厂商开始拒绝给芝林大药房供货,芝林大药房的销售从此掉进低谷。 刘丰盛说,芝林大药房在全国的不少药店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不过在上海这种情况特别严重。 几天之后,同属“湘军”的益丰大药房也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分店,遭遇与芝林大药房如出一辙。去年10月30日,益丰大药房开张的第一天,日销售额突破60万元。去年10月31日,开张的第二天,其医疗器械主要供货商之一的上海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单方面撕毁了供货合同,不再向益丰出货。去年11月1日,开张第三天,另一医疗器械供货商——上海馨忆医疗器械公司以所谓“变通之法”变相逼迫提价。 上海益丰大药房总经理刘湘岳告诉记者,益丰大药房开业当日就收到了来自上海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通知,“益丰”立即将未售完的该公司的医疗器械退还,同时中止双方的供货协议。据刘湘岳透露,这主要是“益丰”给该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所订出的销售价格远远低于市价。 不到半个月,益丰大药房已经有80余种医疗器械断货。“海王”药业的OTC全国市场总监也打来电话:如果“益丰”不调价,“海王”就派出100名员工进“益丰”对“海王”的产品进行收购。最后,“益丰”不得不暂停销售“海王”的产品。 “平价联盟”流产 从2003年5月江西开心人大药房第一个在上海开出平价大药房,全国各大平价药房纷纷布局上海滩。其中“湘军”的表现最为抢眼,除了“芝林”和“益丰”之外,全国平价药房一哥“老百姓”,还有“市民”等湘派平价药房都已进入上海。 至2004年底,已经进入上海的平价药房总数达30家。但是,这些平价药房进入上海后,并未像预期的那样掀起巨大的风暴,相反一个个平价药房的上海攻略先后受挫。 平价药房在上海遭到全国各地各大药厂的恶意收购和断货等威胁后,2004年11月由芝林大药房牵头,“湘军”开始联手筹建国内第一个平价大药房联盟。据介绍,芝林大药房的结盟主张最初获得在沪所有“湘军”赞同,草拟的“平价联盟”宣言主要有两个“最低”,一是哪个药对外零售价最低,加盟药房就都按照这个价卖药;二是哪个药进价最低,加盟药房都从这个药的供应商进货。这两个“最低”,可以使所有加盟药房,包括一度遭遇曲折的药房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平价联盟”原定2004年11月15日成立,但是因为应者寥寥已经流产。 在上海市区开出第一家平价药店的开心人大药房,以明确的态度表示拒绝参加。“开心人”董事长刘俊杰在接受采访时称,“开心人”没有参加所谓的国内首个平价药房联盟,同时也不打算参加。 他认为,平价药房联盟“进价最低”、“售价最低”的原则看似好事,但实际上却不可能长久。原因有三:首先,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模式,还有自己的经营成本和经营机密,在联盟内部谁来指挥谁?其次,不同的药品经销企业有不同的进货渠道,进货渠道不同,药价怎能统一?而且当前的药品价格是在国家指导下、由市场来决定的,不是一个联盟可以说了算。最后,如果价格由联盟做主,反而会形成一种新的垄断。 “老百姓”执行总裁石展也表示,“平价联盟的‘两低’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操作性。售价从低?可能吗?平价药房之间也有竞争;进价从低?怎么比?难道要各家把所有的进货单都拿出来比较?” 益丰大药房同样不愿进“平价联盟”。上海益丰大药房总经理刘湘岳表示,联盟的构想不错,但“进价最低”与“售价最低”目前基本上不具备操作性。况且即使成立了联盟,也会因为平价药房各自为政而沦为一个松散的联盟,这些都必然削弱联盟的战斗力。 放缓扩张计划 “医药流通领域的水太深了,光靠一根筷子是搅不起多大水花的!”芝林大药房发起联盟的初衷,就是想在平价药房内部成立一个类似于行业协会的组织,遵循“人多力量大”这个简单的道理。 然而,在上海全市有1800多家药店,以30家平价药房的力量实在难以抗衡。“整个平价药房在上海的影响力还是太小了。”芝林大药房执行总裁刘丰盛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全国平价药房进入上海一年半时间里,上海1800多家药店只有440多家药店进行了低幅度的降价,其他的绝大部分依然坚持“国家核准价”。相反,作为平价药房,如果每天没有10万元的销售额,是没有办法赚钱的。在上海,平价药房生意好坏“三七开”已成行业公开秘密。30%能够赢利,70%勉力支持。就连“老百姓”在上海市场的销售都不尽如人意。 两个月前,湖南一家平价药房委托调查公司,连续数个周六下午的一点至两点,到分布各区的10家经济药房蹲点记录客流量,最多的是杨浦区松花江路开心人大药房,平均有300多位客人,大部分平价药房的客流量只有50人左右,最少的一家平价药房没有一次超过10人。 按照原计划,“平价联盟”发起人芝林大药房将在两年内,采用兼并、新建等方式,在上海建成20家执行“两低”的连锁店。但是在“平价联盟”夭折后,芝林大药房已经调低了对上海市场的预期,其他湘派平价药房也纷纷放缓在上海开分店的扩张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