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场专利拍卖一小时就收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 05:01 每日经济新闻 | ||||||||
39项专利仅成交8项,成交金额1300多万元 于宁 NBD上海报道 尽管蹒跚,但终于起步。昨日(22日)下午,上海首场专利拍卖在上海知识产权园开槌。最终结果收获不丰,一个小时后拍卖师就宣布鸣金收兵,39项专利仅成交8项,成交金额约
此次是上海首次尝试用拍卖方式进行技术转移。据介绍,这次拍卖主办方筹划了一年多,参加拍卖的39项专利包含有生物医药、医用器械等方面的技术,直接来源于各大科研机构和发明者本人,起拍总价超过1亿元。 有趣的是,第一和最后一项技术分别拍出了当场的最高和次高价。上海中天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宣家鑫透露,670万成交的一项生物医药技术———“防治缺血性脑中风新药知母总皂苷片”最终被一家民营药厂购进;拍得260万的“提高发光效率的清晰度电灯”被浙江一家从事室内装潢的民营企业购进。 但具体厂商名称,宣家鑫表示买方不愿公开。 拍卖会上,韩国一项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所有权开出4800万元的“天价”,但无人回应;而一项防暴凝胶的专利技术由于选择无底价拍卖方式,最终只拍出500元的低价。 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王海生认为,这些现象很正常。 他解释说,专利技术拍卖不像地块等其他拍卖,对技术的认识需要过程和时间,而整个技术转移的时期也相对较长,通常而言100万左右的相对容易拍出,4800万的专利技术就较难。 他同时表示,今后将考虑控制无底价拍卖,以防止一些中介恶意收购专卖。 不过,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许章林表示,这次专利拍卖会比他预期中的好,作为技术转移的新途径,这次拍卖是一次尝试。据悉,此次拍卖会的参加者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个人,总共约250人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