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通与电盈试婚将近(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7:30 《财经》杂志 | |||||||||
2004年4月,第一套方案终于形成。据此,网通集团将通过在境外设立子公司的方式,收购电讯盈科的核心业务,即与固定电话业务相关的资产。
当时谈判已进入具体步骤的设计。比如考虑先分阶段收购香港电讯60%以上的股权,两年之后再收购其余股权,将香港电讯变为网通集团或者其海外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一度,双方甚至准备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将网通海外上市与收购工作结合进行,即把收购的香港电讯60%的股权与网通集团在中国内地的拟上市资产合并,然后在一起上市;待IPO之后,再由上市公司来收购香港电讯的其余股权。 当然,由网通集团来收购香港电讯,上市公司今后再从母公司购买这一资产,亦是可选路径之一。当时被讨论的还有一套备选方案,即网通直接收购电讯盈科51%或以上的股份,在取得控股股东地位后,再将内地的电信资产注入实现“借壳上市”。 无论哪套方案,一旦完成,网通与电讯盈科考虑的都是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节奏的全面合并,最终形成一家香港和内地双总部、业务涵盖中国内地、香港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国际电信公司。 “控股”方案搁浅 不过,控股方案进行得并不顺利。 横在谈判桌上的第一个障碍是价格。其时,电讯盈科的市值仅为35亿美元左右,但李泽楷认为,真正的企业价值应该远大于这个数字。因此,要取得控股权,就不能简单地按照市值而应依照“企业价值”来买。 据透露,电讯盈科为“企业价值”开出的价码一度高达100亿美元。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谈判策略上的考虑,但显然不是网通能接受的价位。 更大的难题还不在谈判桌上。此次交易事关重大,不仅横跨内地香港,涉及国有资产的大变动,还势必影响未来两地的电信格局,须经中国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资委、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乃至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审批。要全部顺利过关,绝非易事。 2004年4月底,网通集团正式将上述收购方案上报给相关部委。直到10月中下旬,处于上市缄默期的网通才正式获准继续与电讯盈科的交易。而此时,控股权已被淡化成了参股权,即暂不赞成网通控股香港电讯,或者电讯盈科。 情况变化源于多重考虑。收购香港电讯以及电讯盈科,毕竟不是一起简单的商业交易,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香港众多市民的日常生活。由一家内地公司收购香港的固话资产,香港业界的反应也必须在考虑范围之中。在有关部门建言后,收购双方最后只有选择稳妥的“渐进式合作”。 于是, “控股方案”演变为“参股方案”先行探路——先参股,然后视事态发展,不排除以后逐步控股的可能。 对网通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大大打折的“次优选择”。 最后的“价格肉搏战” 2004年11月底到12月初,随着网通海外上市告一段落,网通集团与电讯盈科的交易也在按照新的“路线图”重新展开,并进入“收官”阶段。 在网通海外路演过程中,与电讯盈科的交易也一直是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虽然收购方只是网通集团而不是上市公司本身,但这一资产很可能迟早纳入上市公司之中。投资者对此早有预期。 据一位参与路演的人士告诉《财经》,中国网通CEO田溯宁在这一过程中,多次“以自己的热情来唤醒投资者”对讨论中的网通电盈交易的好感。 要消除投资者的顾虑并不容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表示,即使这笔交易不错,但到现在为止,田溯宁只是证明了自己的理想和勇气,还没有证明自己“是一个可以管好国际化企业的manager(管理者)”。 此外,全世界固定电话运营商之间的合并,也鲜有成功的先例。当年新加坡电信要合并香港电讯就不被看好,现在网通集团和电讯盈科的并购,虽然有成长中的中国内地电信市场做依托,但能否改变历史,还是一个未知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