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纺织业 > 正文
 

欧美嫁祸暗谋私利 中国纺织品遭朋友抵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0:44 经济参考报

  2005年1月1日,这个中国纺织业企盼多年的日子终于到来。但环顾全球纺织品市场,中国的“朋友”似已不多。

  除欧美外,一直与中国“传统友谊”甚笃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频频抵制中国纺织品。而欧美则以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代言人”身份自居,不遗余力地宣扬,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会抢其他发展中国家“饭碗”。

  这是一个不小的反差。一直以来,在世贸组织的各种谈判中,发展中成员与中国经常携手制衡发达成员,维护自身应有权益。

  形成反差的背后,是欧美国家为继续保护国内毫无竞争力的纺织业,鼓吹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中国威胁”,将“祸水”引到中国纺织业身上,为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寻求借口。

  发展中国家抵制中国纺织品

  用商务部研究院赵玉敏研究员的话来形容,中国纺织业现在是“腹背受敌”。“我国一般贸易摩擦主要涉及一个或少数几个贸易伙伴,但这次针对中国纺织品的世贸组织成员,不仅有发达成员,还有不少发展中成员。”

  事实的确如此。近来,一些发展中国家频频采取措施,抵制中国纺织品。

  土耳其政府2004年12月23日宣布,以“市场扰乱”或“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决定对中国42类纺织品实施保障措施。而在同月10日,土耳其政府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绒纤维和绳绒纤维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7760万美元。

  2004年12月16日,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签署了两项旨在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法令,规定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量,不得超过上年阿根廷全部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7.5%和6%。

  而在此前稍早时候,秘鲁政府以保护本国厂家的权益为由,宣布对从中国和巴西进口的部分纺织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而所谓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则集中体现了这一点。2004年3月,土耳其、墨西哥和美国等国的纺织品行业组织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世贸组织接受他们的提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继续实行配额管理,直到2007年底。截至到2004年6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伊斯坦布尔宣言》高峰会为止,已有45个国家的90多个专业组织参加了《伊斯坦布尔宣言》的签名。

  长期关注纺织品问题的研究人员李小滨指出,尽管《伊斯坦布尔宣言》的要求最终并未成为现实,但值得令人关注的是,在支持宣言的国家中,非洲国家就占了1/3,发展中国家占了一半以上。“虽然美国业界是该宣言的始作俑者,但16个宣言发起国中,有13个来自非洲。这13个国家大多数都是政治上同我友好的,有些甚至是我‘全天候的朋友’,如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

  事实上,正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煽风点火,直接催生了《伊斯坦布尔宣言》。

  早在1年多前,美主要纺织品服装协会和工会声称,如果不推迟取消纺织品配额,未来两年全美70.2万名纺织品服装工人中的75%将失业,并将波及全球3000万纺织服装工人。欧洲纺织协会更耸人听闻地预测,2005年以后,中国将占据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的50%。

  而欧美对中国纺织品的不公正限制行为,使有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效仿。去年年中,欧盟对中国近5亿美元纺织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创下欧盟对华反倾销涉案金额之最。而美国去年一年内,竟连续10次设限调查中国纺织品。

  欧美在“打压”中国纺织品的同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却“倍加关心”。

  欧盟委员会去年10月底提出了一项“普惠制”修改建议。根据该建议,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从2006年开始,将失去纺织品和服装等部分优惠关税待遇。原因是,中国竞争力逐步提高,已从“普惠制”中“毕业”,如果继续留在“普惠制”名单中,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是不公平的。

  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2003年底推出了一份报告,题目就是《中国威胁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该报告声称,纺织品配额取消是“有史以来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一次财富转移”。该报告“充满同情”地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墨西哥到南非,从孟加拉到海地,都将成为中国纺织品的‘牺牲品’”。美国官员多次在国际场合表示,对配额取消后中国垄断纺织品供应“深表忧虑”,并敦促“纺织品出口大国不应仅把目光局限于自身利益,应该与小生产国一起努力促进‘后配额时代’的平稳过渡。”

  转眼之间,欧美就成了“穷国”的“利益代言人”。

  欧美“嫁祸”中国 暗谋私利

  “从客观上讲,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竞争力感到恐惧,有一定道理。”李小滨说,“中国从2002年起开始,分享世界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成果,此后对国际市场的出口也逐步增长,这势必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纺织业不仅是出口大户,也是就业的主渠道。”

  根据世贸组织提供的数据,2003年柬埔寨服装出口占总商品出口收入的75.5%,孟加拉占62.3%,斯里兰卡2002年服装出口占总出口的50%。

  但中国纺织业真的将抢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饭碗”?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欧美过分夸大了中国纺织品的所谓‘威胁’,过分夸大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形成的竞争关系和利益冲突,形成了对中国很不利的舆论环境。”

  曹新宇进一步指出,中国纺织品将占领全球50%的市场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实际上,中国纺织业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因素,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份额。”

