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纺织业 > 正文
 

纺织企业蜂拥出货纺织品出口风险乍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 14:05 中国经营报

  作者:王军 杨利宏?编辑:韩文欣

  记者近日从相关企业和部门获悉,随着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取消的临近,一些纺织企业正在大量预订2005年1月份的集装箱,准备赶在美国、欧盟等主要进口国采取进一步“特保”措施之前抢先将货运进这些市场。

  虽然目前究竟会有多少货物在取消配额的第一时间涌出尚不得而知,但业内人士担心,纺织企业蜂拥出货势必引起美国、欧盟的高度恐慌,“特保措施”、反倾销等措施必将随即而来,这样一来,整个纺织行业将蒙受巨大损失。

  配额取消可能引发“井喷”

  “配额取消就像马没了缰绳。”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2004年12月初,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自2005年1月1日起从我国出运到原设限国家的,将不再实施配额许可证管理,出口经营者在向中国海关申报出口时无需出具纺织品出口许可证;进口国海关将不再查验我主管部门出具的纺织品出口证书。”

  各大纺织企业少了“配额”这个困扰自己多年的累赘,都开始打起自己的小算盘。国内纺织巨头上海华源的一位汪经理表示,囤货、找船现已成为沪上许多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忙着解决的头等大事。“2005年1月的集装箱现在已经明显紧张,比较难找。”

  据了解,企业之所以忙着抢在2005年1月就赶紧发货,是因为担心时间稍晚之后,货物就有可能进不去了。“其实企业都知道,配额取消以后美国和欧盟肯定要出台特殊保护措施,问题是什么时候采取罢了。”这位经理表示,2002年中国袜子对美出口的配额取消,一年之后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上年增长了268%和248%,美国于2004年6月提出特保申请,并于10月24日开始设限,“实际上就是配额全面取消前贸易保护的预演”。

  实际上,企业的担心不无道理。欧盟委员会在2004年12月13日明确宣布,2005年全部取消纺织服装进口配额的同时,在必要时将启动中国入世协定书中的有关纺织品特殊保障机制,以阻止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涌入欧盟。而美国手中的“砝码”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中美之间签署的一项特殊的纺织品保护协议,规定如果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过快,美国可以采取某些特殊保障措施,将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年增长率限制在7.5%左右。

  “这些抢发的货物中有的是按订单发的,有的没有订单干脆先进关再说。”汪经理表示,没有订单发过去的货物主要是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货物,例如裤子等。这些货客户一般没有特殊化要求,“只要能运进关去就不愁卖不掉。”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接订单时则显得比较谨慎,目前的订单已经从孟加拉、柬埔寨、中南美洲等不断转移到中国,但是他们不敢多接,因为如果接了订单到时候货进不了关就将蒙受损失,因此“货先进关、少接订单”已经成为部分企业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

  海关统计最新显示,今年1至9月,我国纺织品出口244.2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其中纱线出口34亿美元,增长21.2%,面料出口130.1亿美元,增长25.2%,家用纺织品出口39.4亿美元,增长30%;服装(含衣着附件)出口447亿美元,增长19.4%。在配额的限制下,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仍然如此强劲,可以预见,如果企业集中在2005年1月抢先出货,整体出口数量可能会大得惊人。

  脆弱的制约链条

  企业担心进关晚了被挡在“门”外而抢先出货,听起来也在情理之中。但业内人士普遍担心的是,如果纺织企业在配额取消的第一时间就蜂拥出货,势必引起美国、欧盟的高度恐慌,“特保措施”、反倾销等措施必将随即而来,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明年纺织品出口形势,甚至可能威胁到进口国对我国“后配额时代”的一系列贸易政策。这样一来,整个纺织行业将蒙受巨大损失。

  在此之前,商务部为了防止出现配额取消后出现的井喷行情,已经出台了八项措施,其中直接针对性的政策有二:一是对部分纺织品采取从量税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鼓励行业自律。

  但这些脆弱的链条很难捆住一些纺织企业的热情。一位纺织企业的负责人透露,加征2%~4%的出口关税对企业来说触动并不大,相比出口的巨大利润而言,这并不能阻止他们抢先出口的步伐;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发布信息必须要等一定时期内的数据出来之后才能实行,这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就抱怨说:“企业决策都需要‘提前量’,我就特别想知道目前准备2005年1月份抢先出口的纺织品企业和金额有多少,但从公开的数据中我却无法获得,只得盲目随风。”

  业内人士呼吁,行业协会应该从“失语”的状态中跳出来,增强行业内部的自律。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起预警系统和约束机制,防止纺织品“一放就乱”的情况发生,保障企业在取消配额后仍能够做到有序出关、理性出关,降低企业和整个纺织行业的风险。

