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00:54 中国经济时报 | ||||||||
——2004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2005年展望 2004年,针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投资规模过大、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国家采取了包括控制信贷投放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了我国经济和银行业健康发展。 2005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特点是:国有商业银行有望成功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
大势观察 阎坤 杨元杰 2004年我国银行业发展回顾 对于我国经济和银行业来说,2004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针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投资规模过大、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国家采取了包括控制信贷投放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了我国经济和银行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紧锣密鼓,金融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银行体系不断完善,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银行业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迈出新的重要步伐 2003年底,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银行,获得了国家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从而也使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上市成为2004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为推动和引导两家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健全内部机制,2004年3月《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颁布。2004年5月和6月,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两次向信达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外汇储备注资、不良资产剥离以及对公司治理的引导,在直接弥补了两家银行的资本金不足,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和改善银行资产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两家银行微观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为两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创造了重要条件。2004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将以分立的形式设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实现了两家银行投资主体和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与此同时,两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在不断完善。以中国银行为例,设立了由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构成的现代股份公司治理架构;聘任国际知名的外部独立董事参与决策和监督,对董事会决策起到了有效的制衡作用;股份公司董事会下设战略发展委员会、稽核委员会、风险政策委员会、人事和薪酬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等5个专业委员会,分别根据董事会授权,制定相关政策,行使相应监督职能。为了补充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2004年6月23日,央行和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此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先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次级债券,从而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此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也在加紧进行内部改革,对将来改革的整体方案进行精心、周密的设计和研究。 (二)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银行体系不断完善 2004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3年,中国银行业在深化和加快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据统计,截至2004年10月末,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其中105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自去年12月1日允许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金融服务以来,已有6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办理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我国已有9家中资商业银行获准吸收境外投资者参股。而且从2004年12月1日起,我国按照入世协议的规定,将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进一步扩大到昆明、北京、厦门等城市,同时为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国务院批准将西安、沈阳两城市的人民币业务提前在2004年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这样,我国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就从13个增加到了18个。根据内地与香港和澳门签定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对港澳地区银行的开放步伐加快。截止目前,已有5家香港银行按此优惠条件获准在内地设立分行,20多家香港银行分行按此条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因此,无论是开放地域还是经营范围,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都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参与。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资银行在我国的营业机构数量、资产规模等进一步增加,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所有制银行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多层次银行体系。 (三)银行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健康发展 在经历了连续数年的通货紧缩阴影后,2004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部分行业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情况。而产生这些的问题重要原因是信贷过快增长、投资规模过大。为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平稳运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一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2004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内控机制状况、发生重大违规以及风险情况等指标挂钩。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在紧缩信贷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银行系统风险,起到扶优汰劣的作用。二是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当局通过窗口指导、风险提示等多项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我国银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进一步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作为一次重要的宏观调控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次利率调整有助于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四是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在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确定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加点幅度。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不仅能够对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具有重要的调控和示范效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四)银行监管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国家根据这种体制状况,于2003年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强化对银行业的监管,并且在实际运作中成效显著。在2004年,银行监管进一步强化,银行监管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银行监管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2004年2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开始施行。修改后的人民银行法对人民银行的职责进行了规定,明确央行职责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作为完善我国银行业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推出明确了银监会的法律地位,吸收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可以说,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修改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实施,适应了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体制,有助于进一步强化银行业监管。在这一体制框架下,一些有关银行业监管领域的专门法律、法规也陆续推出。2004年2月27日颁布、3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在直接强化了对商业银行资本有效监管的同时,也有助于银行业强化风险管理和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二是银行业监管不断创新。成立了银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监管人才担任委员,以强化银行业的风险监管;积极开展有效核心原则的自我评估工作。按照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组织人员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以查找自身差距;强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持续性监管。三是在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体制下,银行业监管机构与国内其他监管机构和部门之间建立起了多层次的监管协调机制,与一些境外金融监管部门也建立了监管合作与信息交流机制。 2005年我国银行业发展展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从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角度来看,明年也是我国加入WTO的第4年,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在这一背景下,预计2005年我国银行业发展将呈现以下方面的特点。 (一)国有商业银行有望成功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将进一步完善 2004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步伐。在补充资本金、资产剥离、发行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等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将进一步加快。根据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的改制情况以及其希望尽早上市所做的努力,这2家银行有望实现成功上市。上市后,两家银行会面临着资本市场的约束,公司治理也将更为完善。另外,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也将展开,适当的时机可能会开始财务和机构重组。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工商银行的资产质量、资本状况等方面将得到明显改善,改革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数量也将进一步增加,有利于改善银行经营管理和健全公司治理。总的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对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参股将使商业银行的微观机制得到进一步改善,一个有利于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微观体制将进一步完善。 (二)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12月1日宣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允许外资银行经向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备案后,在其已获准的客户对象和业务范围内,按照相关规定从事代理保险业务。这样,外资银行在我国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领域将进一步拓宽。而且,出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需要,也将有更多的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2005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及其营业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合资银行的数量也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2005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4个年头,按照入世法律文件的规定,我国将在入世4年内继续开放西安、沈阳、宁波和汕头四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而且为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我国西安和沈阳两城市已在2004年12月提前向外资银行开放。在2005年,我国的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无论是业务领域,还是地域范围和服务对象,都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出于竞争和发展考虑的银行等金融企业也将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三)银行业将在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下健康运行 针对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金融领域,2005年将继续执行多年来一直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在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规模将保持适度平稳增长的态势。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出现了投资快速增长的局面以及经济中面临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上升的通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回升以及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利率水平也将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加快,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相继调高了利率。在我国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条件下,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美联储持续调高联邦基准利率,将对我国的利率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预计我国的利率也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进入一个上升通道。 (四)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行监管将进一步强化 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传统分业经营的体制逐步被打破,银行、证券、保险混业经营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传统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如一向实行严格分业经营的美国也于1999年颁布了《现代金融服务法案》,实行了混业经营。目前,分业经营的体制虽然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总体是相适应的,但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基础上适当在某些条件成熟的特定领域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也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设立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银行参股保险公司的政策正在研究和探讨之中。在2005年,针对银行业的一些专门法律、法规会不断健全和完善,相信银行监管的方式和手段也将有所创新;有关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规定有望形成制度规定。如果我国银行业能够在特定领域实现一定程度的兼业经营,那么在银行监管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分业经营基础上的金融合作监管也将进一步强化。 (作者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