  首先是资源因素,主要是棉花。曹新宇指出,2004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达到4800万亩,为历史最高。产量达到600万吨,是近些年来的最好水平。考虑到以后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国家为保证基本粮食的种植面积,棉花种植面积不会有大幅度增长,棉花产量不会有大幅度增长。但我国纤维加工量已达到2070万吨,占世界1/3,其中棉花纤维的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左右,棉花相当大一部分要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纺织品占全球市场的25%,如果达到理论上的50%,每年棉花进口要增加400万至500万吨,这是不可想象的。”曹新宇说,“现在全球棉花贸易量也就2000万吨左右。很多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都在发展纺织业,对棉花需求也与日俱增。”

  从商业地理上看,中国纺织业也受到很大制约。曹新宇说:“现在纺织业的发展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时尚化,这决定了靠近市场的供应国优势明显。中国与欧美市场距离遥远,墨西哥的纺织品从工厂出来后3天,就可摆到美国的货架上,但中国至少需要10天。”

  区域贸易安排对中国纺织品竞争力也存在制约。赵玉敏指出,墨西哥对美纺织品出口没有关税,而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还有17%的关税。再加上欧盟很快就要取消对中国的普惠制待遇,也会增加中国对欧盟出口的成本。正在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构想中的泛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等,都把纺织品服装贸易问题作为一个特殊重要的问题来对待,未来对中国纺织品竞争力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考虑到上述因素,欧美显然过分夸大了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的优势。”曹新宇说,“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纺织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而扩大的市场大家都可以分享,不存在谁抢谁‘饭碗’的问题。”

  那么,欧美大肆宣扬中国纺织品“威胁”用意何在?曹新宇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欧美企图继续维持对本国纺织业的保护主义措施寻找借口。”

  根据关贸总协定(即世贸组织前身)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纺织品配额取消的进程,在1995年1月1日至2005年1月1日的10年过渡期内,分4次逐步完成。

  “但在10年过渡期内,欧美国家并没有及时对本国纺织业进行结构调整。如美国对60%纺织品品种、欧盟对70%品种的配额限制,直到过渡期最后,即2005年1月1日才取消。这样做,根本起不到推动其国内纺织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配额完全取消后,欧美纺织业已没有多少竞争力,受到冲击就不可避免。”曹新宇说。

  “如果欧美再采取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贸易保护主义,必将受到其他成员的一致反对而难以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就采取转移矛盾的战术,把自己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的压力转移到中国身上,说是中国抢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饭碗’,自己是为了保护后者的利益才采取各种保护措施的。这样,不仅掩盖了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还为一己私利蒙上了貌似正义的‘幌子’。”

  中国须认真化解抵触情绪

  此前的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本来就是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不合理制度。纺织品贸易的各种问题,皆由此而出。

  而在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后配额”时代,要解决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问题,仍绕不开这个“坎”。

  “发展中国家纺织业‘饭碗’问题,首先应放在一个更广泛的范围内来解决,即发达国家应放开市场准入的不合理限制。”曹新宇指出,“如美国本土生产的面料,根本满足不了其国内市场所需,但美国政府规定,进口纺织品只有使用了美国面料,才能享受到进口免税的待遇。欧盟也有类似的规定。欧盟和美国分别是全球第一、二大纺织品市场,二者合计占全球进口的2/3强。他们这种不合理的原产地规则,极大地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纺织业发展的能力。”

  曹新宇强调:“欧美应在全球范围内取消这些贸易壁垒,不再歧视使用第三国面料纤维的进口纺织品。否则,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饭碗’问题,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对于这一点,广大发展中国家应有清醒、正确的认识。”

  那么,中国自身应如何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矛盾关系?

  “无论是政府和企业,都应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在纺织品问题上树立正确的认识,化解他们在纺织品问题上对我的抵触情绪。”曹新宇认为,“毕竟,取消配额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最重要一步。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纺织品问题上互相设限,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也与最终实现纺织品自由化背道而驰。”

  赵玉敏认为,国内纺织业应当重视结构升级问题。“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纺织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有条件在技术、品牌等方面更上一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国内纺织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把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纺织品生产,逐步向外转移。这样,不仅能提升自身产业水平,还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纺织业腾出空间,减少我与他们的竞争性,增强合作性、互补性。”

  李小滨建议,我国在已与中美、中欧、中日建立纺织业交流对话机制的基础上,应加强与土耳其、墨西哥、亚洲、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交流,探讨对外投资机会、贸易互补措施,争取在纺织业方面开展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赵玉敏表示,对于已经出现的纺织品贸易争端,我国政府应认真应对,要一个案子一个案子地处理好。“该顶住的就要顶住,不能开不好的先例。”

  曹新宇则提醒国内企业,在“后配额”时代,纺织品出口要更规范。“如土耳其对我纺织品反倾销调查案中,土耳其有的进口商做法不规范,要求低报价以偷逃进口关税。有的国内企业答应了,结果不仅被人讨了便宜,最后又给了别人制裁我们的借口。”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纺织业新闻 全部贸易壁垒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