  相关背景

  应对“后配额时代” 中国纺织急需升级

  2005年1月1日,统治全球纺织品贸易四十余年之久的配额制将“寿终正寝”,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领域、曾经是最早全球化的纺织品市场,将重新回归到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纺织品配额制的取消,将引发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迅猛的一次全球性就业和财富的大迁移。”

  长期处在产业链低端的中国纺织企业,正在为“后配额时代”可以发挥成本优势、迅速打开国际市场而摩拳擦掌。但出人意料的是,近日商务部宣布2005年将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几乎同时,欧盟纺织业界宣布降价33%来抵抗中国纺织品;而阿根廷总统亲自签署限制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法令,更是成为一个“危险的先例”。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全球化之路,开始变得跌宕迷离。

  博弈

  “在认真听取了有关行业组织、纺织服装企业等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2005年一体化后采取以下措施:对部分纺织品采取从量税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商务部近期宣布。

  12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上海出席“中国纺织业如何迎战后配额时代”高峰论坛时表示,中国将针对6种纺织产品制定详细的出口税征收细则,可能对6种纺织品征收2%~4%的出口税。

  “中国以前从来对纺织品出口没有征收过出口税。此次征收的从量税,是以企业出口数量为征税基数,即企业出口纺织品数量越多,要缴纳的税收越多。主要是针对加工程度低的上游原材料产品,还有就是容易产生贸易摩擦的产品。”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李月印认为。

  “2005年世界纺织品进口配额制取消后,中国和印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明显增加。”世界贸易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预测,“配额制取消以后,中国纺织品和成衣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将从16%增加到50%,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将从18%增加到29%。印度纺织品和成衣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从4%增加到15%。”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纺织品出口总量最大的国家,纺织业也是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业界普遍认为,一旦纺织品配额取消,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惠国。但2004年以来,纺织产业的“中国制造”遭遇到来自全球的抵制。

  2004年6月,欧盟启动了对中国化纤布的反倾销调查,并在10月来华对涉案的7家企业进行了实地核查。业内人士认为,这是10年来涉案金额最大的欧盟对华反倾销案,其裁决结果也将关系到“后配额时代”欧盟对我输欧纺织品的政策走向以及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前景。

  压力不仅仅来自欧盟。2004年9月中旬,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阿尔多纳斯在华访问表示,布什政府可能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实施限制措施。而在美国国内,纺织业巨头组织了15年来美国纺织业规模最大的一次游说活动,敦促政府采取措施阻止中国纺织品在取消配额后冲击美国市场。全美纺织业协会称,如果华盛顿政府再不采取措施,两年后美国纺织业和服装业的70.2万个工作岗位将丢失75%,世界各地将丢失3000万个工作岗位。与此同时,65个国家的115个纺织行业组织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宣言》,鼓动并要求延长现行配额体制,限制中国纺织在全球抢占市场。

  2004年12月16日,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签署了两项旨在限制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法令,实行严格的进口配额管理。规定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量不得超过上年阿根廷全部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7.5%和6%。业内人士分析,阿根廷政府的这一举措,为其他国家抵制中国纺织产品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世贸组织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我们不要高估‘后配额时代’对全球纺织品市场的影响,同时也不要高估‘后配额时代’给中国纺织业带来的机遇。”龙永图说。

  升级

  “要使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真正从配额取消中获益,就要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不是数量增长的途径来发展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梁世瑜说,“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纤维、面料和服装的设计开发入手,从技术和设计两方面提升产品附加值。”

  据统计,2004年上半年,美国生产的纺织服装品数量占全球市场销售总量的3.4%,但金额却占了22.7%。中国纺织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欧盟的三分之一。欧美纺织品服装的产品档次、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远高于中国。

  “在‘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产品将依靠低价优势迅速占领全球大部分市场,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招致受损国家通过反倾销等贸易壁垒来加以报复。”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纺织产业的出路,在于针对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进入策略,延长产品的利润环节,依靠研发和品牌赢得市场,从以量取胜变为以质取胜。”

  “从产品上来说,中国不应该仅仅成为低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者。不应该像丝织品一样,最后让‘中国制造’成为劣质品的代名词。塑造品牌才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制胜之道。”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孙淮滨认为。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0%,在整个纺织产业的价值链上,“中国制造”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

  龙永图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对纺织品加征从量出口关税等措施,虽然会增加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成本,但这远远低于恶性竞争带来的恶果,也低于以前高价购买配额所支付的成本。“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以后,并不会立刻引起全球纺织品市场格局产生根本的、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纺织品企业应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协调,整治出口秩序,控制出口节奏,在‘后配额时代’加强产业结构和产品升级,塑造一批世界知名的纺织品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