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水稻后我国超级玉米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22:5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崔军强) 经过十几年反复试验、试种,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已初步培育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玉米”。这个超高产、品质优、能抵抗多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新品种,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具有重大意义。“超级玉米”是继“超级水稻”之后我国农业领域的又一个重大科研项目。 根据北京市11日公布的攻关计划,尽管真正意义上的“超级玉米”3年后才能问世,但
据主持攻关计划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介绍,2004年,该中心从上万个杂交玉米组合中,筛选鉴定出4个亩产超过900公斤的新品种,产量指标距“超级玉米”亩产1000公斤的要求只有一步之遥,其品质、抗性、制种产量等其他主要指标也与“超级玉米”非常接近。玉米是我国第二大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近4亿亩,但平均亩产不足400公斤,极少量的高产田产量也很不稳定。即使将不同地区种植条件的差异等外在因素考虑在内,“超级玉米”的平均亩产也比现有的主栽品种至少高出150公斤。据保守估算,如果每年种植推广4000万亩“超级玉米”,我国每年的玉米产量就能增加60亿公斤,相当于新增1500万亩土地。作为粮食生产大国,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玉米育种研究。由北京市农科院培育的“黄早四”品种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仍是国内组配品种最多、应用面积最广的玉米核心品种,其果穗作为20世纪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典型代表封存于中华世纪坛。“黄早四”等优良品种已在国内大范围种植,这为“超级玉米”的研究与推广积累了经验。 在最近召开的“超级玉米”攻关计划论证会上,农业科研专家一致认为,“超级玉米”的种质创新、鉴定筛选、栽培等技术超前,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属于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超级玉米”适宜在黄淮海、东北、华北等主产区种植,其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推广具有深远意义。(完) 新闻背景:超级玉米 为了与我国广泛种植的普通玉米区分,农业专家将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玉米新品种形象地称为“超级玉米”,以突出其对粮食产量的巨大贡献。 “超级玉米”不能简单地被视作大穗玉米和高秆“巨无霸”玉米。是不是“超级玉米”,主要有5项衡量指标。一是超高产,亩产量须稳定达到1000公斤或比同生育期主栽品种增产20%以上;二是品质优良,籽粒品质要达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对容重、蛋白质、水份都有相应要求。三是能抵抗5种以上主要病虫害和抗倒、抗干旱、耐阴雨和日照少等天气条件;四是可以大面积种植,适应我国玉米主产区不同的生长条件;五是易制种,制种亩产量须达到500公斤以上。专家指出,“超级玉米”的培育是一个漫长过程。 我国“超级玉米”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优良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组配、筛选,现已初步培育出“超级玉米”并试种成功,但其超高产机理等基础课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北京市已决定将“超级玉米”列入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使“超级玉米”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