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医药业 > 正文
 

WHO大单采购抗疟药 国内青蒿素行业机会几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01:31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夏金彪

  近期,WHO(世界卫生组织)对2004年的联合用药(ACTs)政策做了调整:确定了复方蒿甲醚等作为替代奎宁类的抗疟推荐用药,这意味着WHO等机构将会大量采购复方蒿甲醚。这无疑对青蒿素种植大国的中国是一个好消息,但同时国内制药企业由于缺乏复方蒿甲醚独享专利,也使得最早开发青蒿素类药品的中国企业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WHO大单采购抗疟药

  疟疾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热带寄生虫传染病。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近年统计报告:生活在疟区的临床患者4~5亿,每年死亡200-300万人。因此,非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抗疟药市场,在其医药贸易总额中约有一半左右的经费用于进口抗疟药物及相关物品,目前全世界抗疟药销售额达15亿美元。

  当前,作为有全球90%以上疟疾病的非洲大陆,90%以上的非洲国家药品依赖进口,但是奎宁和氯喹现在已基本失去了疗效,专家预测,青蒿素将会以很快的速度取代奎宁、氯喹等传统抗疟药而跃升为未来的主流药物,在世界抗疟药领域占领3至5成市场。

  但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中国原先生产的青蒿素类药品没有专利保护。从1994年起,我国中信技术公司、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单位与诺华公司开展复方蒿甲醚国际医药合作项目。2002年复方蒿甲醚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核心目录,作为国际抗疟援助计划的首选药品。目前,诺华公司和中国企业共同向美国等西方国家注册了青蒿素的同类化合物——复方蒿甲醚,这一化合物全权由诺华公司在国外销售。

  “WHO下给诺华公司复方蒿甲醚2005年的订单量也从2004年的600万盒猛增到6000万盒,诺华目前正在进行全面的产能提升,以确保给WHO的供应量。”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对记者表示。最新数据显示,青蒿素类复方药2005年国际采购量为1.32亿剂,按平均每剂2美元成本计算,订单金额将近3亿美元。

  国内青蒿素行业机会几多

  由于青蒿类抗疟药采购量大,这对国内的青蒿素行业带来了机会。据了解,复方蒿甲醚主要供应商瑞士诺华、重庆华立控股、昆明制药三方在瑞士达成了协议,明年8月31日之前,华立控股向诺华提供6吨青蒿素原料,昆明制药在明年年底之前提供若干蒿甲醚原料药给诺华。据悉,2004年青蒿素类抗疟药国际采购量上升4倍,而目前国内仅有1/3的供应能力。

  目前相关各方都在忙着“扩军备战”:一直致力于整合青蒿素产业链的华立控股,明年将在重庆酉阳的青蒿种植面积增至10万亩;诺华在北京昌平的工厂正在加紧扩产,与诺华合作多年的中信技术公司也准备启动资金,与诺华继续合作、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国内的其他制药企业,如昆明制药、三奇制药等也开始扩大青蒿素的产能。

  但国内制药企业在扩大青蒿素原料药生产的同时,获利却并不是很多。据了解,青蒿素类药品的主要市场在非洲、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注定了这种药没有厚利可图。诺华公司也表示,以成本价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青蒿素类药品。这种以消除人类疾病为己任的姿态,为诺华在国际社会以及WHO那里赢得了不少形象分。但这也意味着青蒿素类药品的采购价格不会太高。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制药企业要参与国际青蒿素类药的竞争,惟一的办法就是创新,并通过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障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