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乳业 > 正文
 

抨击禁鲜令剑指还原奶 企业诚信问题是关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15:31 中国妇女报

  乳业专家称奶源越不充足的地方越可能生产还原奶

  焦点提示:

  标鲜并不能保证不用奶粉,有些企业用了奶粉还原仍照样标鲜。企业诚信的问题,要靠监督执法部门检查、靠对企业诚信的教育来解决,不是标鲜不标鲜能解决的。

  11月份以来,关于“禁鲜令”的争议逐渐演变成了对“还原奶”的讨伐,一些巴氏奶生产企业纷纷利用各种渠道发表这样一种观点:如果不让他们叫“鲜奶”,消费者就无法区分“巴氏奶”和使用奶粉兑水制成的“还原奶”,禁鲜令出台,得益的将是国外的奶粉生产商。那么,禁鲜令和还原奶到底是什么关系?到底是哪些企业在生产还原奶?记者就此作了深入调查。

  奶源越不充足收奶成本越高

  “决定是否做还原奶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奶源是否充足;二是用奶粉还原的成本是否足够低。奶源越不充足,收奶成本越高,就越可能用廉价奶粉作还原奶”。一位乳品工业协会的专家这样向记者说。用奶粉还原成所谓“还原奶”,本身是一些牛奶生产企业在市场急剧膨胀而奶源不足时,想出来的一种蒙骗消费者的办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作为乳业行业组织的领导人,对此作了明确表态,“用了奶粉作原料在配料表里不标出是违法的,该标而未标是企业诚信的问题。”众所周知,用奶粉兑水来还原成液态牛奶,不仅成本低廉,而且从营养成分上来说,远远不如以鲜奶为原料的“巴氏奶”和“超高温灭菌奶”。那么,到底是那些企业不遵守诚信的市场游戏规则,违犯国家法律欺骗消费者呢?

  据有关专家介绍,为了防止“还原奶”冒充以鲜奶为原料的液态奶,国家早就制定了相关标准。1999年批准发布、2000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GB5408.1—1999《巴氏消毒乳》明确规定只能以生鲜奶作为原料;GB5408.2-1999《灭菌乳》中,强制条款中明确规定:“以复原乳为原料的产品应加以标示”。然而这个标准实施以来,不仅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执行,而且也没有政府部门进行监管。

  记者通过对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和相关情况的了解,发现收奶成本和奶源充足度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奶源越不充足,收奶成本越高。据农业部的有关专家介绍,中国的奶源带主要分布在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这个饲养带横贯东北、西北和华北草原带,包括“三北”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和胶东半岛,这些地区集中了全国70%的奶牛和超过60%的原奶。在南方,由于没有天然牧场,只能依靠人工饲养,奶源就很不充足,加上气候原因,南方的奶牛产奶量也只及北方的一半。而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今年6月全国主要城市收奶价格,全国收奶价格以呼和浩特、哈尔滨、沈阳为基点,呈向南渐次升高的趋势,其中沈阳为1.48元/公斤,呼和浩特为1.75元/公斤,北京为1.81元/公斤,郑州为1.87元/公斤,济南为2.1元/公斤,南昌为2.35元/公斤,广州最高,为2.78元/公斤,高过沈阳几乎一倍。

  这些数据似乎和前不久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向媒体透露的情况不谋而合:广东一年鲜奶总产量为11万吨,同时供应香港市场2万多吨以外,实际自用只有8万吨,而乳制品总产量却达20多万吨,“这也就意味着广东60%—70%的奶产品是使用奶粉还原的”,心直口快的王会长最后做出了这样的结论。那么,究竟是谁在生产占据广东乳制品出产量近三分之二的“还原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广东省内乳业基本上是巴氏奶工艺的“一统天下”。

  还原奶和禁鲜令没有关系

  如果人们冷静地回顾中国乳业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实际上,并不是禁鲜令出台以后才不让巴氏奶叫“鲜奶”,而是国家的强制性法律标准从来就没有允许乳制品在名称中称“鲜”,包括1987年制定、1989年和2004年两次修改的《食品标签通则》,1986年农业部发布的生鲜牛乳标准,2003年卫生部颁布的现在还在实行的鲜乳卫生标准在内,各政府部门的标准、规定无一例外,都规定鲜乳指的就是“生牛奶”,而巴氏奶的标准名称是“巴氏杀菌乳”。业内人士指出,1997年以前,巴氏奶企业也的确严格地遵循这些法律,但是1997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北方基地型乳业飞速发展,使易于储藏的超高温灭菌牛奶迅速占领了大中城市市场,液体奶市场的格局也随之反转,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巴氏奶占绝对优势,演变到2003年,超高温灭菌乳已经占领市场60%的份额,传统的巴氏杀菌乳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寻求与超高温灭菌牛奶的差异,在一些地方逐步把名称变为“鲜奶”、“纯鲜奶”。而这显然是与国家法律的精神相违背的。

  “还原奶和禁鲜令根本就没有关系”,宋昆冈理事长明确指出,“标鲜并不能保证不用奶粉,有些企业用了奶粉还原仍照样标鲜。企业诚信的问题,要靠监督执法部门检查、靠对企业诚信的教育来解决,不是标鲜不标鲜能解决的”。看来一些巴氏奶企业借讨论“鲜”字大肆攻击还原奶,似乎是项庄舞剑。

  “我们企业给百万奶农提供了致富机会,放着现成的鲜奶不用,去用进口奶粉生产还原奶,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牛多的地方、奶多的地方,总不能够一边把自己辛苦生产的牛奶倒掉,一边花钱去买奶粉生产还原奶吧”!一位大型基地乳业的经营主管对记者这样说。但在南方的一些奶源缺乏的地区,由于收购鲜奶的价格高昂,进口奶粉制造还原奶的成本大大低于以鲜奶为原料的牛奶生产成本,因此,许多企业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还原奶”冒充以鲜奶为原料的牛奶,送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在刚刚结束的乳制品工业协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乳业行内的有识之士一致呼吁,面对“禁鲜令”,企业要做的是尽快适应国家的各种规范,诚信经营,加强自律,而不是一方面利用各种借口,希望继续使用“鲜”字招牌吸引消费者,攻击竞争对手,一方面却悄悄使用“还原奶”的伎俩去欺骗消费者。

  记者日前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从明年起,国家质检总局将承接现在由卫生部门负责的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全面承担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职责,而对还原奶的监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明年国家质检总局将组织质量检查,对这种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广宣)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禁鲜令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