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70天夭折老板卷款出逃 东莞首家香港城被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03:25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田爱丽 发自东莞 广州 12月11日,原本是中国零售业全线开放的第一天,也是东莞首家CEPA商贸城———常平香港商贸城规定的与租户结账的日子,但百余租户并没有拿到应有的货款,却得到商贸城
开业70天夭折 常平香港商贸城(下称“香港城”)位于东莞常平镇怡安广场。怡安广场于今年6~7月份与东莞天方百货有限公司(下称“天方百货”)签订租赁合同开办CEPA概念的商场。 据悉,12月11日,香港城被查封后,常平镇政府作出应对措施,成立“天方百货公司问题”协调处理小组,兼任常平房地产开发实业公司董事长的常平镇人大副主席任卓效被任命为组长。随后,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到达现场保护财务安全。 根据商场租户反映,香港城10月1日开业,共有170多个专柜,开业两个月共欠货款700多万元。携货款潜逃的是天方百货法定代表人陈某。 “事发后,镇政府根据商户要求作出三点意见。”任卓效透露,对于天方百货公司拖欠员工的工资,业主方常平房地产开发实业公司已垫付13万元予以解决;之后再追加3万多元,归还天方公司收取的专柜售货员按金。最后,同意商户取回放于东莞天方百货有限公司(香港商贸城)的现场存货。 从12月13日开始,香港城150多个商户携带身份证、营业执照、相关合同、进货单等原件在协调小组的安排下由一层到三层,分批分时拿回了存货。 但是,部分经营者明确表示,香港城带有明显的欺诈行为,一定要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自己的损失。 近来,引进CEPA概念店成为各地政府支持的重点。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清场退货的现场几乎没有见到香港的经营者,而商场经营的大部分商品都由内地生产。有租户向记者证实,商场内只有5~6个香港个体户,原产地香港的零关税产品所占比例很少,所谓的“香港城”只是一个招牌。 “封场”两版本 据任卓效透露,12月10日晚,怡安广场业主方向有关领导汇报,香港城开业后经营未见起色,表示商场经营不下去,要采取措施暂时关闭商场,但又害怕引起供货商抢货。为此,经过业主与相关部门的商量,12月11日法院主动查封了香港城。 但当晚在商场上班的一位专柜售货员告诉记者,12月11日零时左右,有保安人员在一楼发现主管财务的副总携带一些物品走出商城。该保安便问该副总去哪里,该副总不但没有回答,反而上车后迅速离开。保安当即报警,并立即通过各种渠道通知其他工作人员和租户,许多营业员和租户当晚就赶回商城商量对策。 引起封场的原因目前还无法证实,但12月11日正是商场的结算日。据了解,香港城一楼超市每月10日结算,二楼11日结算,三楼12日结算。 有关人士透露,商场被查封的前一周,天方百货的主管下令调整结算时间,一楼改为11日,二楼为12日,三楼为13日。查封商场的当天,正是香港城经营70天后调整结算的日子,而且在此之前,商场刚刚进行了一轮大手笔的促销活动,这引起众多供货商怀疑商场老板逃跑有“提前预谋”的嫌疑。 由于事件涉及的关键人物目前都讳莫如深,事情的进一步发展,记者仍在跟踪当中。 记者手记: 谁在自掘坟墓? 骨牌效应开始在广东发作,继诺玛特、家谊岛内价、福特玛之后,东莞香港商贸城再次传出关门噩耗。一方面中国零售业全线开放,戴在外资头上的紧箍咒已经解除,在成熟的市场机制运作下诞生的洋巨头们,携带着物流、人才、科技、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吹响进攻的号角;但另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却连连败退,引爆经营危机。 “近期连续出问题的商家无一例外都是盲目发展导致资金链断裂所致。”广东连锁经营协会一位权威人士如此评价。在他看来,商铺单店销售能力的降低,使零售企业建立在通道费用上的非经营性盈利模式正被逼向悬崖。零售行业有一句戏言,“企业不烂不上市”。商家资金周转不灵就寻求上市,上市进程艰难就找买手接盘,暂时找不到买手就自己硬撑,实在不行还可以一走了之。有些商家就是怀着这种侥幸心理,企图以小搏大,通过占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所谓的“高速扩张”、“做大做强”;另一些则干脆动机“不纯”,做大网络的直接目的就为今后卖个好价钱。但这种罔顾自身实力,拼命抢占山头的做法实际已经为将来企业爆发支付危机埋下了定时炸弹。没有利润的规模终究是泡沫,而建立在泡沫上的零售企业绝对是在自掘坟墓。(田爱丽)
|