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变阵:体验15000家加盟商的掌控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05:48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张红芳发自上海 韩国强是蒙牛的第一个签约经销商,加入蒙牛的第三个年头,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在连续接受蒙牛内部4次加盟商的专业培训后,2005年,他顺理成章成为蒙牛的第一批连锁加盟商。
蒙牛在全国拥有2000多个经销商,所谓的“经销商转加盟商”是指弱化传统经销商“分”的功能,提升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和对市场的熟悉度把握度。记者了解到,蒙牛准备用5年时间,在全国开设15000家连锁加盟专卖店。为此,早在去年4月,蒙牛公司连锁事业部北京蒙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全权负责连锁加盟的具体工作。目前蒙牛在全国已经开出60家加盟店,主要经营蒙牛的液态奶、冰品系列产品。 北京蒙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萧桂森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去年底开始,蒙牛从全国2000多个经销商中遴选了20个作为第一批加盟商。加盟遵从自愿原则,分两种加盟形式:负责片区的加盟商和直接做专卖的个人专卖店,片区加盟商对个人专卖店有管辖权和配货权。在前期,加盟商主要由当地经销商供货,做到一定量后货品由厂家直接提供。 业界认为,蒙牛此次捆绑式的尝试无论对企业,还是经销商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风险。 蒙牛野心 蒙牛的变阵,目的是想实现和经销商的捆绑,稳固其销售通道,形成垄断的销售体系。这和娃哈哈之前的“联销体”有异曲同工之处。“一旦蒙牛如愿实现5年后全国15000家专卖店的布网,则拥有了自己稳固的销售终端,那时,不排除它会在专卖店中引入其他商品,涉足零售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零售终端的严重盘剥给厂商带来不小的压力,高额的进场费使得大多厂商进超市只是实现品牌的宣传,真正能盈利的非常少。像天友、光明等乳制品企业都先后开设自己的超市,而蒙牛正是跟进这种趋势,抢得主动权。 蒙牛一贯注重对终端的投入。在开辟各地销售市场时,曾常以大手笔挖掘当地的销售人才。江洪则是蒙牛成功进入上海市场的关键人物。江洪原光明乳业市场销售经理的身份为蒙牛铺平了路。据相关人士透露,蒙牛的大区经理基本都持有公司股份,也就是说公司和经销商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和其他公司的经销商体系有很大区别,也是蒙牛笼络稳固经销商队伍的关键之举。 负责连锁加盟的总经理萧桂森对蒙牛“经销商”一事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中国传统的经销商正在经历一场危机,其分和销两种职能正面临挑战,经销商的分流作用将越来越多被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替代;而在销售方面,面临着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商将直接向厂商要货的威胁。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中,萧桂森认为:蒙牛此举主要是提升经销商对零售商的服务。经销商转型后,可以同时拥有双重身份,以加盟商的身份可以经营3~5家直营店,他认为这是传统经销商提前优化自身的最好途径。而这种说法遭到了部分经销商的质疑。 经销商的风险 韩国强是蒙牛优秀的经销商代表,他告诉记者:“蒙牛的加盟店形式在提升蒙牛品牌形象上将大有裨益。”为此,他已经积极开出第三家店铺,但同时他承认,高额的加盟费用和前期投入使得经销商短期内将面临较大风险。韩国强的三家店铺都在南通的普通社区,正常经营下,每家的盈利在2000元/月左右。 上海铭泰铭观乳业咨询公司总经理劳兵告诉记者:“代理乳业的经销商一般手里都拥有3~4个品牌,专门经营一个品牌的少之又少。”他认为经销商如果单独经营一个品牌,不足10%的利润将很难活下去。 蒙牛在把经销商转变为加盟商后,将被完全捆绑——不能经营其他的乳业品牌,专卖店也只是蒙牛品牌产品。也就是说,一旦其选择了蒙牛,那就是孤注一掷,而一个片区加盟商首先要向蒙牛公司交25万元加盟费、25万元保证金和5万元权利金等,要启动区域市场,前期的投入就达100多万元;个人专卖店则要一次性交付5万元。前期的投入是否能收回?乳业的加盟经营形式是否能成功?是否会引起在要货过程中的价格紊乱?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在这种顾虑下,不少蒙牛的经销商这回还是不买蒙牛的账。 纵向一体化的趋势在国际乳业市场正在减弱,乳企纷纷转向第三方物流或第四方物流。而中国的乳企却在不断往上游包装材料、下游零售延伸。采访中,不少专家质疑,这是中国乳业的过渡现象,还是中国特色的乳业之路? 无论如何,对于蒙牛来说,这次的转型事关重大。一旦侵犯到经销商利益,引起经销商倒戈,后果将非常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